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雙刃劍” 我們還能否光膀子打遊戲?
幾天前,一則關於“人臉識別一定要穿上衣服”的微博話題登上熱搜。無獨有偶,一則有關於騰訊遊戲將對夜間遊戲玩家做重點篩查,凡是拒絕或未通過人臉驗證將被當成未成年人踢下線的消息,也於近期出現在大眾視野。
人工智能技術如同一柄雙刃劍,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正不斷的引發著擔憂。在進行人臉識別時,到底需不需要穿衣?以後大家還能不能光著膀子打遊戲了?一系列的問題,正在引發著業界思考。
起因:人臉識別會拍全身?
事件的起因源於某條微博。該博主表示,自己發現了人臉識別後台的工作秘密,同時驚呼“人臉審核的後台居然是這樣的”,勸誡大家以後一定要謹慎點!該則消息發布後,瞬間引來大量自媒體及消費者群體討論。
評論區有人指出,當人們使用App進行人臉識別功能時,攝像頭拍到的區域會全部被上傳,並可能被後台的工作人員看到。而很多用戶誤以為人臉識別系統只會將人臉的部分上傳,於是,他們可能在趴在被子裡時、洗澡、和另一半擁抱時做人臉識別,殊不知,人臉以外的部分也被攝像頭記錄下來,被別人看到。
幾經輿論討論升溫之後,原本一則看似只是出於“好意“的微博提醒內容,最終被渲染成為超兩億人次閱讀評論的群體性社會事件。評論區,大多數人員均表示自己被戲弄了,並且揚言要跟系統說拜拜;也有用戶因為自己隱私洩露了,表示想要換一個星球,該則評論在網上收穫了1.1萬個贊。
專家分析:數據經過脫敏無法還原為圖像
事實上,針對於人臉識別一定要穿上衣服一事,某頭部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技術專家李梁對新浪科技分析稱,“上述人臉識別系統的界面不像是頭部技術廠家產品,比較簡陋,不排除是個人製作以換取流量。”其還指出,微博中的兩張圖片明顯背景色和被拍照主體均不一致,存在很大成分的蓄意炒作性質。
李梁介紹稱,一個成熟的人臉識別系統通常由人臉檢測、關鍵點檢測、人臉規整、特徵提取、特徵比對幾個模塊組成。在整個人臉識別系統工作的過程中,人臉識別算法首先會通過深度學習技術對海量人臉圖片進行學習,借助輸入圖像提取出對區分不同人臉的特徵向量,讓每張人臉在算法中都有一組對應的特徵值,以便於後續的人臉查找比對。
他強調,目前,為了節約帶寬,除了銀行等特殊場景需要上傳視頻輔助進行人工驗證之外,大部分智能視頻攝像機不會上傳視頻,只會返回特徵數據,這種數據經過脫敏無法還原為圖像。因此,對於用戶隱私視頻洩露一事,大家其實沒必要過度擔憂。
然而,即便如此,有關於人臉識別是否要穿上衣服一事,依然引發了眾網友的高度關注,甚至於群情激奮。
“本質上,人工智能技術作為一門中立的效率工具,其本身是不具備好壞善惡立場的,但如果被不合理的使用了,其也極有可能引發社會轟動甚至構成利益侵害。”在與新浪科技溝通過程中,隱私計算企業富數科技公司副總裁卞陽如此表示。
卞陽認為,消費者要想享受到更為便捷的信息科技服務,在一定層面上會面臨著選擇性放棄掉一部分數據佔有權的兩難,不過慶幸的是,目前的隱私保護技術已經越來越為成熟多樣,用戶的個人信息正逐漸被保護起來。
據介紹,目前,包括人大、全國信標委以及央行、公安部等在內的多個部委,已經牽頭制定多項規範和法規,國內中大型技術企業大部分,都參與了包括《個人信息保護法》、《人工智能標準化白皮書》、《基於互聯網的人臉識別認證系統技術要求》等法律法規的製定,在行動上已經開始重視起用戶的數據隱私保護。
此外,包括多方安全計算、聯邦學習、匿踪查詢等多項技術在內的隱私計算技術的發展,也已經開始被廣泛的採用,以技術手段讓數據“可用不可見”,正在成為事實。
“數字技術已經融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應該學會與數字技術共生,學會擁抱數字化發展帶來的改變。”卞陽說道。(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