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變化有多大?網友分享A/N顯卡多指標對比圖表
幾天前,網友u/Vito_ponfe_Andariel在Reddit上分享了基於T4CFantasy數據庫的可視化圖表,從而讓我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A / N兩家顯卡大廠在過去十年裡的技術創新。TechPowerUp指出,得益於業內領先的龐大GPU數據庫,其很好地展現了各年度GPU在每美元性能、功耗、晶體管等方面的演變。
你會發現圖表展現的技術變化、及其與整體價值的關係,看起來還是相當有趣的。
晶體管性能
比如在“每晶體管性能”圖表中,隨著英偉達從Pascal(GTX 1080 Ti)過渡到Turing(RTX 20 系列)架構,這項指標反而夏季下滑了大約20% 。
每晶體管價格
而在同一時間段內,AMD的“每晶體管性能”卻暴漲了40%左右(從Vega 64到RX 5700 XT)。
功耗性能比
發生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就要怪英偉達在Turing 上引入了RTX 光追硬件。其占用了相當一部分數量的晶體管,但對通用著色器的性能提升卻沒有太大幫助。
性能價格比
在英偉達力推RTX 硬件光追技術的同時,AMD 則極大地受益於初代RDNA 新架構的改進、以及從14nm 到7nm 的支撐工藝升級。
單純性能比較
晶體管密度
不過隨著英偉達引領了RTX 硬件光追的發展,AMD 也在Radeon RX 6000 系列顯卡上引入了自家的初代RT 內核與其它架構變化。
晶體管密度x 能耗
於是我們看到AMD 也遇到了類似的性能下降,比如Radeon RX 6800 XT 的每晶體管性能指標的損失也得到了40% 左右。
能耗/ 核心面積
晶體管性能x 核心頻率
性能/ 核心面積
平均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