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委會勾勒2030年減排路線圖釋放1.2萬億歐元“碳中和”商機
歐委會希望,到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至少減少55%。為了能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歐盟的減排路線圖正被勾勒得愈發清晰。當地時間14日,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正式提出應對氣候變化一攬子計劃提案(Fit for 55,下稱“提案”),目標是到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至少減少55%。
為實現這一目標,歐委會計劃在交通、工業及貿易等領域繼續加碼減排措施,其要點是:改革碳排放交易體系(ETS)、2035年起禁售燃油車、擬在2026年開始正式徵收“碳關稅”。
路孚特首席電力與碳分析師、牛津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秦炎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一直以來,歐盟將碳市場作為調控氣候政策方向的工具。歐盟正經歷能源轉型進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光伏、風能等產業或將受益。
加碼減排力度
在改革ETS方面,歐委會稱,截至2030年,歐盟碳市場的配額總量將比2005年減少61%。碳總配額每年將線性減少4.2%,而非現行製度下的2.2%。同時,將逐步取消航空業的免費碳排放額度,並將海運業納入ETS體系中。
在交運行業減排方面,歐委會將歐盟境內禁售燃油車的時間由2050年提前至2035年。此外,歐委會鼓勵各成員國加強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充電站、充氫站的數量。
在國際貿易方面,歐盟擬將於2026年起,對碳排放限制相對寬鬆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商品徵收“碳關稅”,涵蓋水泥、鋼鐵、鋁、肥料和電力五大行業。“碳關稅”適用於上述商品生產國生產商品過程中對溫室氣體的直接排放,之後將考慮是否擴大到間接排放。
秦炎認為,從上述一系列減排措施可以看出,歐委會的行為路徑是一以貫之的,即將碳市場作為實現減排和低碳投資的重要政策工具。
她表示,當企業為排放支付成本後,才會意識到排放越低,碳成本支出越低。過去幾十年,歐委會正是利用碳市場,使碳價發揮作用,讓傳統行業尤其是電力行業的碳排放量迅速下降。目前,歐委會要將碳市場擴展到分散的、小規模的排放源,使碳市場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
市場研究機構Carbon Action Tracker的數據顯示,1990~2019年間,在碳市場機制驅動下歐盟共削減了24%的碳排放量。
不過,改革ETS也受到了一些企業和政府的反對。一些製造商認為,歐盟現有的碳配額總量管制和排放交易體系,已使企業為污染承擔的成本升至創紀錄水平。如果再次加碼減排力度,成本將向消費者端轉化。
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主席坎芬稱,碳價上漲和減排措施將影響低收入群體,不利於社會公平公正。他認為,碳定價機制只適用於企業,而不適用於居民個體。
歐委會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對此表示,實現公平轉型將是歐盟減排路上的挑戰。歐委會已撥款720億歐元,以補償因減排利益受損的群體。
1.2萬億歐元“碳中和”商機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14日表示,化石燃料經濟已達到極限,現在到了更注重使用更清潔能源的時候。彭博新能源財經測算,如果歐盟想在2030年實現減排目標,清潔能源預計需要約1.2萬億歐元的投資。
對於歐盟地區以外的經濟體,是否能共享這1.2萬億歐元的“碳中和”商機?
興業證券電新團隊認為,這意味著歐盟地區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將繼續增加,汽車電動化不可逆且兼具高成長性。該團隊測算,預計歐盟地區新能源汽車市場在2021~2025年、2026~2030年、2031~2035年的複合增速將達31%、18%和10%。
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夥人鄭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上,歐盟在整車製造、電池等零部件的供應上仍有短板。電池等領域正是中國企業的優勢,中歐或在此領域有所合作。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池廠商紛紛在歐洲建廠,寧德時代、遠景動力、比亞迪等企業陸續落戶德國、法國等地。
不過,鄭贇也表示,在整車方面,中國車企在高端市場的佔有率不高,想在歐洲突破或有難度。截至目前,已有上汽名爵、小鵬汽車、一汽紅旗、蔚來汽車、比亞迪五家企業宣布,將進軍歐洲市場。
新能源汽車銷量統計網站EV Sales的數據顯示,在歐洲新能源車市場,今年5月,特斯拉銷量回升,位列第一。大眾、雷諾等歐洲本土品牌銷量繼續位列第二、第三名。
除新能源汽車外,秦炎認為,未來十年內,預計歐洲市場對於風電、光伏、儲能、節能材料等相關產品的需求會進一步上升。
碳關稅前景幾何
在提案中,歐委會表示,在2023~2025年間,處於碳關稅的試運行階段,這一階段裡向歐盟出口的企業只需要報送排放數據即可。從2026年起,對歐的出口企業需要根據經核查的排放數據,遞交相應數額的碳關稅憑證。
不過,碳關稅提案能否成真尚有不確定性。在歐盟內部,該提案要經過歐盟成員國、歐洲議會審批。在歐洲外部,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加拿大等國都對提案持反對意見。
其他國家對歐盟的質疑在於,這是否會加強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及其所製定規則是否符合世貿組織(WTO)標準。對此,歐委會表示,其計劃將與WTO規則相一致,鋼鐵等行業的進口商可以與國內生產商以相同的價格購買碳配額。
諮詢公司波士頓諮詢(BCG)的研究顯示,在碳關稅所涵蓋的行業中,85%與材料、能源以及為工業生產過程提供原材料的行業相關。中國鋼鐵行業碳排放強度較高、與歐盟貿易往緊密,未來很可能遭遇碳關稅。
秦炎認為,中國鋼鐵、鋁業等行業製造商應未雨綢繆,以應對歐盟方面的要求。
她認為,第一,企業應盡快設立完善的企業能源消費和碳排放數據監測和核查體系,對企業出口產品的碳足跡實現認證,和國際標準接軌。第二,應在生產環節採用低碳技術,降低產品的碳足跡。第三,由於碳邊境調節機制將考慮其他國家實施的碳定價政策,上述企業可以積極參與中國碳市場,力爭將在中國支付碳價成本,使歐盟承認其支付碳價成本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