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城市地區52%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25個大城市
據外媒報導,目前世界上約有56%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這一數字預計在未來幾十年內會增加。因此,這些城市地區佔世界溫室氣體排放的很大一部分。一項旨在衡量這種污染規模的新研究得出結論,大約一半的污染來自25個大城市,其中中國和日本的所謂特大城市被證明是特別強大的排放者。
“如今,全球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共同作者、中山大學的陳少卿博士說。”據報導,城市要對70%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負責,它們對全球經濟的去碳化負有重大責任。目前全球各城市使用的清單方法各不相同,因此很難評估和比較不同時間和空間的減排進展”。
研究合著者試圖通過拼湊一個由53個不同國家的主要核心城市、較大的城市區域和大都會區組成的167個地點的樣本來解決這個問題。更多的城市被選自中國、美國、印度和歐洲等排放嚴重的國家,以更真實地代表全球的排放分佈,作者還根據聯合國的分類區分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結果是這167個城市在2012年至2016年期間的逐個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代表了作者所說的世界主要城市的第一份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平衡表。這表明,僅25個大城市就佔了所研究的167個城市總排放量的52%,其中大部分位於亞洲,如中國的邯鄲、上海和蘇州以及日本的東京,還有歐洲的莫斯科和伊斯坦布爾。
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城市,如澳大利亞、美國和歐洲的城市,其人均排放量明顯高於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兩個主要的排放源是交通和固定能源,包括住宅、工業和商業建築的燃料燃燒和電力使用。
研究作者說,這項研究強調了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一致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的必要性,這將最終使我們更容易跟踪不同地點的減排政策的有效性。最終,需要採取更嚴厲的措施來實現《巴黎協定》中列出的目標,並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研究人員說,這裡採用的框架類型可以使其更容易突出最需要改進的領域。
研究人員說:“應該確定關鍵的排放部門,並將其作為更有效的緩解戰略的目標。例如,應該評估固定能源使用、交通、家庭能源使用和廢物處理對城市所起作用的差異。”
該研究發表在《可持續城市前沿》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