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存儲巨頭爭相擴產,中國廠商入局能否打破“鐵三角”格局?
作為芯片進口大國,中國一年3000 億美元的芯片進口中,就有超過800 億美元來自於內存芯片,包括了DRAM 芯片和NAND 芯片。而在芯片缺貨潮下,全球市場對於存儲芯片的需求更是不斷攀升。
6 月29 日,有消息稱韓國存儲器巨頭SK 海力士將針對2 月份才落成的M16 新晶圓廠投資8000 億韓元(約人民幣45 億元),用以採購包含EUV 在內的生產設備。該工廠預計在今年年底前達到每月量產1.8 萬片12 寸晶圓的目標。
同樣在國內,也形成了以長江存儲、合肥長鑫和福建晉華為首的國產存儲陣營。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數據顯示,我國存儲芯片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45.2億美元已上升至2020年的183.6億美元,業內預測,到2024年,國內存儲芯片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0億美元。
存儲芯片價格兩個月漲20%
炒內存條曾經被業內稱為“比炒房還要賺錢的生意”。”
隨著智能手機、服務器等終端的需求量激增,DRAM(主要包括PC內存、移動式內存、服務器內存)價格一路飆升。分析機構指出,DRAM Q2報價漲幅已進入全年峰值,從4月至6月累計漲幅將達到20-25%。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集邦諮詢表示,受今年上半年各終端買方積極備庫存的帶動,使存儲器原廠庫存偏低,目前DRAM原廠平均庫存僅3 ~ 4週,NAND Flash供應商平均庫存則為4 ~ 5週。存儲器供應吃緊,上半年DRAM漲幅達20%。該機構預估,第三季整體DRAM價格將續漲約3 ~ 8%,NAND Flash則受enterprise SSD及wafer需求攀升,整體價格季漲幅將由原先的3 ~ 8%,上調至5 ~ 10%。
“目前仍在漲價階段。”TrendForce 集邦諮詢分析師吳雅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受惠於製程轉換不易導致供給縮減等因素帶動,供給位元成長低於需求位元成長,使得今年度DRAM 呈現供貨吃緊市況,價格持續走高。
吳雅婷對記者表示,目前的DRAM 市場仍然由三星、SK 海力士以及美光三強鼎立,呈現“寡占”市場格局。
可以看到,存儲產業一直是韓國半導體產業構成中重要的一環。在今年年初,韓國政府公佈的半導體強國目標十年規劃中就提到,到2030 年,以三星和海力士為首的153 家公司將總計投資超過4500 億美元用於半導體研發和生產。而海力士此次對EUV 光刻機的投資也被業內視為存儲器芯片擴產計劃中的重要一步。
此外,過去EUV 光刻機設備主要用於邏輯芯片代工,但隨著三星在2020 年將EUV 光刻機導入第一代10 納米級(1x)DRAM 存儲器芯片量產的舉動,標誌著DRAM 存儲器芯片進入EUV 時代。除此以外,三星還計劃將在2021 年大量生產基於第四代10 納米(1a)EUV 工藝的16Gb DDR5/LPDDR5。
巨頭的不斷投入也在推高市場的整體增長。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預計,2021 年全球半導體總產值有望達到5272 億美元(約33700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9.7%, 其中存儲芯片的產值將以31.7% 的增幅高居第一。
國產企業追趕
在國家大力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國半導體存儲器基地於2016 年開工建設,中國存儲芯片也迎來了大發展。
雖然達到“技術自主研發”與“穩定量產規模”的目標仍需要時間,但目前國內企業已經形成了以長江存儲、合肥長鑫以及利福建晉華為主的國產存儲陣營。
6 月28 日,合肥長鑫第二期12 寸厂房舉行奠基儀式,有消息稱新廠房是為未來進入1y nm 以下工藝節點(接近15 納米工藝)所做的前期準備。但官方並未對這一消息予以確定。
不過可以看到,過去幾年,合肥長鑫正在尋求DRAM 內存芯的技術突破。
在2019 年,合肥長鑫量產了19nm 工藝的DDR4、LPDDR4 內存,也是全球第四家DRAM 產品採用20nm 以下工藝的廠商。根據目標規劃,今年將完成17nm 技術研發。
而在今年3 月,合肥產投集團在其官微提到合肥長鑫發展情況時指出,目前長鑫12 英寸存儲器晶圓製造基地項目總投資1500 億元,截至2020 年底,合肥長鑫12 吋存儲器晶圓製造基地項目提前達到預期產能。
而另一家存儲企業,長江存儲CEO楊士寧(Simon)曾說過:“存儲不是一個好做的行業,比我在英特爾做CPU還要難。”
但經過三年的技術攻堅,長江存儲芯片月產能已達到30 萬片,產品覆蓋64 層3D NAND 閃存和128 層3D NAND 閃存規格多款產品。此前華為mate40 系列使用的閃存,出自長江存儲的64 層3D NAND。
此外,國家已出台一系列產業政策,支持存儲產業發展。
但隨著中國存儲器廠商陸續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市場的變動也在“挑戰”著國際巨頭們的神經。
半導體調研機構IC Insights 總裁曾表示,三星、海力士和美光佔據著市場95% 以上的份額,在專利侵權方面傾向於相互之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理論上,由於它們都擁有如此龐大的專利庫,所以彼此之間的專利爭奪戰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是,如果一家新公司進入市場,他們將不會給予這樣的優待。”對於三星和海力士來說尤其如此。
換言之,目前國產存儲企業面對的挑戰是一場長距離賽跑,當面對巨頭們打出的“反週期定律價格戰”、“技術專利戰”時應該隨時有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