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吃驚時為何會抬起眉毛?
在許多作品中,“吃驚”的表現形式都離不開三個特徵:眉毛抬起、眼睛睜大、嘴巴張開。許多人在感到吃驚時,都會產生這幾種反應。但科學家針對這種現像開展調查時卻發現,這種規律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那麼,為何“吃驚”這種情緒往往會與“高高抬起眉毛”聯繫在一起呢?
“吃驚”的原理
吃驚恰好位於“驚奇”和“好奇”兩種情緒正中間。從幼年時期開始,我們就會對新奇的、意想不到的事物產生反應,這種反應就叫做“吃驚”。
我們的個人經歷會影響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以及自身在世界中所處地位的認知。心理學家將這些認知稱作“基模”。我們會根據過去及當前的經歷,建立起自身的“基模”,並在此基礎上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開展預測。
經典的“吃驚”表情
例如,如果之前從未有人給你舉辦過生日驚喜派對,或者從未給過你這種暗示,你的大腦就會排除這種可能性。因此,當你回到家推開門、發現親朋好友竟捧著蛋糕為你慶生時,你就會感到大吃一驚,因為你的“基模”完全沒有預測到這一點。
你感到吃驚的程度取決於事件的意外程度。事情的發生越是在你預料之外,你就越會感到吃驚。
吃驚的發生機制和進化過程
這種“吃驚”情緒會喚起我們的好奇心,大腦會迫不及待地對未知事物開展分析,促使我們不斷學習。我們會將所有註意力都轉移到令我們吃驚的事物上,其它的心理過程都會被暫時性拋到腦後,比如對工作的擔憂等等。
吃驚會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從進化角度來看,將注意力放在意外事物上是很有道理的。因為這些事物可能是某種從未遇到過的危險,或者是某種可以幫我們存活下去的機會。這些意外事件也可以拓寬我們的人生閱歷。一旦有人為你舉辦過了生日聚會,你的大腦就會將這件事整合到你的“基模”中。以後如果再有人為你舉辦驚喜派對,你就不會再像第一次那樣驚訝了。
在發生意外事件時(比如房間一角突然發出一聲巨響),你的頭部會下意識地轉向事件發生的方向,同時所有感官都進入高度警戒狀態,其它的刺激都會暫時性被大腦無視掉。
吃驚時的面部表情
根據達爾文的理論,我們之所以會抬高眉毛、瞪大眼睛,是為了獲得更好的視野,從而看清令我們感到吃驚的事物。達爾文和許多後輩科學家猜測,這種做法可以令我們的祖先更好地感知到危險來源,從而增加生存機率。
在此之後,一些進化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對達爾文的假說開展了調查,最終結果卻是五花八門、眾說紛紜。
研究發現,大多數人在感到吃驚時,面部表情其實並不會發生太大變化。只有10%至30%的人才會做出抬起眉毛、睜大眼睛、張大嘴巴這一系列標誌性舉動。快樂和悲傷等其它情緒也是如此。
這並不意味著身體在我們感到吃驚時不會做出任何反應。事實上,研究發現,在我們感到吃驚時,汗腺活動會增加、心率會放緩。這樣一來,達爾文的假說也就不成立了。那麼,究竟為何有些人會出現這些特殊表情呢?
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從社交溝通的角度來回答。如果某人露出憤怒的表情,就顯示了他/她對其他人的不認同;如果某人露出恐懼的表情,則說明附近有危險。同理,我們經常會通過說“哦!”來表示自己感到很吃驚。
不過要說明的是,這些理論都還只是假說而已,真相究竟如何,還需開展進一步調查。
結語
無論你在感到吃驚時會不會抬起眉毛,你的好奇心都會被其激起,並且想要與他人分享這起事件。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會讓你對這個話題、以及身邊的世界感到好奇。不僅如此,驚奇還會給人帶來快樂。正如普利策獎得主愛麗絲•沃克所說的那樣:“降低期望,靠驚奇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