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的甲烷從哪裡來? 科學家用演算法給出了答案
火星到底有沒有生命體存在,一直都是科學家們想要求證的疑點。 自好奇號登陸火星以來,似乎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全無生命特徵,火星有過 6 次甲烷”呼吸”被探測到。 但是呼吸點在哪裡卻一直沒有頭緒。 近期科研人員順著風建了模,將這個困擾已久的甲烷氣體來源問題,著手解決。
甲烷排放點的鎖定
自「好奇號」2012 年登陸火星蓋爾隕石坑以來,通過可調製鐳射光譜儀測定附近環境甲烷含量。
期間捕捉到 6 次甲烷濃度峰值,對比正常約 0.41 ppbv(part per billion volume 按體積計算的十億分之一)的背景濃度,幾次濃度峰值可達到 10 ppbv。 但是對於這幾次高濃度甲烷氣體來源,一直沒有明確定論。
▲ 6 次甲烷峰值檢測座標與火星日間時刻記錄
將檢測到的峰值數據,和微量氣體軌道衛星檢測到的大氣甲烷含量數據進行對比,沒有得出有效結果。 這可能是因為,由於晝夜差異,微量氣體衛星沒能成功捕獲到大氣層甲烷資訊;也有可能火星大氣層中沒有甲烷,而探測器剛好位於地面甲烷來源中心附近。
為了鎖定甲烷源頭,加州理工的研究人員利用甲烷氣體粒子數據建模,採用拉格朗日逆向分析,將數據處理成離散數據包。 結合探測期間風速和風向數據,三維示蹤,縮小了可能存在甲烷排放點的地面範圍。
通過對 6 次甲烷峰值的數據分析,找出了 6 處最有可能的甲烷源頭區域。 最近一個位置距離「好奇號」西南偏西幾十英里。
▲ 以峰值 1 和峰值 2 數據為例,分析甲烷源頭與好奇號方位關係
“數據表明,在西北部的隕石坑底,位於好奇號西南偏西方向,有一個活躍的甲烷排放點”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描述到,”我們為好奇號選擇的著陸點,剛好位於甲烷活動位置附近,這件事大概得益於巧合”
“同時,由於我們沒有準確的甲烷降解數據,用於完善計算模型,源頭可能位於蓋爾隕石坑外部更遠距離。”
▲ 俯瞰好奇號
對結果的預測
參照地球氣體環境,甲烷最常由微生物產生,很有可能是證明生命活動的有力證據。 因此火星上甲烷的產生原因,很大程度上可以成為火星生命體發掘的關鍵路標。
甲烷的可檢測壽命只有 330 年,之後會被陽光完全分解掉。 這意味著現在甲烷仍然被不斷產生,並被補充到環境中,同時,這個現象也排除了天體帶來的外源甲烷可能性。 人類的探索目標就是找出產生它的物質。
研究人員提到,甲烷的產生不一定在淺層地表,或許好奇號可以達到準確方位,但是以現有條件無法準確觸及甲烷源頭。
甲烷的產生也不能排除非生物過程這一可能。 即便和生物過程不相關,甲烷的活動也與液態水的存在息息相關,而液態水也是生命活動的必需因素。
對火星的其他探索
甲烷氣體活動可能作為地下水體運動的指示現象,或需要液態水參與化學反應的產物,結合火星液態水痕跡的證據,可以對火星歷史研究提供大量資訊。
除了提到的對甲烷含量的檢測,探測器對隕石坑中土壤岩石樣品的分析測定,以及對地質環境的數據收集等,也取得了各種重大發現。 這些分析數據,都為火星上水的存在歷史提供了信息基礎。
- 水存在的證據
好奇號採集火星表面土壤,並以835攝氏度高溫對土壤樣品加熱,測定出火星土壤含有1.5%-3%的結合水。
- 水域存在過的證據
蓋爾隕石坑邊緣岩壁,以及坑內夏普山山麓,都存在流水沖刷侵蝕的痕跡。 根據已經聚合成礫岩的碎石大小和形狀估算,河流速度約0.9公尺/秒。
對夏普山低岩層採集研究,得到的數據表明,夏普山是由湖泊沉積物沉澱風化形成的。
蓋爾隕石坑內富含礦物鹽的沉積物,表明有鹽水湖的存在。
通過對湖底泥岩層的成分分析,富含粘土礦物質地層變成富含氧化鐵泥岩地層(呈現出紅褐色),得到高鹽水滲透導致粘土礦物層改變的結論,是氣候變化湖泊乾涸的證據,證明瞭火星氣候從濕潤變得乾燥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