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沒有抵禦海嘯的有效工具沿海城市有突然被摧毀的威脅
一個由20個國家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小組確定了47個阻礙成功預防和消除海嘯後果的問題。根據所進行的分析,世界上領先的自然災害專家已經概述了進一步科學研究的方向。該研究小組的評論發表在《地球科學前沿》特刊上。
審查中發現的主要問題與海嘯知識的巨大差距和不確定性有關,缺乏有據可查的觀察,以及處理現有信息的方法不完善。其中一個原因是那些對海嘯的研究和預測、預測相應的風險和準備擊退威脅的國家的工作缺乏協調。
“研究報告的作者說:”普遍接受的方法尚未確定,世界不同地區使用的概率方法可能不兼容,而且不同的海嘯來源往往是相互獨立考慮的。
烏拉爾聯邦大學Extra Terra Consortium實驗室和芬蘭地理空間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赫爾辛基大學行星科學兼職教授Maria Gritsevich指出,小行星-彗星的危害也與海嘯的來源有關。
Maria Gritsevich
“科學知道太陽系中有100多萬顆小行星,”Maria Gritsevich說。”根據估計,總共有超過1.5億顆大小超過100米的小行星圍繞太陽旋轉。由於海洋佔據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這些天體中的任何一個與我們的星球相撞都可能引起強烈的海嘯。讓我們回顧一下,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墨西哥灣,導致了大量動物物種的滅絕,包括恐龍。”
海嘯起源的主要陸地來源是大氣壓力的異常強烈和快速波動、火山爆發和地震(在陸地和水下)、地殼運動和滑坡。通常這些力量是相互關聯的。然而,人類並沒有可靠的歷史和詳細的現代數據來考慮這些因素的相互依存關係。這導致難以預測每次下一次海嘯的時間和地點。
此外,由於不確定性,研究引起海嘯的自然現象的科學家們往往忽略了這種聯繫。儘管海嘯的破壞性和致命性會更大。據作者說,這種方法是典型的,例如,火山學家。因此,在火山研究中對海嘯信息的系統分析往往被省略了。此外,用於預測海嘯的計算機技術的力量不足以應對挑戰。數值模型本身太複雜,成本太高。
由於種種原因,許多沿海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還沒有準備好”接受”海嘯,以充分評估可能的破壞和損失。例如,這反映在建築物和結構的建設上。學校和醫院、工業企業、港口、道路和橋樑、發電廠(包括原子能發電廠)、天然氣和石油儲存設施,以及各種通信都面臨著被破壞的威脅。而最重要的是,許多人的生命也是如此。
“建築物通常被用作疏散避難所,”評論的作者說。”海嘯影響高層建築的低層,而地震載荷影響高層。但是海嘯的影響,如地下室的侵蝕和碎片的影響,很少被建模。這些影響還有待研究”。
因此,對於抗擊海嘯及其後果所需的潛在經濟損失和成本,人們並不清楚。災害風險管理的質量–誰和什麼,受到什麼傷害,付出什麼代價,以及如何保護,這些問題往往還有待解答。在大多數情況下,援助姍姍來遲,使受影響的社區處於弱勢地位,特別是在事件發生後的最初幾小時和幾天。
Maria Gritsevich說:”我們呼籲建立和不斷豐富統一的數據庫,進行必要的研究和定期的信息交流,改進分析和建模的方法,並在發生連環自然災害時仔細規劃行動。我們相信,只要有適當的資金,有必要的科學設備和技術,完全有可能彌補我們在理解海嘯現象方面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