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溝通交流”的最早證據找到
來自遠古的一副翅膀,向人們揭示了昆蟲“溝通交流”的起源。英國《通訊·生物學》雜誌9日發表的一項古生物學研究報告了一枚化石化的昆蟲翅膀,其特徵提供了迄今最早的關於昆蟲利用翅膀進行交流的證據。這項發現表明石炭紀晚期(約3.1億年前)的昆蟲,可能已開始用翅膀傳播信息。
長達幾個世紀以來,昆蟲之間的信息交流令許多科學家都為之著迷。因為無論是集群生活,還是獨居生活的昆蟲,“溝通交流”問題都非常重要,涉及繁殖、覓食、避敵、攻擊、分工、身份識別等許多複雜問題。現在已經知道,許許多多昆蟲都會利用翅膀的形狀、顏色或聲音吸引配偶或嚇退捕食者。但這些行為何時以及如何演化,科學家迄今尚不明確,因為在化石化的翅膀上,用於交流的結構很難和其他功能的結構相區分。
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安德魯·尼爾及其同事,此次在法國列萬發現了一枚化石化昆蟲翅膀,屬於此前未鑑定的一種類似蚱蜢的巨大食肉昆蟲——巨翅目,其最大翅展達33厘米。研究團隊將其命名為“Theiatitan azari”,這一名稱來自希臘神話的泰坦光明女神忒伊亞。
這枚翅膀早於此前已知最古老的巨翅目物種以及另一副遺骸,後者是一種被認為用翅膀製造聲音的昆蟲,大約存在於5000萬年前。研究人員發現,一些巨翅目昆蟲,包括此次發現的“T. azari”,其前翅有多個不同角度和形狀的面,類似於其他化石或現代昆蟲翅膀上用來反射光線和產生聲音用於交流的結構。翅膀的這類形狀和結構表明,“T. azari”或能利用這些面,用翅膀反射光線或產生劈啪聲進行交流。
這一發現強調了翅膀在昆蟲交流演化史上的重要意義,而“T. azari”則是目前已知用翅膀交流的最古老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