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分到了嫦娥五號帶回來的“土特產”?
國家航天局正式向社會發放了嫦娥五號採集回來的月球樣品,來自國內的13所科研機構獲得了第一批月球科研樣品研究資格。去年12月17日,由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共取回了1731克月壤。
今年4月,國家航天局發布了首批44個總計56.8812g的月球樣品,並開始受理借用申請。來自教育部、工信部、自然資源部、中科院、核工業集團、航天科技集團等方面的23家科研機構的37名使用責任人提出了85份申請。
第一屆月球樣品專家委員會全體委員組成評審委員會,對借用申請進行集中評審,37 人進行了現場答辯。經審核,13 所科研機構的31 份申請獲得通過,對應21 個樣品,共17.4764g, 其中光片樣6 個157.6mg, 岩屑樣13 個868.8mg。評審通過的樣品申請數佔全部申請的36.5%, 樣品重量佔全部發布樣品重量的37.8%。
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等科研機構獲得首批樣品研究資格。
中國科學院院士、月球樣品專家委員會主任朱日祥介紹,評審標準首先是要評估申請人擬研究的科學問題是否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其次專家組要評估申請人的研究方案是否可行,是否具備相關研究能力。在會議表決時,需要參會的專家2/3 以上同意。
記者獲悉,部分樣品存在競爭十分激烈的情況,而部分樣品則無人問津,有些樣品有人申請但是沒有發出去。朱日祥介紹,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取決於申請人對樣品研究價值以及申請策略的考量;二是委員們從科學意義、方案可行性、對其他研究的影響等角度進行了嚴格把關,未支持科學問題闡述不清楚、研究方案不夠完善的申請。
嫦娥五號通過表取和鑽取兩種方式取樣,本次發放的均為表取樣品。據介紹,目前表取樣品的處理工作基本完成,鑽取樣品的處理、製備和基礎分析工作仍在進行中。鑽取樣的數量較多,樣品量都很小,很多樣品少於1 克,樣品的處理、描述、信息採集的工作量很大,樣品製備和基礎分析也需要更為精細和仔細。
後續,嫦娥五號採集的樣品還將陸續發布,下一次月球科研樣品借用申請評審預計安排在今年9 月。
國家航天局介紹,正在計劃組織部分月球樣品入藏毛主席的故鄉湖南韶山進行異地災備,以告慰毛主席“可上九天攬月”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