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獨特的大腦結構可能是現存鳥類祖先在大滅絕中倖存下來的原因
據外媒報導,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領導的對新發現的鳥類化石的研究發現,一種獨特的大腦結構可能是現存鳥類的祖先在大滅絕中倖存下來的原因,大滅絕奪走了所有其他已知的恐龍的生命。
首席調查員Christopher Torres說:”現存鳥類的大腦比除哺乳動物以外的任何已知動物都要複雜,”他在獲得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自然科學學院的博士學位時進行了這項研究,現在是俄亥俄大學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博士後研究員和德克薩斯大學傑克遜地球科學學院的研究助理。 “這塊新化石最終讓我們檢驗了這些大腦在他們的生存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觀點。”
這塊化石大約有7000萬年的歷史,有一個幾乎完整的頭骨,這是化石記錄中罕見的情況,使科學家們能夠將這種古老的鳥類與現存的鳥類進行比較。
這些發現於2021年7月30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這塊化石是一種名為Ichthyornis的鳥類的新標本,它與其他非鳥恐龍同時滅絕,在白堊紀後期生活在現在的堪薩斯州。 Ichthyornis融合了鳥類和非鳥恐龍的特徵–包括長滿牙齒的下顎,但頂端有喙。 完整的頭骨讓Torres和他的合作者近距離觀察了大腦。
鳥類的頭骨緊緊包裹著它們的大腦。 利用CT成像數據,研究人員像製作模具一樣將Ichthyornis的頭骨用來製作其大腦的三維複製品,這被稱為顱腔模型。 他們將該顱腔模型與為現存鳥類和更遙遠的恐龍近親製作的顱腔模型進行了比較。
研究人員發現,Ichthyornis的大腦與非鳥恐龍的共同點多於現存鳥類。 特別是現存鳥類的大腦半球比Ichthyornis的大得多。 這種模式表明,這些功能可能與在大規模滅絕中的生存有關。
Torres說:「如果大腦的一個特徵影響了生存能力,我們會期望它存在於倖存者中,但在傷亡者中卻不存在,比如Ichthyornis。 這正是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情況」。
幾個世紀以來,尋找早期鳥類和密切相關的恐龍的頭骨一直是古生物學家面臨的挑戰。 鳥類的骨架是出了名的難以保存,很少能在化石記錄中完整地保存下來。 保存完好的頭骨尤其罕見–但這正是科學家們所需要的,以便了解它們的大腦在生活中是什麼樣的。
“Ichthyornis是揭開這一謎團的關鍵,”該研究的共同作者Julia Clarke說。 “這塊化石有助於使我們更接近於回答一些關於活鳥和它們在恐龍中的生存能力的頑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