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推出P50,並不是要賣手機
“因為這兩年多,美國的四輪制裁,限制我們的5G手機,現在只能用4G。” 當華為消費者業務BG的CEO余承東說出上面這一句話,我們也終於知道這一天還是來了:華為手機不得不失去其賴以自豪的5G技術。
https://edge.ivideo.sina.com.cn/40910816203.mp4?KID=sina,viask&Expires=1627747200&ssig=SQ0Sa1Pb4X&reqid=華為P50 Pro首發體驗
頭圖|華為
作者/OdinAsgard
華為的5G技術,與蘋果的iOS、或是三星的屏幕一樣,在科技界均屬於標杆性的存在。 但沒想到剛剛推出的華為新一代旗艦手機P50系列,無疑P50的性能依舊強橫,但即使再強大也好,也仍然只是一台4G手機。
但這台僅有4G版本的華為P40,可能不僅只是一台「手機」。。
強大的影像演算法
P系列是華為的影像旗艦手機,自華為在2018年推出P20開始,幾乎成為每年Android手機陣營里的影像手機標杆。 因此,儘管華為P50推出時間推遲了4個月,但我們在這次P50的發佈會裡,見到的仍然是一台相當具競爭力的旗艦手機。
繼蘋果在iPhone11 的發佈會裡,提出「計算機攝影」(CompututionalPhotography)理念之後;這次華為在P50的發佈會里,進一步提出計算光學(XDOptics)理念。 它通過「全域式」圖像信息復原系統,克服手機在光學上的限制,在光學成像端能復原原始圖像資訊;當一般手機僅能還原60%左右的細節之時,華為P50卻能保留了81%的圖像資訊。
此外,華為也為P50系列引入新的XDFusionPro圖像引擎。 相比P40Pro來說,P50在環境光譜解析度提升50%、平均色相準確度提高20%,色彩校准精細度更是上一代的5倍。 與此同時,華為更採用全新超級濾光系統,兩顆原色攝像頭協同工作;相比P40Pro來說,P50Pro的主攝進光量提升了103%,而全新的超動態範圍技術,使動態範圍捕獲能力提升28%。
可是,儘管這次華為P50的影像實力如此強橫,但P50系列卻沒有了以往最高等級的P50Pro+版本。 另一方面,雖然先前一直有傳華為將與徠卡終止合作,而P50將會是兩者最後一次合作。 最終P50一如預期地仍然加入了徠卡的商標,但與以往不同的是,華為無論在發佈會里、又或是在官網的資料里,絕口不提徠卡鏡頭。
謎一般的相機硬體
但更重要的是,上述的各種攝影參數,很可能會讓不少一般讀者看得霧裡看花。 因為很多手機品牌在其手機發佈會里,一般會更直觀地宣傳自己攝像鏡頭硬體有多好、感光元件有多大等等。
華為去年在P40上高調宣傳其感光元件規格,但今年在P50上卻絕口不提。 圖片來源:華為。
事實上,華為在去年推出P40的時候,也賣力宣傳手機採用了更高階的感光元件(上圖)。 但這次華為卻完全沒有再提及相機硬體參數,反而把絕大部分的時間,用於解說華為的影像調校演算法和軟體。
這是否代表華為P50系列並沒有用上好的感光元件? 看來並不是。 在發佈會之前,就有不少傳聞指P50將會搭載索尼最新推出的IMX707感光元件,這個元件與P40一樣,擁有1/1.28英寸超大底,支援1250萬像素的四合一輸出。 而P50Pro將升級為四攝組合,主攝搭載的IMX800,擁有1/1.18英寸超大底的它,是索尼史上最大的手機感光元件。
誠然,這些感光元件並沒有在限制清單之內,所以華為要採購這些元件,理應不太困難。 況且官方參數與傳聞也大致脗合,可見P50所採用的感光元件,應該還是相當有賣點。 但儘管如此,華為並沒有在任何宣傳活動裡提及這些硬體上的賣點。
要知道攝影界向來有著”底大一級壓死人”的名言,只要華為把大底感光元件的參數抖一抖,使用者就能直觀地知道,P50系列的拍攝能力有多棒。 可是,他們明明有很好的硬體卻不宣傳,反而繞了個大圈去宣傳自己的軟體、演算法和調校,原因是什麼?
Odin相信,華為目前很可能更重視宣傳那些自己能掌控的技術細節(例如軟體和人工智慧演算法),相對地冷待這些通過採購和合作等難以完全掌控的硬體。
事實上自華為遭受限制以來,他們的發展方向就不斷向軟體傾斜,積極發展雲計算、鴻蒙系統和自動駕駛汽車方案;而這次華為推出P50,也可能因此變得更重視軟體和演算法。
沒有5G的P50
誠然,華為的P50雖然擁有相當強橫的影像實力,但更多人關注的,其實還是他們最終失去5G一事。 由於中國很早就大力推廣5G手機,目前市場上的高端手機,幾乎全部也有5G加持;但P50沒有了5G,很可能會對銷量構成影響。 畢竟據全天候科技採訪了部分分析師的意見,大多認為P50沒有了5G,就不容易獲得用戶的認可。
但筆者認為P50缺少了5G固然是個問題,但可能並不是最嚴重的問題。
Odin先前就曾提過,目前一般使用者買5G手機,僅僅只是為了”幾年後可能要用上”而已;但在目前而言,使用者根本就對5G根本毫無感覺。 事實上,2019年iPhone11在沒有5G的情況下依舊大賣,就證明瞭5G不一定是手機能不能大賣的必要因素。 相反,Odin相信華為在品牌效應加持下,仍然會有不少國內使用者,願意購買只有4G的手機。
不過,華為這回只能賣4G手機,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華為各個業務板塊的營收(2010年~2020年)(百萬人民幣)
筆者在《華為絕不倒下? 》一文就曾提到,5G禁令對華為來說是個相當噁心的存在:如果華為要繼續在國內力推4G手機? 不但減慢了5G在中國的普及率、傷害運營商的5G業務、進而傷害華為自家的5G基站業務,還會傷害高度依賴5G發展的雲計算業務。
畢竟眾所周知,華為是中國國內最積極推動5G普及化的企業,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之一。 但現在要讓他們力推4G手機,那根本就是要用自己那不斷萎縮的手機業務,去打自己仍然在高速發展的基站和企業業務。 換言之,P50賣得不好,對華為不利;但賣得太好了? 也不一定是好事。 所以,P50系列的銷量到底有多好,可能根本取決於到底華為是否真的想讓P50大賣。
換言之,儘管Odin相信只要P50要大賣其實不一定十分困難;但P50這樣的4G手機業務,對於華為來說根本就是”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雞肋。 既然如此,為什麼華為在如此兩難的困局下,仍然勉力開售4G手機? 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
賣的不是手機,而是軟體
首先,華為受到限制一事,其實對全球科技產業也帶來不少傷害,否則高通和英特爾等晶元廠商,也不會積極申請為華為供貨的許可。 因此,華為其實對於解除限制一事,仍然抱著一定的希望;畢竟目前華為所受到的限制,相比去年來說已有一定的放寬。 所以早前已有消息指出,華為正在加大遊說力度,期待能進一步放寬限制,盤活華為手機的業務。
另一方面,華為一直也在做兩手準備。 先前就有消息指出,華為正在推動所謂的「塔山計劃」,藉此建立一條不受限制的晶元供應鏈。 雖然這並不一定就能生產出具競爭力的晶元,但也只能死馬當成活馬來治。 事實上,更由於華為在未來難以取得足夠強大的晶元,他們更不得不將整個品牌宣傳重點,由硬體轉移至軟體,並通過突顯出色的軟體和演算法,繼續塑造華為的技術流形象。
但更重要的是,華為必須通過推出手機,來維持鴻蒙OS生態的活力。
上次Odin 就已提過,國產手機廠商賺取的利潤,很大程度上來自手機背後的互聯網生態。 余承東去年也曾表示,去年華為在相關的生態系統中,賺得高達50億美元(約328億元人民幣)的收入,凈利潤更是相當高。 與此同時,近年華為也在力推智慧家居和智慧汽車等物聯網應用,如果華為的物聯網生態能成功確立,那將能成為華為未來進一步發展的動力所在。
但貫穿華為手機和物聯網的核心技術,也正是鴻蒙OS。 因此,華為要維持手機以及物聯網的生態,以此作為另一個營收增長點,就要先維持著鴻蒙OS的生態。 但如果華為不再繼續推出新款高端手機,那些依附在華為手機上的各種生態,也將無以為繼。
所以,華為再不願意也好,也要推出讓他們相當難堪的4G手機。
圖片來源:華為。
在華為P50的發佈會里還有一個細節,證明華為不惜一切,也要支援鴻蒙OS。 余承東在發佈會上宣佈,他們將會在明年開始向舊款華為手機提供鴻蒙OS的支援,最遠更能支援至2016年推出的Mate9;這種做法在國產手機陣營當中,可謂絕無僅有。 更有意思的是,華為更宣佈會為這些舊款機型提供升級服務(上圖),這幾乎是在智慧手機的歷史里,從未發生過的怪事。
華為居然為了給這些年代久遠的舊手機續命,藉此提高華為手機的保有率,增加鴻蒙OS的普及性。 更不要說勉強推出一台4G手機,繼續為鴻蒙OS打造生態了。
可以喜愛、可以討厭,但難以忽視
每當有華為的新聞上線,大家總會在留言區里見到有人吹捧華為,也有人咒罵華為。 誠然,華為是一家相當具爭議性的科技公司,有不少人很喜歡他們,也有不少人很討厭他們,甚至恨死了他們。
但無論喜歡華為也好、恨透華為也好,大家唯一無法做到的就是無視華為、忽略華為的存在。
2020年,被外媒視為最可靠蘋果分析師、天風證券的郭明錤曾表示,華為手機對零部件規格要求與單價較高,沒有華為手機,在供應鏈側的手機相機、HDI、存儲與5G晶元技術升級趨勢,將會因而放緩。
2016年華為開始崛起,把小米逼在牆腳往死裡揍,當時雷軍痛定思痛。 沒有華為這樣的對手,估計小米也可能只會繼續高舉性價比大旗。
2018年華為開始衝擊高端市場,把擠滿牙膏的iPhoneXSMax打得滿地找牙,在2019年第一季度錄得低迷的業績,也因為如此,後來蘋果CEO庫克也不得不承認:蘋果在智慧手機行業的最大競爭對手,其中一個就是華為。 也因為如此,蘋果後來才推出更有誠意的iPhone11和iPhone12,也變得更重視大中華地區市場。
可見華為手機的出現,的確推動著整個手機產業的發展。
華為手機,歡迎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