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炎症或增心臟病風險
來源:星島日報
很多人都知道三高可誘發心血管疾病,其實,身體長期發炎也會令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大增。發炎本是身體抵抗病毒細菌及修復受損組織的自我防衞機制,但當免疫系統失調,敵我不分,就會攻擊自身細胞,影響全身各部位,包括心臟血管。血管不斷經歷受創、發炎、修復等循環,最終或會收窄,情況就如血壓高和糖尿病一樣引發心血管病變。
導致身體長期發炎的成因眾多,較常見是免疫系統失調誘發的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或嚴重濕疹等。
早前就有位四十多歲患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因需要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來做術前心臟檢查。他的病是家族遺傳,已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包括類固醇)近三十年,導致骨枯、糖尿病、皮膚長暗瘡及毛髮等。經心臟電腦掃描後發現,他的心血管已堵塞七成,需要進行通波仔手術,以減低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途中心臟病發風險。因所有抗炎藥物的功效及副作用各異,病人除自己多加了解外,也應跟醫生多溝通,確保用藥得宜,將副作用減到最低。
除此,川崎病也可能會令患者全身的血管出現發炎反應,尤其是冠狀動脈。患者的血管壁不斷遭受破壞,並產生血管擴張。嚴重者或形成心臟冠狀動脈瘤,令日後有可能出現血栓、造成突發性心肌梗塞。也有病人接受了心臟移植後,出現排斥反應,導致整條心臟血管發炎,血管壁增厚,繼而收窄。
根據外國研究,約三分一接受心臟移植的病人,因為器官排斥原因,需要在十年內再度更換心臟。
如整條血管從頭到尾都出現收窄問題,接受通波仔手術前評估或需要置入多達八個支架的時候,那可能會進行開胸的搭橋手術,因為長遠效果可能比較好些。
心臟科專科高國進醫生
心臟科醫生強心訣竅
高國進 心有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