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佔率超8成霸主下架網約車行業沸騰了
又能“薅羊毛”了?本月初,市佔率80%的滴滴被按下暫停鍵,內捲嚴重的網約車市場立刻硝煙瀰漫。網上流傳的一則T3內部動員截圖顯示,T3領導層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要求員工“實行007(全月無休)”,“公司經管層緊急會議決定,T3出行緊急調整開城計劃,本月內要連開15城,日均單量突破百萬,牢固樹立中國網約車第二地位,今天起全員開啟戰鬥模式!”
包括T3出行在內、美團打車、高德打車、首汽約車和曹操出行等平台紛紛拿出優惠政策,吸引司機和乘客:美團拋出限時獎勵,相當於每拉100元就獎勵司機20元;乘客打出租需要32元的距離,在使用新人補貼後低至10元;在高德地圖上線的妥妥E行更是宣布,廣州市新司機註冊就給5000元福利。
各平台都試圖在原本被滴滴主導的網約車市場中,劃走屬於自己的一塊蛋糕,這在網上被調侃為“發滴難財”。
第三次網約車補貼大戰,已經打響。
硝煙再起:網約車市場補貼與廣告“齊飛”
7月9日,滴滴下架僅5天,沉寂兩年多的美團打車突然滿血復活。
這款曾於2019年5月下架的APP,在各大應用市場重新上線。不僅更新了LOGO、修復了BUG,新版美團打車APP還宣布將在更多城市提供服務,其業務範圍已經覆蓋了北上廣深杭等100多個城市。
某應用市場中的美團打車應用截圖
此外,美團打車還在司乘兩端打出一套組合拳,高調宣告自己的回歸:
在司機端,為7月7日至13日內註冊的新司機,提供為期3天的“每單到賬車費20%加成”;
在乘客端,派發優惠券並推出“邀請好友助力”等拉新活動:拿出了最高抵扣20元的5折券和13元的直減紅包;同時只要邀請用戶下單,就能夠得10元打車立減券;邀四名好友助力,團長還將得到128元打車券包等等。
總結下來就六個字:店大、錢多、速來!
各路“羊毛黨”們早已先知先覺。
7月初,不少網友發現,高德打車廣告出現在自己的朋友圈,在宣傳其“能比價、更便宜”的同時,還宣佈為司乘雙方提供補貼。
曹操出行、如祺出行和T3們本月初就開始微信、抖音和微博等流量平台投放廣告,派發優惠活動,大舉殺入市場份額爭奪大戰。
社交媒體截圖
綜合來看,在分食滴滴蛋糕的過程中,各平台主要圍繞三個角度發力:
其一是大力招募網約車司機,試圖在存量市場的爭奪中,佔據供應能力優勢。例如高德打車強調,7-9月工作日早7時-9時的訂單免收佣金,全部收入歸司機所有;截至7月22日24時,新司機在領取新手免佣卡後,連續7天每天前3單享受免佣。
其二是延續乘客補貼策略。在宣稱打車“更便宜”的同時,以“首單福利”、“現金補貼”和“好友邀請/助力”等活動展開用戶裂變。如祺出行稱,7月5日至16日期間,用戶成功邀請深圳新人註冊,即可獲得20元優惠券,而如果被邀請者在14天內完成了專車首單並支付,還可再獲得25元現金;
其三是瞄準下沉增量市場。一方面落地更多大城市,提升其業務覆蓋範圍;一方面向二三線城市下沉,繼續挖掘更多潛在的消費群體。T3出行在其微博宣布,目前該平台已進入20多個城市,今年計劃要達到48個,實現全國一二三線城市基本覆蓋。
值得補充的是,網約車出行安全是當下輿論關注的熱門話題,車載報警等安全系統也成為一些平台此輪宣傳中的重點。
社交媒體圖
一時彷彿夢迴2014年,有網友連攻略都做好了:
這輪補貼大戰力度誇張:在北京市某相同路線訂單中,滴滴APP特惠快車一口價為26.92元,美團快車的優惠價格僅為14.5元;7月12日下午的平峰期,在某網約車平台,深圳市內某段12公里的路程,使用優惠券後最低僅需8.6元。
參照去年的《深圳出租車最新收費標準一覽》,在該市註冊運營的巡遊出租汽車,其起步價(首2公里)都需要10.00元。
龍崗政府在線網站截圖
“燒錢”搶市場:網約車平台的中場戰事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約車用戶規模達3.65億,較2020年3月增長298萬,佔網民總數的36.9%。國內用戶龐大的用車需求,讓網約車市場成為各方眼中的香餑餑。
早在普華永道思略特的《2017年數字化汽車報告》中,普華永道就將2030年中國共享出行服務業的市場規模,預測為5640億美元(約合3.652萬億元人民幣) 。普華永道同時認為,2017年-2030年中國共享出行服務業的年增長率為32%,市場利好。
巨大的增量和利潤空間,較低的入場門檻,帶來大量玩家入場,這也讓國內共享出行行業迅速從“藍海”變為“紅海”。
綜合“交通運輸部”微信號7月10日消息,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台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國共有236家網約車平台公司取得網約車平台經營許可,較2020年的214家增加了10.3%;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台6月份共收到訂單信息70146.0萬單;其中,訂單量超過30萬單的網約車平台有13家。
主要網約車平台數據傳輸情況部分截圖(按訂單合規率排序) 圖源交通運輸部
與外賣市場非常相似,在網約車等共享出行領域,用補貼等優惠方式培養用戶習慣,也是各大公司的主要戰術。早在2014年和2018年,國內就曾兩度打響市場爭奪戰。
2014年初開打的“第一次補貼大戰”,滴滴殺瘋了。到當年2月下旬,滴滴和快的就已經砸下19個億,這場戰鬥最終在次年2月以兩家公司合併收尾;不久後,滴滴找上優步,亂拳打死洋師傅,最終在2016年8月吃掉優步中國,用戶量和接單量猛增,搶下大部分市場份額。
2016年新華網就滴滴合併刊發評論:部分數據或涉國家信息安全,應審查
2018年,美團跨界入局,“第二次補貼大戰”爆發。家大業大的美團對司機每單平均補貼約20元,早晚高峰階段訂單還有額外獎勵。彼時滴滴的平台佣金扣費是每單20%,而美團只收8%;按照美團的政策,網約車司機只要每天完成10單、保證至少10小時在線,當天車費不足600元的,美團甚至會直接補齊到600元。
其他平台也毫不相讓:彼時,韜蘊資本控股的易到用車,在北京和上海等7個城市下調易達車型車主端佣金,佣金比例調整為5%。在這5%佣金中,絕大部分為訂單稅金和需要向租賃公司支付的服務費用。降低司機佣金,就相當於變相補貼;摩拜的目光也從“兩輪車”轉向“四輪車”:成立出行公司,並在APP發放5折專車優惠券……
諸多挑戰者砸錢入局,滴滴砸錢反擊。
在2014年的滴滴-快的補貼大戰中,滴滴最高一天能虧4000萬;2017年,美團打車在南京低調試點。上線10個月,僅南京一地就補貼了6億元。
2018年9月,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發表的內部信提到,滴滴2018年上半年公司整體淨虧損超過40億人民幣。出行業務對應GMV(成交總額)的平均Take Rate(佣金率)約為16%,絕大部分返還給了司機和乘客,公司整體對應GMV的毛利率只有1.6%。當年上半年,滴滴在包括司機高峰期補貼、接單和服務獎勵、乘客優惠等在內的總補貼返還金額,超過了117億人民幣。
簡單來說就是:滴滴通過補貼獲取市場地位、通過市場地位賺錢,再用賺到的錢繼續補貼……如此循環。
滴滴到底燒了多少錢?滴滴IPO招股書顯示:過去三年(2018—2020年),滴滴淨虧損共353億元,依次為150億元、97億元和106億元。
滴滴跌倒,緊隨其後的曹操和T3們機會來了?
滴滴是兩次補貼大戰的最後贏家,坐穩了網約車市場的頭把交椅。
參考前瞻網公開報導,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在去年5月,滴滴平台的月活躍人數高達5439萬人,比第二名高出5193萬人。
前瞻網報導界面截圖
去年10月,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台共收到訂單信息6.3億單,滴滴獨占5.6億單,佔比約89%。網約車市場,已經無法用“一超多強”來形容。
當月訂單總量超過100萬單的網約車平台共有8家,曹操專車(1660萬單,排第二)和T3出行(1580萬單,排第三)等剩餘7家大戶,當月合計訂單為5880萬單。這意味著這7家大平台需要加在一起,額外再加上一個排名第五的美團打車,才可以勉強追上滴滴出行的訂單零頭。
值得一提的是,排名第8的花小豬出行,也姓滴滴。
交通運輸部
本月,滴滴被摁下“暫停鍵”。7月2日,網信辦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對滴滴出行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審查期間停止滴滴的新用戶註冊;7月4日,網信辦發布通報要求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7月9日,網信辦再發通知要求下架“滴滴企業版”等25款APP。
微信公眾號“網信中國”
一家獨大的滴滴接受監管、進行整改,各家平台紛紛入場分食。在網友們看來,曾經排第二、第三的曹操出行和T3出行們,終於等到了反攻的機會。
日前,一張流傳在職場社交平台脈脈上的截圖,讓這場大戰的火藥味展露無遺。
社交媒體截圖
這段話據稱是T3安全部的老大在內部的發言,要求開啟“全員戰鬥模式”。
“各位同學,面對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經昨夜公司經管層緊急會議決定,T3出行緊急調整開城計劃,本月內要連開15城,日均單量突破百萬,牢固樹立中國網約車第二地位,今天起全員開啟戰鬥模式!”
“公司產研同學已經率先作出表率,本月主動實行007(全月無休),希望安全部門員工也要和公司保持一致”,另外,所謂“市場給我們的窗口期只有40天”,這是因為按照《網絡安全審查辦法》第10條規定,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認為需要開展網絡安全審查的,應當自向運營者發出書面通知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完成初步審查,……情況復雜的,可以延長15個工作日。
T3出行由南京領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運營,其中的“3”指的是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不少網友反映,T3出行在近期確實投放了大量廣告,時常在微信朋友圈、小程序,甚至是手游界面刷屏。7月5日,T3出行推出了新版的100元禮包,與老款100元禮包相比,優惠券數量從7張增加至10張,折扣類型也更多。
曹操出行在7月8日推出拉新活動:邀請2位新人註冊成單,最高提現60元,另外還可以獲得24元立減券。
享道出行宣布,在7月份,每位新用戶完成註冊,可獲得100元新人券包。此外,每成功邀請1名新用戶完成註冊,可立即獲得10元無門檻優惠券;新用戶完成首單並成功支付,邀請人還可立得30元無門檻優惠券。
神州專車稱,新用戶下載並註冊,可領取價值100元券包;現在充值100元,還可以得到20元優惠。
陽光出行表示,用戶邀請好友註冊,立得不限額8折優惠券,此外每天還有大額打車券放送。
首汽約車推出助力活動,用戶成功邀請2名好友助力,可獲得7折優惠券一張,最高減15元車費。
網約車市場是否會“變天”?這是各界極為關注的話題。
易觀分析汽車出行行業資深分析師姜昕蔚認為,不少網約車平台會獲得一定的發展窗口期,但無論在技術儲備還是綜合實力上,滴滴仍具備較大的領先優勢。“新的廠商會獲得成長機會,但是否能夠撼動目前的格局?個人認為存在一定可能,但可能性並不大。”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則表示,滴滴如果不能在一個星期或者半個月之內完成整改,其市場地位將會被動搖。
羊毛出在羊身上,大數據殺熟質疑待回答
企業存在的根本目的是實現自身盈利。滴滴也好,美團也罷,網約車平台補貼用戶的錢,終有一天得從市場中拿回來。把時間線拉長拉遠,消費者們薅下來的羊毛必然出在自己身上。優惠和補貼,永遠只是獲得市場份額的一種手段。
對於網約車平台這樣的企業而言,當它們擁有了市場地位以後,就成為了流量的聚集地。這時它們既是數據的獲取者、也是數據的使用者和保護者。能否合理地運用數據,這是企業需要向消費者交待清楚的問題。
近年來,有關滴滴等網約車平台使用大數據殺熟的質疑不時湧現,一直牽動著廣大普通消費者的神經:同樣路線、同樣距離,價錢卻不一樣,憑啥?
事實上,在互聯網服務消費中,不少網友都有自己被大數據殺熟的感覺:
一段距離兩種收費,蘋果竟要比安卓貴?
消費越多,打車越貴。一時間竟不知道自己是被殺了“熟”,還是被宰了“富”。
本以為薅了資本的羊毛,最後發現自己才是被薅的那個。
網絡安全和數據合規專家李天航與觀察者網聊了聊“大數據殺熟”。
“大數據殺熟”,前提是“熟”,李天航指出,大數據殺熟是企業運用已經掌握的消費者數據、消費習慣、消費行為模式,對用戶進行個體畫像,勾勒其行為特徵,然後有針對性地讓該用戶形成信息孤島,並在消費過程中失去公平的選擇權。
大數據殺熟的實質是(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不公平。它的形式可能是不公平的信息推送、不公平的服務/產品,也可能是不公平的價格。例如出租車價格通常比較便宜,那麼它在推送中,就可能被放置於較為偏後的位置或者不顯示。
李天航表示,目前《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兩部法律可以適用大數據殺熟問題。《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
數據處理者基於提升產品或者服務質量的目的,對自然人進行用戶畫像的,應當向其明示用戶畫像的具體用途和主要規則。自然人可以拒絕數據處理者根據前款規定對其進行用戶畫像或者基於用戶畫像推薦個性化產品或者服務,數據處理者應當以易獲取的方式向其提供拒絕的有效途徑。
《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第六十八條規定:
市場主體應當遵守公平競爭原則,不得實施下列侵害其他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行為:(一)使用非法手段獲取其他市場主體的數據;(二)利用非法收集的其他市場主體數據提供替代性產品或者服務;(三)法律、法規規定禁止的其他行為。
《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第六十九條規定:
市場主體不得利用數據分析,對交易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實施差別待遇,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據交易相對人的實際需求,且符合正當的交易習慣和行業慣例,實行不同交易條件的;(二)針對新用戶在合理期限內開展優惠活動的;(三)基於公平、合理、非歧視規則實施隨機性交易的;(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前款所稱交易條件相同,是指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安全、交易成本、信用狀況、交易環節、交易持續時間等方面不存在實質性差別。
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第八條明確: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第二十條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條明確指出:“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國內數據領域首部基礎性、綜合性立法,《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在填補目前數據交易相關法律規範的空白的同時,在國內立法中首次確立數據公平競爭有關製度,針對數據要素市場“搭便車”“不勞而獲”“大數據殺熟”等競爭亂像作出專門規定。
第九十五條違反本條例第六十八條、第六十九條規定,侵害其他市場主體、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由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或者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拒不改正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上一年度營業額百分之五以下罰款,最高不超過五千萬元;並可以依法給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李天航表示,從民事訴訟的角度上來看,“誰主張誰舉證”,難點在於消費者發現被大數據殺熟的證據,並保留下來,同時發起訴訟。但取證困難和訴訟成本(時間、精力等),可能會讓一些消費者望而卻步;從行政處罰的角度上來看,執法機關也可以主動查處,這是另外一種博弈。
《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頒行後,執法人員在獲得線索的基礎上,可以直接前往企業查閱數據、調查算法,以判斷其是否存在大數據殺熟行為。
網約車市場,不能只有補貼大戰
當然,企業的經營活動和公益活動是兩碼事,但網約車行業的成熟商業模式,確實還有待探索。
目前,網約車市場主要存在兩種商業模式,一種是以私家車為營運車輛的C2C輕資產模式,如滴滴、嘀嗒等;另一種是以自購車輛為主要運力的B2C重資產模式,如曹操出行、T3出行、首汽約車等。
補貼大戰終有一天會歸於沉寂。什麼是網約車成熟的商業形態,什麼是網約車健康的盈利模式?滴滴們是不能迴避這些問題的。創業難,守成更難。通過砸錢、燒錢拿下來的網約車市場,企業需要用一種合理的、正當的、普惠的方式守住。
網約車市場,是互聯網技術與交通運輸行業的一次結合。網約車既是一個資源調配的過程,一種牟利的商業行為;它同時也是公共交通的組成部分,是國計民生的構成因子。網約車行業,有義務和責任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兼顧社會效益,維護國民隱私,捍衛國家信息安全。
除了搶奪滴滴的市場份額,後來者們還有更多問題需要思考:演化出更加健康完善的商業形態,促進傳統巡遊出租車、平台自有車及網約車的融合共生,切實保障司乘出行安全和經濟利益,以及兼顧老人等網約車弱勢群體。有競爭,也有合作;要開放,還要包容;追求效率,更追求公平。
讓科技為人所用、為民造福,這才是網約車真正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