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13000年前的彗星撞擊事件可能引發了人類文明的關鍵轉變
據外媒報導,一項新研究表明,據信在近13000年前撞擊地球的一組彗星碎片可能塑造了人類文明的起源。研究人員說,這可能是自恐龍滅絕以來最具破壞性的宇宙撞擊,它似乎與人類社會組織方式的重大轉變相吻合。
他們的分析支持了這樣的說法,即撞擊發生在亞洲西南部所謂的新月沃地時期開始之前。在那個時期,該地區的人類–橫跨現代埃及、伊拉克和黎巴嫩等國家的部分地區–從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轉向以農業和建立永久定居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人們認為,彗星撞擊–即所謂的新仙女木撞擊( Younger Dryas impact )事件–還消滅了許多大型動物物種,並迎來了持續1000多年的小冰期。
自從2007年提出以來,關於災難性彗星撞擊的理論一直是激烈辯論和許多學術研究的主題。現在,來自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審查了評估發生撞擊的可能性的證據,以及該事件可能是如何展開的。
該團隊說,大量的證據支持了大約13000年前彗星撞擊的理論。研究人員分析了四個大陸的地質數據,特別是北美和格陵蘭島,最大的碎片被認為是在那裡撞擊的。
他們的分析強調了過量的鉑金,在極高溫度下熔化的材料的跡象,以及檢測到已知存在於彗星內部並在高能爆炸中形成的納米二元體。研究人員說,所有這些證據都強烈支持撞擊理論。該團隊說,需要進一步研究,以闡明它可能如何影響全球氣候和相關的人類人口變化或動物滅絕。
該研究發表在《地球科學評論》雜誌上。
領導這項研究的愛丁堡大學工程學院的Martin Sweatman博士說:“這場重大的宇宙災難似乎被紀念在Göbekli Tepe的巨大石柱上,它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寺廟’,與亞洲西南部新月沃土的文明起源有關。因此,文明是以爆炸的方式開始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