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高管“裸辭”上熱搜芯片人才為什麼如此稀缺?
有人辭個職,也能成為網絡熱門話題。中芯國際前技術研發副總裁吳金剛就是如此。中芯國際的一紙公告,將吳金剛推上了熱搜。吳金剛何許人也?公告裡是這麼說的:吳金剛博士,2001年加入中芯國際,2001年至2014年,歷任助理總監、總監、資深總監,2014年至今擔任技術研發副總裁,任職期間負責參與公司FinFET先進工藝技術研發及管理工作。
矽光AI芯片測試系統。攝影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
公告說:核心技術人員吳金剛博士近日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相關職務並辦理完成離職手續。
吳金剛為何棄千萬元財富離職
吳金剛並不僅僅是因為中芯國際的背景而上熱搜,更不是因為簡單的一個離職就上熱搜。
中芯國際離職的員工不只吳金剛一個,上熱搜難道是因為他的核心技術人員以及技術研發副總裁的身份?非也。
中芯國際股權激勵計劃。圖片來源:中芯國際招股書
就在不久前的5月20日,中芯國際發布了一個股權激勵的公告,公告稱授予吳金剛博士16萬股的股權,算下來,價值近1000萬元。
這意味著,吳金剛此次離職,將放棄這價值近1000萬元的股票。
有人說,棄千萬元財富而去,這是何等的決絕?
通常來說,一個人對於自己工作了多年的東家,肯定是有感情的。
吳金剛在中芯國際工作了20年之久,一路成長,位至副總裁。
如今,他放棄千萬股權轉身離去,應該有深思熟慮的考量。
網民們想像力很豐富,有人說,在幾個核心技術人員裡,吳金剛的16萬股股票是最低的。而其他核心技術人員的股票數最少的也是他的兩倍,而他只和董事會秘書一樣多。
也有人說,吳金剛幾年前就有離職的打算,後來梁孟松來中芯國際任CEO後,吳金剛才留下來了。而這次,吳金剛應該是要去實現自己的職業規劃了。
如此種種,皆是猜測,不足以證實。
芯片行業人才需長時間積累
吳金剛在中芯國際做了哪些突出貢獻,業內人士一般都是知道的。
在業內,梁孟松被稱為“帥才”,吳金剛則被稱為“將才”,後者也是有較大含金量的。
所以,吳金剛離職,對於中芯國際來說,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影響,至少短期內找一個與吳金剛具備同樣技術級別及業務熟悉程度的人來頂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芯片行業不同於互聯網行業。
互聯網行業可以在短時間內積聚大量人才。芯片行業的人才則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而無法短期速成,從工程師到管理層都是如此。
所以,吳金剛這種級別的人才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
吳金剛離職的消息一出,預計很多芯片廠商都已虎視眈眈,開始“搶人行動”。而吳金剛還有一年的競業協議限制。
中國芯片製造人才稀缺
吳金剛離職成為熱點,其實有其深層次的原因。
這不是因為千萬元股權,而是因為芯片行業人才稀缺的緣故。
在此之前,同樣是中芯國際,相關話題的主角是梁孟松。
梁孟松是眾所周知的行業內排名前列的人才,本來已經提出離職,後來又留了下來。中芯國際將梁孟鬆的薪酬翻了幾倍。由此可見,梁孟鬆對該公司的重要性。
和梁孟松相比,吳金剛沒有得到這種待遇。但是,這並不表示吳金剛不受重視。相反,吳金剛離職事件引發中芯國際的公告以及網絡上的熱議,就讓很多人認識到吳金剛的價值。
中國芯片製造的人才是稀缺的。
一方面,世界頂尖的芯片人才,基本分佈在韓國、日本、中國台灣等芯片技術起步早的地方。
就拿中芯國際的核心技術人才來說,梁孟松、蔣尚義等人都曾經任職於中國台灣的台積電。台積電如同芯片製造的黃埔軍校,向外部輸出人才,梁、蔣名列其中。吳金剛算是中芯國際自己培養的人才。
從人才這個方面來看,中芯國際也算是比較靠前的芯片製造公司了,但是和台積電、三星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
另一方面,國內芯片行業的從業人員和互聯網行業相比,薪水偏低。
PA芯片。攝影新京報攝影記者王貴彬
芯片行業科技含量比互聯網應用技術含量更高,而且,前者的從業人員很多是出自名校的與電子信息相關的工程師,能力也不低,但是談及薪水,卻稍顯沮喪,以致過去十幾年不少人放棄了自己的專業方向,從芯片轉向互聯網。
如此情況,自然導致芯片行業人才培養情況不樂觀,一些芯片人才流失。
芯片行業需要長時間積累,門檻高,週期長,薪水還遠不如互聯網等行業,這也導致很多優秀畢業生就業放棄自己的芯片行業。這是芯片行業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大力培養芯片人才是芯片崛起的關鍵
美國政府的製裁“卡脖子”,給中國敲了一個警鐘。中國鬚髮展自己的芯片行業,逐步擺脫對美國的依賴,這已經成了普遍共識。
在這種共識下,如何實現我國芯片崛起的目標,其中一個關鍵點是要大力培養芯片人才。
從目前來看,隨著芯片行業的重要性提升,各路資金紛紛入場,但是,人才、技術跟不跟得上,非常關鍵。
所幸的是,國內有些芯片廠商已經給名校應屆碩士生開出了40萬元的年薪,這是一個比較有競爭力的薪資,足夠吸引一批青年才俊進入這個行業。
未來,這個行業會越來越對人才富有吸引力。
當然,要想突破芯片行業的人才困境,行業薪資的提高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留住人才,培養人才。芯片行業人才成長曲線不像互聯網那樣陡峭,相對比較慢,這需要耐心。沒有耐心,急功近利是做不好芯片的,培養芯片人才也一樣。
在芯片行業,“速戰速決”是行不通的,只能打“持久戰”。
以中國工程師優秀的天賦、紮實的理工科高等教育基礎以及勤奮的品質,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吳金剛這樣的人才湧現。
資本湧入,人才井噴,技術進步,行業賺錢,繼續吸引資本進入……如此形成一個正循環,中國芯片行業就會變得強大起來。
文/劉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