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母體的糞便移植或能減輕抗生素對新生兒微生物群發育的損害
一項新研究發現,母體的糞便移植可以減輕抗生素對新生兒微生物群發育的損害。這項動物研究特別關注患1型糖尿病的小鼠模型,發現糞便移植大大降低了未來的患病風險。
在微生物組科學的世界裡仍有許多未解之謎。嬰兒的微生物組究竟何時開始形成就是這些問題之一。一些研究表明,微生物組在子宮內就開始繁殖,而其他研究則假設出生是形成的重要時刻,主要是由於來自母親產道的細菌暴露。
去年一項來自芬蘭研究小組的研究表明,從母親到嬰兒的糞便移植可以恢復剖腹產嬰兒中看到的任何微生物組的破壞。這項新研究集中在早期使用抗生素對嬰兒的微生物組的破壞上。
“我們以前的工作表明,讓年輕動物接觸抗生素會擾亂微生物組,這可能會改變年齡相關的免疫和器官特異性炎症,增加免疫介導疾病的風險,”研究的共同作者Martin Blaser解釋道。
新的研究集中在一個特定小鼠模型上,該模型被培育成患1型糖尿病的風險較高。被稱為NOD(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先前的研究已經證明了這種動物的微生物組在調節它們的糖尿病風險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研究人員讓一組NOD小鼠在出生後的頭幾天裡接觸抗生素,正如預期的那樣,這使動物的腸道細菌多樣性減少。然後一半的小鼠接受了來自母鼠的糞便移植,以恢復受損的微生物組。
與沒有接受微生物組恢復的動物相比,那些接受糞便移植的動物顯示出患糖尿病的風險明顯降低。研究的共同作者張雪松(音譯)說,糞便移植恢復了負責與糖尿病風險有關的幾種代謝途徑的基因表達。
張雪松說:“暴露於抗生素的小鼠,其腸壁上的指標基因表達要么過高,要么過低,但移植使其幾乎恢復到原來的水平,並恢復了代謝途徑。我們能夠確定移植後恢復正常的基因組,就像小鼠從未接受過抗生素一樣。”
這類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該團隊的下一步將是嘗試並確定產生糖尿病保護的特定細菌。同樣重要的是要注意糞便移植並非沒有重大風險。糞便可能含有有害的病原體,測試這種治療方法的人體試驗在施用前會對樣本進行嚴格篩選。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Cell Host & Microbe》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