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龍無人機馳援河南,上演了一場“賽博救援”
長時間通訊中斷的米河鎮居民收到了一條關鍵信息——“米河鎮的鄉親們,因暴雨致通信中斷,應急管理部緊急調派翼龍無人機抵達你鎮上空。”
航空工業/整裝待發的翼龍-2H 無人機
作者| 張樂寧
這是軍民兩用無人機,首次得以在自然災害中實戰應用。
無人機如何變身“基站”?
時間拉回7 月20 日,航空工業官微發布了“鞏義市米河鎮多個村莊因突遭大規模極端強降雨導致通信中斷”的消息。
情況緊急,翼龍-2H 臨危受命。
7 月20 日20:00, 航空工業旗下中航無人機接災情探測任務,翼龍-2H 應急救災型無人機完成移動通信基站、合成孔徑雷達、光電吊艙系統調試、加油等飛行準備工作,系統運行正常。
7 月21 日,應急管理部緊急調派翼龍無人機空中應急通信平台,跨區域長途飛行,14:22 從安順機場起飛,歷時4.5 個小時抵達鞏義市。
18:21 在穿越貴州省、重慶市、湖北省、河南省(三省一市),經過4 小時的飛行,飛行近1200 公里後,於18 時21 分進入米河鎮通信中斷區。
資料顯示,翼龍-2H 最大航程為5500 千米,續航時間可達20 小時,能夠定向恢復50 平方公里的移動公網通信。而本次支援米河鎮的“賽博救援”,翼龍-2H 搭載了移動公網基站,可以通過衛星通信鏈路接入中國移動的網絡,從而實現一定區域的有效通信覆蓋。
簡單來說,相當於在空中組建了一個臨時的、移動的公開網絡,它能擺脫地面斷電、斷路的影響,繼而為受災區域提供通訊信號。
翼龍-2H 應用寬、窄帶組網設備和移動公網設備,保證受災人員可及時獲取專網和移動網絡信號,還應用CCD 航測相機、EO 光電設備和SAR 合成孔徑雷達,對受災區域進行拍照和監測,實時將有關信息回傳至指揮中心,解決了“三斷”極端情況下“信息傳不出來”的問題,實現了應急救援行動的高效、準確指揮。
最新報導數據顯示,截止7 月22 日23:20, 中國移動基站累計接通用戶3572 個,產生流量2089.89M, 單次最大接入用戶648 個,滯空超過5 小時,共在任務區內作業8 小時8 分,為打通應急通信撐過了關鍵五小時。
7 月22 日6:15 翼龍-2H 應急救災型無人機完成任務後降落,飛行近16 小時。
賽博救援,專網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提供民用公網通信服務外,翼龍-2H 能兼顧實現救災專網服務。
翼龍-2H 上還搭載了光電探測吊艙、合成孔徑雷達、航拍CCD 相機、應急投送艙等設備。其中合成孔徑雷達+航拍CCD 相機,可以對受災區域進行快速拍照、評估以及監測。
而且,其專網覆蓋半徑,大於70 千米,為後方救災指揮部與災區現場救災隊伍之間建立高質量、大容量、多信道的專用集群通信信道。
7 月22 日13 時36 分,獲得前線應急管理部救援需求後,搭載中國移動無線通信基站的翼龍無人機再次從貴州安順機場起飛,飛行4 個半小時後抵達鄭州市中牟縣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為醫院的救援工作提供網絡保障。
截至目前,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院區水深約2 米,院內沒水沒電,受困病人1000 餘人,病人家屬1000 餘人,醫護人員800 餘人,被困人員已一天一夜沒有吃飯喝水,急需飲用水、食品、發電設備等急救物資。
媒體人@朱大象透露,翼龍無人機總設計師李屹東和團隊為了這次任務能圓滿完成,通宵加班,從21 日下午翼龍-2H 應急救災型無人機起飛,到22 日上午6 時許返航,全程沒有離開崗位。
上天入地,救援顯神通
據應急管理部採購中標公告顯示,應急管理部於今年1 月份花費2380.29 萬元,向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有限公司購買了2 架翼龍-2H 型無人機為期一年的應急保障服務(大型長航時無人機應急通信服務系統,包括應急救援信息回傳、災情偵測)。無人機的部署、運行、維護費用(包括應急通信中轉設備),全部包含在2380 萬內。
翼龍-2H 的製造公司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於2018 年12 月25 日在四川成都創立,其主要由航空裝備研製“國家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牽頭創立。
翼龍-2H 的首次亮相是在2021 年5 月14 的應急管理部組織的“應急使命·2021” 演習,也是擔任應急通信保障任務。
在那次演習中,翼龍光電吊艙圖像清晰、雷達數據齊備、航測地圖精準,現場音視頻數據與應急管理部指揮大廳實時交聯,實現了實時調度和高效指揮,充分體現了翼龍無人機系統平台的實戰保障能力,解決了斷路斷電斷網極端情況下,“力量突不進去、信息傳不出來”的實戰難題。
除翼龍-2H 外,雲洲智能還調撥了118 台“海豚1 號”水面救生機器人,於21 日凌晨2 時送往河南省應急管理廳,助力鄭州開展救助工作。
“海豚1 號”水面救生機器人是一款遠程遙控操作的智能化救援設備。自重13 公斤,可隨意拋投,航行速度3 米/秒;拖拽力大,可承重150 公斤,同時拖拽3 個成年人也毫無壓力,最長遙控距離可達800 米。
遇到險情時,只需將救生機器人拋擲水面,即可快速、精準航行至落水人員身邊,將其拖拽到安全區域,全過程救援人員無須下水,只要在岸邊或船上遙控施救。
而且,此次調配的衛星很有針對性,在強降雨天氣條件下光學成像衛星受制於雲層遮擋,而合成孔徑雷達遙感衛星(SAR) 則可以“穿雲破霧”。
其中,高分三號是1 米分辨率雷達遙感衛星,也是我國首顆分辨率達到1 米的C 頻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SAR) 成像衛星,於5 年前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高分六號則是低軌光學遙感衛星,雖然它無法穿雲破霧,但卻可以獲取高分辨率雲圖,為救援行動提供更加精準的信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