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關注App彈窗亂象:藏在手機裡的“雷”
工信部發布信息顯示,經過對手機App用戶反映強烈、投訴較多的“彈窗信息標識近於無形、關閉按鈕小如螻蟻、頁面偽裝瞞天過海、誘導點擊暗度陳倉”等違規行為進行集中整治, 2021年第二季度,開屏彈窗信息用戶投訴舉報數量環比下降50%,誤導用戶點擊跳轉第三方頁面問題同比下降80%。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手機App廣告難以關閉、侵害隱私、涉黃涉賭、弄虛作假等問題仍屢禁不止,治理力度不能減弱。
App廣告風險讓你的手機變“手雷”
“我手機裡有20多款App,不少一打開就彈出廣告,使用時也會時不時彈出。”北京朝陽張女士告訴記者,手機App廣告“轟炸”令她非常煩惱。
上海等多地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發布信息稱,當前網民深惡痛絕的手機App廣告亂象仍然“頑疾難斷”。
——或無法關閉或“隱藏”關閉,廣告關閉難上加難。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稱,在對600款App廣告行為分析後,發現近六成在使用時會彈出廣告,其中近七成沒有“關閉鍵”。此外,在App個性化廣告中,僅14%有關閉入口。
日前,記者使用微信、汽車之家、36氪等手機App時發現,個性化廣告推薦關閉入口選項設置隱蔽,流程繁瑣,用戶難以發現。以微信為例,記者依次點擊設置-子菜單-“關於微信”-《隱私保護指引》,才發現“個性化廣告”的選擇入口以藍色字體標註“埋藏”在相關條文中。系統提示,這項關閉操作有效期僅為6個月,且關閉後仍會看到廣告。
——一個廣告“炸”出一串廣告,廣告推送威脅隱私安全。杭州的鮑女士近來憂心忡忡。“我發現我只要在一款電商App上瀏覽過什麼商品,其他App上竟然就會反複收到這類商品的廣告推送。”記者調查發現,鮑女士的遭遇並非個案,許多用戶都有類似的體驗和憂慮,甚至還有部分用戶因此遭受損失。
“手機App推給我的網貸廣告實在太多,我頭腦一發熱,就掉坑里了。”家住武漢的梅女士今年24歲,她告訴記者,因為自己曾瀏覽使用過某網貸App,之後連續幾個月她在不同的App上收到“海量”網貸廣告,不知不覺陷入“網貸陷阱”。
——部分手機App廣告涉黃涉賭涉假問題仍存在。記者發現,用百度App瀏覽部分網頁時,網頁上的涉黃廣告仍能正常顯示。還有不少直播類、視頻類手機App中含有違法廣告圖片,點擊後將用戶導向涉賭涉黃等違法內容。另有部分手機App廣告打著“超低折扣”“薅羊毛”等旗號,誘騙消費者至售假網站網頁。
記者還發現,部分手機App廣告會誘騙用戶點擊包含竊取信息、遠程操縱等病毒的鏈接,嚴重威脅用戶安全。
暴利誘惑、規範漏洞、技術難題加大監管治理難度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我國Android應用共計330.7萬款,IOS應用共計210.1萬款,龐大的市場規模中也隱藏著不小的風險隱患。
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當前手機App廣告收費已非常成熟且高度細化。有的廣告按照曝光量收費,每千人收費5元至20元不等,這類多是信息流廣告;有的按照點擊量收費,每次點擊約1元,這類多是個性化定制廣告;有的按投放時間收費,可選擇24小時內任一時間段投放廣告,不同App費用差距較大,這類多是開屏廣告。朋友圈廣告更加“簡單粗暴”,目標人群、投放時間、投放地區都能明碼標價。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瀋陽表示,與傳統廣告相比,手機App廣告隱蔽性更強、精準度更高、主動性更強、轉化率更優,對廣告主吸引力很大。因此,儘管廣告法、互聯網廣告暫行管理辦法等規範已出台實施,但治理業內亂象難度依然不小。
暴利引人趨之若鶩。記者調查發現,正常的App廣告價格已有相當的利潤空間,而違規廣告因大多涉賭涉黃,價格更高,往往是正常市場價格的數倍之多,有些甚至能達到數十倍。
部分平台心存僥倖,鑽規範漏洞。某視頻App平台運營人員韓先生告訴記者,手機App以閉環廣告為主,通過圖片和視頻設置“購買鏈接”,消費者直接跳到其他平台的購買頁面,廣告展示平台不用負責任。
記者還從不少用戶處了解到,部分App平台會在使用授權協議中玩“文字遊戲”矇騙用戶。北京市民韓女士告訴記者,小紅書等App在個性化服務設置條款中聲稱自己不會使用用戶聊天內容,但用戶行為數據“將被用來推測個人的興趣愛好”“這些行為記錄可以細化到包括瀏覽記錄在內的使用記錄,並且能夠分析用戶所閱讀的文章諮詢內容”。還有一些App的此類條款中規定,如公司被併購或收購,這些隱私數據將一併移交給購買方,不必經用戶同意。
此外,技術上的難題也增大了治理難度。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表示,由於手機App種類繁多,不同類別App從事廣告經營活動的方式和廣告發布主體也不盡相同,監管方需要持續針對海量各廣告行為進行具體甄別,難度很大。
市場、技術、規範多角度發力治理“斷病根”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表示,手機App廣告亂像已侵犯消費者隱私權、安全保障權、知情權與選擇權。他認為,應加強執法力度,制裁和打擊手機App開發主體、平台機構及相關灰色產業鏈,激活公司理性自製的免疫力。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數據安全研究部陳湉建議引進公益訴訟,讓違法違規手機App廣告發布主體切實承擔相應責任。行業協會應開展自清行動,進一步明確App廣告發布者的責任義務,明確企業社會責任,杜絕違法違規垃圾廣告投放,將消費者友好型的合規理念植入到相應技術主題、市場主體,重視從技術研發方面堵住漏洞。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目前正在加強對互聯網新媒體廣告活動監管方法和手段的調研,完善互聯網廣告的監測技術,提升監測的準確性、時效性。
工信部方面表示,App用戶權益保護關乎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將把整治App侵害用戶權益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重要舉措,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紮實推進App專項整治往深裡走、向實裡去,強化提升用戶感知,為廣大群眾營造更安全、更健康、更乾淨的App應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