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擔心:研究表明鳥類不會依賴人類的餵食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為那些在院子裡放置餵鳥器的好心人提供了一些好消息。到訪餵食器的小型鳴禽似乎不太可能對它們產生不健康的依賴。OSU林業學院的動物生態學家吉姆-里弗斯說:”我們對故意餵食如何誘發野生鳥類種群的變化還有很多不了解,但我們的研究表明,在冬季為小鳥投放食物不會導致對人類提供的食物的依賴性增加。”
他今天(2021年6月28日)在《禽類生物學雜誌》上發表了這項研究的結果,該研究對裝有無線電頻率識別標籤的黑帽小鳥進行了研究。
在全球範圍內,每年有數億人為野生動物投放食物,其中僅在美國就有5000萬人,推動了一個基於食物、餵食器和其他配件的40億美元的產業。但是,這種流行的消遣方式長期以來引起了人們的擔憂,即讓動物依賴人類提供的食物,特別是在冬季和其他需要動物消耗大量能量的年度週期的部分。
里弗斯說:”人們有意餵養野生動物的廣泛性和普遍性會對自由放養的動物種群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而這些後果在鳥類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記錄。”在消極方面,它可以促進疾病傳播,重組當地社區,並改變遷移行為,例如。甚至有證據表明,它可以導致鳥類的喙結構發生變化。另一方面,它也可以產生積極的影響,如增強身體狀況、冬季生存和繁殖能力。”
帶RFID芯片的黑帽山雀站在裝有芯片閱讀器的餵食器上
鳥類餵養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特別受歡迎,特別是在冬季,當寒冷、暴風雨天氣和極少的日照減少了鳥類尋找自然食物的時間。但是,里弗斯說,關於鳥類是否會依賴它們的人類朋友為它們給出的飼料,人們知道的並不多。
唯一一個測試這個問題的可控實驗是研究有關黑帽山雀的,時間長達30年。在移除25年來在冬季提供補充食物的餵鳥器後,存活率沒有明顯下降,研究人員從而得出結論,對鳥類的投餵行為並沒有促進鳥類對人類的依賴性。
里弗斯及其同事研究了67隻黑帽山雀的餵食器使用習慣,這些小鳥接受了三種飛行羽毛剪裁處理之一:重剪、輕剪或作為對照的不剪組。里弗斯說,實驗性地去除主要飛行羽毛是改變翅膀負荷和增加飛行能量成本的一種既定技術。
這些鳥兒被貼上了RFID芯片,沿著3.2公里長的河岸區,21個餵鳥器裡裝滿了葵花籽,並配備了芯片閱讀器,以測量被貼上標籤的鳥兒對餵鳥器的訪問。
科學家們選擇黑帽山雀是因為它是一種小型鳴禽(體重不到半盎司),它的每日能量需求很高,而且每次通常只吃一顆種子,這可以清楚地看清楚它的攝食次數。
我們的研究發現,實驗中的殘疾黑帽山雀,即那些經歷了飛行成本上升的黑帽山雀,並沒有增加它們對餵食器的訪問率。相反,被剪掉羽毛的鳥兒實際上在幾週內減少了對餵食器的使用,這可能是為了減少被捕食的風險。但在那之後,它們使用餵食器的水平與未被剪掉羽毛的對照鳥相似。研究人員觀察了餵食器的訪問次數、使用的餵食器數量以及訪問餵食器的時間,發現被剪和未被剪的黑帽山雀之間沒有什麼區別。
與對照組鳥類相比,剪了羽毛的黑帽山雀減少了對餵食器的使用,這表明環境中的食物–如種子、漿果和小型無脊椎動物–足以補償增加的飛行成本,使它們能夠減少對餵食器的使用”。”很明顯,在我們的研究中,黑帽山雀並沒有增加它們的訪問率,也沒有在它們可能從中受益最多的時期增加對補充飼料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