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德國洪災或與氣候變化有關
日前,德國西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萊法州)和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北威州)因持續暴雨引發洪澇災害。截至當地時間17日,此次洪災已造成135人死亡,另有多人失踪。多名專家表示,德國遭遇的此次氣象災害可能與氣候變化有關。
原標題:專家認為德國洪災或與氣候變化有關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德國氣象信息公司WetterKontor的氣象專家於爾根·施密特表示,籠罩在德國上空的低氣壓“貝恩德”緩慢移動了近24小時,因此降水量很大,引發這次洪水。
施密特解釋,北極地區顯著升溫,導致北極和赤道之間溫差變小,低氣壓因此移動得愈加緩慢。他說,低氣壓14日當天正好籠罩在德國上空,“從東部來的暖濕空氣和西部來的冷空氣匯集,從而引發大量降水”。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教授斯特凡·拉姆斯托夫表示:“我們不能說這一氣象災害是全球變暖的結果。但可以確定的是,由於全球變暖,這類極端天氣事件正變得越來越頻繁。”
拉姆斯托夫說,地球大氣每升溫1攝氏度,就能多吸收7%的水蒸氣,並在日後形成降水。測量數據已證實,在包括德國的中北緯地區,下小雨的天數在減少,而下暴雨的天數增多。
柏林洪堡大學地理研究所的研究組組長卡爾-弗里德里希·施勞斯納認為,在2021年已無需懷疑“氣候變化能否促成氣象災害”,問題是這種影響的程度有多大。“我們知道,全球變暖會導致大雨增加,進而導致更頻繁、更具破壞性的洪水事件。”
瑞士伯爾尼大學氣候與環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雅各布·謝施勒表示,十幾年前的氣候研究就已經指出,隨著氣候變化,極端降水會變得更加強烈與頻繁,這主要是因為溫暖的大氣可吸收更多水蒸氣,然後形成降雨,“未來只要我們繼續排放二氧化碳,這種強降水將變得更加極端”。
德國錫根大學建築系教授拉米婭·梅薩里-貝克爾說,多年研究顯示,極端天氣可以更快、更劇烈、更頻繁、更集中地發生。氣候適應與氣候保護同樣重要,人們須為城市擴張、排水、完善氣象災害早期預警系統、確保關鍵基礎設施在極端天氣下的承受性等做好準備。
德國內政部長澤霍費爾16日對德國媒體說:“毫無疑問,此次氣象災害與氣候變化有關。”他呼籲有關方面未來採取更多促進減排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