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要讓IPO 打新“平民化”:有人一夜暴富有人資產成負
“去年年底我去湊了下Airbnb IPO 的熱鬧,當天賺了40% 心滿意足。前兩天,我準備再湊一湊滴滴IPO 的熱鬧,本打算也賺個3、40% 就跑,沒想到啊,褲子都輸沒了。”一位偶爾參與美股IPO 打新股的朋友告訴矽星人。
從他6 月30 日滴滴IPO 當天沖進去高位買入,到現在已經跌去了近30%。如今他仍然糾結在該留還是該割的邊緣。而這位朋友只是眾多在美股IPO 市場上“悲喜交加”的散戶之一。
跟A股上參與新股認購基本約等於穩賺不同,美股的IPO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獄”——上市當天漲幅超100%的很多,當天就跌一半的也比比皆是。
然而,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場聽上去非常刺激的遊戲卻基本是一個“與我無瓜”的事情。因為參與美股IPO 打新的門檻太高,絕大部分散戶們都被擋在門外當觀眾,等到自己能參與時,就只剩點“殘羹冷炙”。熱鬧是別人的,自己什麼都沒有。
但現在,科技公司們率先不同意了,他們決定對IPO 打新股這個資本家的遊樂場的發起“革命”,要讓更多普通人都有權利、有機會參與到全場遊戲之中。
|美股打新:一場資本家收割韭菜的狂歡
所謂的“打新”指的是投資者參與認購一家公司的首次公開招股,並有機會在公司上市當天以發行價買入股票。由於不少公司上市當天的股票價格會大幅上漲,存在巨大的套利空間,因此,打新股也成為了很多投資者重要的投資手段。
比如百度在2005 年上市時首日上漲了354%,LinkedIn 在2011 年上市時首日上漲109%, 去年的Snowflake 和Airbnb 上市首日分別暴漲111% 和112%。
也就是說,如果你能以發行價買入這些公司的股票的話,當天你的資金就能翻倍。而即便不是這些漲幅超100%的熱門公司,當股市整體表現不錯的前提下,大部分的IPO當天都會出現比平時高得多的漲幅。2020年超過200家上市公司IPO首日平均回報率高達41%。
聽上去很不錯?但這樣一場造富遊戲大部分普通人都無法參與。跟A 股和港股會面向散戶和機構投資者配售不同,美股在新股發行上市時,配售主要由上市公司和主承銷商決定,一般只面向機構投資者、親友團和少量高淨值人群開放。
換言之,就是普通散戶在過去基本是沒有辦法以發行價買入熱門公司的股票的。他們只能等到新股開盤交易之後再買入,但一般此時的價格已經大幅攀升。
以去年大火的Snowflake 為例,它的發行價為110 美元。等普通散戶可以進行交易時開盤價卻高達245 美元,已經較發行價大漲了104%。而這時候,散戶不僅不能賺錢,反而還有可能虧得血本無歸。
在這件事上,軟件工程師Lara就深有體會。由於自己也在雲計算行業,Lara很看好Snowflake這家公司,所以在Snowflake IPO當天就一直觀望著。雖然開盤時價格已經大漲,但她也忍不住想湊進去分一杯羹,在漲幅高達160%時買入了近1萬美元。本來Lara打算在漲到200%前就拋出,卻沒想到她站在了山頂。
“雖然現在回過頭看,覺得當時在漲160% 時買入太誇張了,可在當時那個氛圍之下你只會覺得它還會漲。”Lara 告訴矽星人。
就在她滿懷希望準備小賺一把時,股價卻突然急轉直下一路下探,當她猶豫著是加倉還是割肉之間,就在已經蹭蹭跌去了20%。最後Lara 在跌25% 時賣出了一半止損,留了一半觀察。但沒想到跌勢不止,最終Snowflake 只收漲了111%。而此後幾天,股價還在不斷回落,一直徘徊在開盤價以下。
snowflake 上市當天股價,圖片截自於Google Finance
這是Lara 第一次參與一個公司的IPO 首日股票買賣,她表示,經過這次血淚教訓,以後一定會對IPO 慎之又慎。
而類似於Lara這樣的小散戶在美股IPO首日被收割的情況數不勝數。對於散戶來說,他們玩的其實都是被機構投資者們玩剩下的。真正能夠通過這些熱門IPO股票賺到錢的,都是那些有授權、能夠買到Pre-IPO價格的大客戶們。
然而,隨著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勢力的崛起,這樣的情況正在發生著改變。
|顛覆IPO 打新傳統,散戶也能做玩家
在過去的美股Pre-IPO 中,大型投資機構和基金往往能夠獲得購買新股的優先權。因為對於幫助上市公司控制新股分配的投資銀行來說,應對少數的機構工作量更小、保障更大,同時還能夠與這些機構建立更多的合作聯繫。
而用戶參與新股申購的門檻也非常高。對於如摩根大通和高盛等承銷商,參與打新的起步資金要求一般在100萬美元以上。而如美林等次一級的券商,也至少要達到50萬美元。傳統承銷商一般都面對大客戶,信息也只在內部流轉,可以說是一個高度封閉的運行環境。
但現在,以Robinhood 和Webull 等為代表的頭部互聯網金融公司們都試圖在這個閉環中撕開一個缺口。
今年5 月,美股散戶最愛的券商平台Robinhood 正式推出了IPO Access 功能,宣佈在沒有資金門檻、持股要求和手續費的情況下,任何Robinhood 的用戶都有機會以上市公司初始掛牌價格購買到新股。
那麼,互聯網券商是如何實現新股“平民化”的呢?他們的做法基本一致,都是通過與投資銀行合作獲得股份分配,然後根據用戶需求和其他因素來決定分配給用戶的IPO股數。簡單來說,就是自己去承包一塊大蛋糕,然後把這塊蛋糕平分成很多塊分給平台用戶。
而在科技公司的設計之下,整個打新流程也變得非常“傻瓜”。以Robinhood IPO Access 平台為例,進入IPO Access 界面之後,平台上提前會把近期會上市的公司顯示出來,並且提供該公司的大事件、財務情況、招股說明書等供用戶提前做功課。
圖片截自於Robinhood 官網
接著你就可以提交購買新股申請,並排隊等待。在申購金額和股數上,用戶無需整數倍認購,可以選擇買幾股,也可以選擇買幾百股,這也意味著散戶只需用幾百、幾千美元就能參與美股打新。而在最終發行價格確定、份額分配之前,你都可以修改、取消你的訂單。
Robinhood 表示,所有的用戶無論資金量大小都一視同仁,中籤的機率都是一樣的,平台將以“普惠制”的方式將新股分配到人。
就在Robinhood 上周正式提交的自家招股說明書中,也明確表示將把20-35% 的新股留給平台的散戶以IPO Access 功能申購。接下來,Duolingo、Instacart 等即將上市的熱門科技公司也都會出現在該平台之上。
圖片截自於Robinhood 官網
Robinhood 此次IPO 新股認購平台的推出再次引發了金融界的震動。過去,老虎證券和Webull 等中資證券業提供打新功能,但它們針對的只是一小部分上市企業,比如老虎主要針對的是中概股打新,而他們面對的大部分都是國際投資者。
而此次Robinhood 高喊著“讓IPO 平民化“的口號對美國散戶敞開了懷抱。它將散戶能夠打新的範圍進一步擴大,讓普通人有機會能夠直接以發行價購買到爆款公司股票。
除了Robinhood 之外,矽谷金融科技公司Sofi 也在今年3 月底宣布將為符合條件的散戶提供購買IPO 新股的投資機會。Sofi 表示,只要用戶開通了SoFi Invest 功能,並且賬戶中至少有3000 美元,就可以有機會申購IPO 新股。
圖片來自於Sofi 官網
隨著這種浪潮的出現,科技公司們讓美股打新的門檻開始從百萬美金逐漸降至平民級,華爾街對股票發行市場的控制權也正在受到挑戰。
想當年,Robinhood 曾憑自己“零佣金”的做法顛覆了華爾街,逼得傳統券商們不得不向它看齊,紛紛取消交易手續費。而這次,不知道歷史又會不會再次重演?
|穩賺不賠只是美好的想像
雖然互聯網券商為普通散戶開闢了購買新股的通道,但需要注意的是,打新股並不是一個百分百一本萬利的生意。
在A股市場上,打新股中籤的概率非常低,但凡是中了基本都能賺。而美股打新股的中籤概率高不少,但上市之後不僅不一定賺,甚至有些會跌得你懷疑人生。
比如不久前在美股上市的知乎,首日股價開盤即跌破發行價,甚至一度超跌20% 以上。此外,正式掛牌交易後,圖森未來開盤略漲2%, 然後一小時內急轉直下,一度暴跌20% 跌破發行價。據巴倫周刊報導,在3 月25 日這天,一共有6 家公司上市,其中就有5 家跌破了發行價。而就算像Facebook 這樣的大熱門,也在當年上市首日表現平平,並立刻開始狂瀉不止,用了一年的時間才重回發行價。
知乎上市當日股價變動,圖片來自於網絡
所以,要在美股市場上參與打新股,並不能無腦全部打,還需要具備甄別好公司的能力、非常穩健的投資心態和抗風險能力。而這些往往都是散戶最薄弱的地方。
從去年到今年,美股IPO 迎來了空前的繁榮期。2020 年以全年超1700 億美元的募資額,打破了自1999 年互聯網泡沫高峰時期創下的最高紀錄。而今年IPO 勢頭依然不減,根據Dealogic 的數據,2021 年上半年光納斯達克就有395 宗IPO, 募資1030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再次翻倍增長。
但在這樣熱錢湧動、氛圍高漲的現象背後,大量企業的IPO被高估,財務風險被投資情緒所掩蓋,也讓IPO打新變得十分危險。
那麼,你覺得這個遊戲真的好玩嗎,科技公司們究竟是為普通人開闢了一條“致富”路,還是發明了另一波收割韭菜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