研究發現塑膠污染為發育中的海龜埋下了”進化陷阱”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塑膠垃圾繼續以驚人的速度在海洋中積累,這對以海洋為家的生物構成了風險,而科學家們繼續深入研究這種關係背後的複雜互動。 闡明這一問題的最新研究描繪了一幅令人震驚的畫面,即幼龜的進化習慣是如何將它們引誘到海洋中污染最嚴重的地方的:在澳大利亞海岸附近的幼龜胃中發現的塑膠就是證明。
這項研究由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科學家領導,該團隊研究了從澳大利亞面向太平洋的東海岸和面向印度洋的西海岸共收集的5個不同種類的121隻海龜。 這些幼龜要麼被衝上岸,要麼是在捕魚作業中被捕獲的,大小不一,從幼龜到那些有50釐米(20英寸)寬外殼的海龜。
科學家們在研究這些幼龜的腸道內容物后發現,許多海龜攝入了常見的聚乙烯和聚丙烯塑膠,在那些經常出現在太平洋的海龜身上,大部分是硬碎片,而在那些來自印度洋的海龜身上,大部分是纖維。 太平洋地區的海龜攜帶塑膠的比例要高得多,其中86%的蠵龜、83%的綠海龜和80%的扁頭龜含有某種塑膠。
“這些聚合物在塑料產品中的應用如此廣泛,以至於無法確定我們發現的碎片的可能來源,”研究報告的作者Emily Duncan博士說。 “幼龜一般含有長度為5至10毫米(0.2至0.4英寸)的碎片,而且顆粒大小隨著海龜的大小而增加。”
以前的研究表明,像剛孵化出來的海龜這樣的生物已經進化到乘著洋流旅行,並在開放的海洋中度過它們早期發展的幾年。 在這裡,沒有那麼多捕食者,它們也可以自由地以漂浮在水面附近的浮遊生物為食。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推動生物體進入這些地區的流體動力過程也會將塑膠送入其中,使幼龜在研究人員描述的現在海洋中一些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度過關鍵的發育期。
Duncan說:”幼龜已經進化到在開放的海洋中發育,那裡的捕食者相對較少。 然而,我們的結果表明,這種進化的行為現在將它們帶入一個『陷阱』–將它們帶入高度污染的地區,如大太平洋垃圾帶。 幼龜一般沒有專門的飲食–它們什麼都吃,而我們的研究表明這包括塑膠。 ”
人們對攝入的塑膠影響海洋生物的方式瞭解不多,這也是研究人員向前發展的一個關鍵領域。 然而,最近的研究已經開始發現了一些潛在的後果,其中可能包括魚類的動脈瘤,寄居蟹的認知能力受損,以及貽貝的身體性能減弱。 雖然這一點科學家們還沒有對幼龜進行探索,但它們在生命的早期就遇到如此高濃度的塑膠這一事實是值得關注的。
“我們還不知道攝入塑膠對幼龜有什麼影響,但在這些生命的早期階段的任何損失都可能對種群水平產生重大影響。”
這項研究發表在《海洋科學前沿》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