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蘋果公司的“造車天團”
據外媒Business Insider報導,蘋果技術副總裁Kevin Lynch將加入蘋果造車戰隊。面對互聯網造車熱,定義了智能手機、TWS耳機的蘋果,能否重新定義汽車?這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但至少蘋果造車戰隊屢屢換血、擴編,今年也有多位業界知名汽車專家加盟,在戰隊編制上,蘋果已經手握一副好牌。
AI大神:John Giannandrea
John Giannandrea,蘋果機器學習和AI戰略高級副總裁,蘋果造車團隊實際負責人,直接向蘋果CEO Tim Cook匯報工作。
在加入蘋果之前,John Giannandrea從工程師做起,先後在Silicon Graphics、General Magic擔任工程師,之後創辦過Tellme Networks、Metaweb Technologies兩家公司,並在這兩家公司中任職CTO。2010年,在Metaweb Technologies被Google收購後,作為這家公司CTO的John Giannandrea也一併加入Google,並開始了他長達八年的Google生涯。
2016年2月,John Giannandrea被Google任命為搜索部門負責人;
2018年4月,時任Google搜索和人工智能主管的John Giannandrea被蘋果招致麾下,負責蘋果的機器學習、人工智能戰略,以及Core ML、Siri技術開發。
硬件專家:Doug Field
Doug Field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硬件專家,曾在DEKA任職總工程師,後在Segway擔任CTO,進入蘋果後,在Mac硬件工程部門主導相關產品研發工作,值得注意的是,Doug Field此前曾在美國老牌汽車廠商福特汽車做過6年研發工程師。
1987-1993年,Doug Field在福特汽車做了6年的研發工程師。此後,Doug Field加入DEKA,並在Segway任職CTO長達9年,Segway在隨後也成功引起了一波平衡車創業熱潮。
Doug Field最早是在2008年加入蘋果公司,最初負責產品設計,2011年開始主導蘋果Mac系列硬件研發工作,在隨後兩年裡,Doug Field領導了包括MacBook Air、MacBook Pro、iMac在內的多個Mac產品系列的研發工作。
2013年10月,特斯拉發佈公告稱,“蘋果Mac硬件工程副總裁Doug Field現已加入特斯拉。”
隨後,Doug Field在特斯拉被任命為高級工程副總裁,協助特斯拉開發新款電動車,2017年被委任負責Model 3生產和製造部門,但之後由於出現產量滯後問題,次年4月,馬斯克開始親自介入汽車生產相關工作。
2018年7月,Doug Field辭去在特斯拉的相應職務。一個月後,Doug Field被曝回歸蘋果,與Bob Mansfield一起管理自動駕駛項目Project Titan。
底盤專家:Manfred Harrer
2021年2月3日,據外媒報導,Manfred Harrer已經加入蘋果造車團隊,在此之前,Manfred Harrer在奧迪、寶馬、保時捷等傳統巨頭車企品牌方有超過10年的工作經驗,被認為是“大眾汽車集團中最好的工程師之一”。
相對而言,科班出身的Manfred Harrer擁有豐富的汽車行業工作經驗:
1997-1999年,在奧迪研發總部從事底盤開發工作;
1999-2007年,在寶馬總部擔任試驗工程師、項目負責人和轉向預開發經理;
2007年開始,在保時捷從事底盤開發,負責轉向系統、車輪、彈簧減振器系統以及能量供給系統的開發工作,離開保時捷之前,Manfred Harrer已經是保時捷行駛動力學及性能研發部門負責人。
2003-2007年,Manfred Harrer獲得英國Bath大學博士學位,其論文研究方向是汽車轉向感覺、行駛性能的主觀評價與汽車行駛動力學客觀參數的聯繫。
底盤作為汽車三大件之一,此前有傳言稱,蘋果汽車底盤可能會基於現代全新的E-GMP電動汽車平台,而Manfred Harrer的加入也為蘋果汽車帶來了更高的關注度。
寶馬i系列之父:Ulrich Kranz
據彭博社報導,6月10日,Ulrich Kranz加入蘋果造車團隊。
Ulrich Kranz是汽車領域又一傳奇人物,曾任職寶馬集團高級副總裁,在寶馬任職超過30年,任職期間,Ulrich Kranz帶隊推出了包括i系列電動車,為寶馬在美國的生產製造奠定了基礎,作為寶馬i系列負責人,在這一品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被稱為“寶馬i系列之父”。
2017年7月,Ulrich Kranz加入Faraday Future,任職CTO,負責FF 91工程、技術研發、採購和製造流程的優化工作,加速FF 91量產。
僅僅在Faraday Future工作三個月後,Ulrich Kranz創立了自己的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公司Canoo,Canoo成立後,僅用了19個月就完成了首款車型的設計和製造,通過合作廠商進行生產,此前表示將在2021年推出首款量產車。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蘋果曾在2020年上半年與Canoo接洽,有意收購Canoo。
在加入蘋果後,Ulrich Kranz將向Doug Field匯報,成為蘋果造車項目重要成員之一。
軟件大師:Kevin Lynch
Kevin Lynch的傳奇之處在於,他是從與蘋果曾摩擦不斷的Adobe公司“轉職”到蘋果公司,在此之前,Kevin Lynch在Adobe工作超過15年,先後任職首席軟件架構師、CTO,曾主導創建了Creative Cloud。
加入蘋果後,Kevin Lynch任職技術副總裁,向蘋果高級副總裁Bob Mansfield直接匯報,此前主要負責Apple Watch和相關健康功能的研發工作。
據外媒Business Insider報導,Kevin Lynch在加入蘋果造車團隊後,職位頭銜?不會改變,並將繼續參與Apple Watch和Apple健康計劃,但會退出Jeff Williams主導的醫療健康相關工作,由蘋果健康軟件工程總監Evan Doll接替這一工作。
早在2014年,蘋果內部就已經低調啟動了名為“泰坦”(Project Titan)的智能電動車製造計劃,近年來,對於蘋果造車的各種傳聞不絕於耳。
在蘋果汽車推出之前,國內外已有諸如特斯拉、Lucid、Rivian、理想、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與此同時,包括華為、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已經開始下場造車或開展智能汽車相關業務。
熟悉蘋果的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此前曾透露:蘋果汽車最早也要到2025年才能問世,甚至更晚。
彼時,蘋果能否重建定義汽車、成為造車新勢力的秩序制定者,這仍是個問題。
儘管如此,蘋果造車團隊在幾經調整、換血、高管離職後,仍是一支不容小覷的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