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富翁維珍銀河老闆成功上“太空”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裡。”航天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的一句話,注定了人類的征途將是星辰大海。北京時間22:30左右,維珍銀河創始人、億萬富豪理查德·布蘭森乘自家VSS Unity飛船進入太空,比藍色起源的貝索斯早了9天,搶先開啟了“太空之旅”。
可以看到,整個飛行過程完美完成,在下降過程中,布蘭森輕鬆地拉著後座乘員的腿玩了起來,相當地放鬆。
維珍銀河曾宣布最快2022年將提供太空商業航班,這意味著只要你付費,就可以實現太空之旅。
據了解,維珍銀河已經以20萬-25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600多張“旅遊門票”。維珍銀河和藍色起源都是將游客送入亞軌道太空,只是短暫在太空邊緣停留;而馬斯克的SpaceX是將乘客送入軌道,進入更長時間的旅行。
Ars Technica的資深太空領域編輯埃里克·拜格曾說,“他(馬斯克)可能認為布蘭森與貝索斯的比賽是一場雜耍。”
飛行之前,布蘭森還在Twitter上曬出了與馬斯克的合影,並表示非常興奮,感覺非常好,而且做好了充分準備。
有人甚至認為布蘭森的維珍銀河稱不上是太空之旅!?
劍指貝索斯早9天實現“太空之行”?
在貝索斯宣布7月20日將成為藍色起源首次太空遊的首批遊客之後,維珍銀河創始人、冒險家理查德·布蘭森隨即宣布參與公司7月11日的載人試飛,而且將進行全球現場直播,這將是全球首次亞軌道太空飛行直播。而在此之前他還一直拒絕透露何時飛往太空,原因是上市公司對他有限制。
他說:“我一直是個夢想家。我媽媽教導我永遠不要放棄,去追求星空。7月11日,是時候搭乘維珍銀河公司下一次發射的飛船,將夢想變成現實。”
這次載人飛行任務代號為VSS Unity 22,是維珍銀河太空船2號聯合體(聯合號/團結號/統一號)第22次試飛,也是第4次載人航天飛行。今年5月22日,維珍銀河已經完成了其載人飛船的第三次太空飛行。
這次太空飛行共有6名乘員,包括兩名太空飛行員:Dave Mackay、Michael Masucci和4名飛行任務專家Richard Branson(理查德·布蘭森,維珍銀河創始人)、Beth Moses(維珍銀河首席宇航員教官)、Colin Bennett(維珍銀河首席運營工程師)、Sirisha Bandla(維珍銀河政府事務和研究運營副總裁)。
北京時間2021年7月11日,22:30左右,維珍銀河的VSS Unity(團結號)“太空船2號”和母艦VMS Eve(充氣式飛機)從北美的新墨西哥州沙漠跑道上起飛,當飛機飛到5萬英尺高空(15·24公里),釋放“團結號”,然後“團結號”再點燃火箭引擎,升上太空邊緣,此時,布蘭森以及乘員則可以體驗幾分鐘的失重狀態,最後飛船以滑翔方式返回地球。
維珍銀河完美地完成了此次飛行任務。
據悉,維珍銀河已經以20萬-25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600多張“旅遊門票”。根據目標,2022年初開始維珍銀河將付費乘客送入太空邊緣。
20公里之差,14倍費用之別
與布蘭森一樣有個“太空夢”的還有世界首富、前亞馬遜CEO貝索斯,以及“鋼鐵俠”馬斯克。
正如上文所說,維珍銀河和貝索斯的藍色起源都是將游客送入亞軌道太空。馬斯克的SpaceX則會搭載乘客進入軌道,進行成長時間的旅遊,比如前往國際太空站。所以才有了馬斯克對藍色起源的嘲諷“尚未將任何航天器送進地球軌道”。
所謂亞軌道,是指距離地面20千米至100千米的空域,處於現有飛機的最高飛行高度和衛星的最低軌道高度之間,也稱為臨近空間或空天過渡區,大致包括大氣平流層區域、大氣中間層區域和部分電離層區域。這一區域既不屬於航空範疇,也不屬於航天範疇。
亞軌道飛行與軌道飛行的最大區別在於亞軌道不能環繞地球一周。從速度上來說,也就是發射初速度達不到環繞地球所必須的第一宇宙速度,所以拋射體在到達最高點之後高度就會一直下降,並且在繞回發出點之前就會落地。
亞軌道飛行可以看做一個近地點附近軌道在地面以下的橢圓軌道,也可以看做是一種非理想狀態下、特殊的拋體運動。
亞軌道飛行,航天器進入了外層空間,遊客進入失重狀態,可以解開安全帶漂浮,並通過“太空窗戶”欣賞地球的曲線和漆黑的太空。
雖然同為亞軌道太空之行,維珍銀河與藍色起源實現的方式有所不同。藍色起源採用垂直發射系統,其使用火箭將搭載乘客的太空艙發射到地球上方約100公里處。從這裡開始,參加太空飛行的人員將在下降時經歷幾分鐘的失重。太空艙的降落傘隨後展開,允許軟著陸。
而維珍銀河則是飛船從飛機母艦上釋放,並加速到音速的3倍以上。然後,飛船會在80公里高度以上的微重力狀態下停留幾分鐘,最後緩慢翻轉並滑行回地球,降落在跑道上。
藍色起源認為,布蘭森所搭乘的維珍銀河公司飛船不過是一架“高空飛機”,甚至不會打破人們普遍認可的太空邊緣界限。
從高度來看,維珍銀河與藍色起源相差了20公里,而這20公里涉及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標準:卡門線。
卡門線是以西奧多·馮·卡門(Theodore von Kármán)命名的。他是匈牙利裔美國工程師和物理學家,我國科學家錢偉長、錢學森、郭永懷的親老師,與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的錢學森共同創造了“卡門-錢公式”。
卡門線被視為地球大氣層和外層空間之間的邊界,也是航空和航天的分界線。根據國際航空航天標準制定和記錄機構FAI的定義,卡門線位於地球海拔100公里處。(並非所有組織都認同這一定義,比如美國空軍和NASA,將其界定為海拔80公里。)實際上,在厚達1000千米以上、沒有明顯界限的大氣層裡,100公里處只是稠密大氣層的頂部。
據報導,維珍銀河的VSS Unity在50千米以上飛行了3次,無法到達卡門線。藍色起源的新謝潑德在15次飛行中有12次超過100千米;其他三次飛行超過80.4千米。
(圖片來源:Raceroster )
20公里之差,維珍銀河每個座位票價20萬-24萬美元,而藍色起源的票價被拍賣到了280萬美元。
太空之旅競賽開始何時實現航班化?
布蘭森將行程提前,顯然是為了勝貝索斯。而在維珍銀河與藍色起源之後,馬斯克旗下SpaceX也宣布將在9月中旬送4位“平民”實現太空之遊。私人探索太空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這是一個上百億美元的藍海市場。瑞銀(UBS)曾在一份報告中估計,到2030年,包括亞軌道和軌道在內的太空旅遊潛在市場價值將達到30億美元。
而航天行業諮詢公司NSR則預計到2028年亞軌道市場價值將達到28億美元,未來十年總收入將達到104億美元。而軌道市場將達到6.1億美元,未來十年總收入將達到36億美元。
迄今為止,已經有7、8位遊客實現了軌道太空之旅,但毫無意外都是富豪。何時普通民眾才能有時間實現太空旅遊?
在今年6月份,香港理工大學舉辦的航天科技交流沙龍上,有媒體向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詢問了這一問題。他回答道,這個問題好回答也不好回答,要想清楚太空旅遊是乾嘛的。
“美國很多公司在搞,但都是短暫地上去一下,而且是在亞軌道。中國不是能否做到的問題,而是看國家是否需要,不是簡單地花幾千萬上去轉一圈。”他提到。
對於普通民眾要實現軌道太空之旅,相關專家認為,一是需要成本降下來,太空之旅實現航班化,二則是安全性需要提高。
“真正的太空旅遊時代還沒有到來。但是伴隨著商業航天或叫新航天的快速發展,新一輪的真正的太空旅遊將會很快就會出現在大家面前。從僅僅在太空停留幾分鐘的臨近空間太空旅遊開始,到近地軌道的太空旅遊和太空旅館,再到月球環繞旅遊,直到能夠到達月面的旅遊,以及月球旅店。”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吳季曾說道。
參考資料:
參考消息《欲與貝索斯一爭高下?美媒:布蘭森要搶先開啟“太空之旅”》
騰訊科技《維珍銀河老闆上太空?雖然比貝索斯早,但高度差了20公里》
三體引力波《布蘭森搶占貝佐斯風頭,準備搶先一步亞軌道飛行》
周到上海《貝索斯、布蘭森本月都要上太空了“平民太空旅遊”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