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11支持Android App始末:沒你看到的那麼簡單
Windows 11 正式發布,就像上週曝光的洩露版一樣,雖然看著比之前明顯精緻不少,但這似乎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期待了。顯然,微軟也明白,僅憑設計水平的提升不足以撐起這款歷史悠久的老牌系統,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我們想要的不是Windows 10.5,而是Windows 11,於是微軟終於使出了Android 子系統這招絕技。
Windows 支持Android,其實這不是第一次
相對而言,微軟的軟件產品一向秉持著開放的理念,舉個搞笑的例子,微軟寧願放著自己的UWP平台不管,也要把旗下諸多王牌應用放在競品平台上,而且體驗甚至比自家平台中還好,微軟也因此被網友調侃為“最佳iOS/Android應用開發者”。而在Windows 10 Mobile時期時,微軟也因為“過於開放”而犯了一次錯誤,但恰恰是這次錯誤,讓Windows和Android有了第一次聯繫。
2015年,微軟的手機業務還沒有落敗,但卻被手機系統Windows 10 Mobile的應用匱乏問題絆住了腳步。在此情況下,微軟宣布了一項名為“Astoria”的計劃,該計劃試圖讓開發者將Android應用移植到Windows 10 Mobile平台,藉此來彌補自己生態的不足,雖然這聽起來就像“引狼入室”,但在當年的預覽版系統中,確實短暫出現過該功能,只是之後由於體驗不佳和安全問題,或者更可能的是,微軟終於意識到這種做法無異於飲鳩止渴,所以就放棄了該計劃。後來,隨著Windows 10 Mobile的衰落,這次與Android的短暫接觸也逐漸被人們所遺忘。
“Astoria”項目雖然失敗了,但它的技術成果卻沒有因此消失,微軟轉手就將它用到了別處,也就是Windows 10 系統中。Windows 10 發布7 年來,歷經過十多次大版本更新,雖然每次都被網友吐槽“感知不強”,但有個功能卻廣受開發者們的好評,也就是WSL(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適用於Linux 的Windows 子系統)。簡單來講,WSL 讓開發人員不需要虛擬機就可以在Windows 中運行Linux 環境,擺脫虛擬機的限制後,WSL 佔用的資源更少,運行更流暢,還可以直接對Windows 系統中的文件進行讀寫,非常高效且方便。
走到WSL 這一步,其實你就不會被Windows 11 能夠運行Android 應用而感到驚訝了。去年年底,外界一度傳出微軟打算讓Windows 兼容Android 應用,而具體的技術路徑,其實和WSL 非常相似,只是在這之前,也許是一些契機的出現讓微軟更加堅定了這個決心。
對手緊逼下,微軟終於引入Android
疫情開始後,個人電腦又被大眾重新重視起來,現在你已經很少會聽到“PC已死”這種言論了。不過在今後,想讓PC完全“復活”起來,可能要藉助移動端的力量了。去年年底蘋果M1芯片和macOS BigSur的出現無不證明了這一觀點,未來,同樣還會有很多手機廠商入局電腦市場,不過與之前不同的是,在它們眼中,手機與電腦不再是兩種對立的產品,因為在應用體驗上,兩者會趨於融合。
M1 芯片代表著強大的軟硬件整合能力,蘋果也因此在多端融合上具備天生優勢,微軟就算想學,但條件卻不甚滿足,不過另一個桌面操作系統Google ChromeOS 給微軟提供了很好的思路。ChromeOS 是個名副其實的“縫合怪”,它基於Linux 內核打造,大部分體驗基於瀏覽器,本身的應用生態(Web+PWA)其實比較匱乏,但厲害的是,從2017 年開始ChromeOS 加入了Android 運行環境的支持。Android 的神助攻再加之疫情的推動作用,讓它在去年一舉超過macOS 成為了全球第二大操作系統,而它的終端產品Chromebook 也獲得了出色的銷量。
在此情況下,微軟的境遇可謂是腹背受敵,一方面,自家的手機和UWP 移動生態徹底告敗,已無力阻擋移動端的侵蝕,另一方面,蘋果和Google的強勢創新也讓它開始警覺起來。而放眼未來,雖然PC 設備還會存在,但體驗與移動應用融合已成定局,既然打不過那就加入它,所以Windows 11 支持Android 的背後,其實是向移動應用生態的一次借力,而有了之前WSL 的技術鋪墊,WSA(Windows SubSystem for Android)就順勢出現了。
WSA與WSL類似,直接在Windows中集成了Android運行環境,在Windows 11發布會後的開發者演講中微軟也證實了這一點,但具體的技術細節還有待後續上手體驗。值得注意的是,微軟在發布會上特別提及了英特爾的支持,由於大部分Android應用基於ARM架構開發,而PC多為傳統x86架構,因此英特爾發布了一項名為“英特爾Bridge”的技術,在英特爾官方介紹中,英特爾Bridge技術是一種運行時後期編譯器,能夠讓移動應用在基於x86的設備上以“原生應用”形態運行,其中就包括在Windows上運行,並且同樣支持AMD處理器。
當移動端來到大屏,難免“水土不服”
自打1985 年發布以來,Windows 已經走過了36 年的歲月,一款歷史如此悠久的操作系統在今天終於向移動端敞開大門,也足以說明移動生態進入大屏設備是一種不可逆轉的局勢,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勢必會遇到許多“水土不服”的問題。
首先是應用生態歸屬權,據微軟介紹,Windows 11 中的Android 應用由亞馬遜提供而非Google,這也意味著失去了GMS 服務的支持,此外還要考慮到開發者的態度和應用安全等問題。另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在中國亞馬遜一樣不提供應用商店服務,那具體又會通過何種渠道上架Android 應用,或者說能否開放該功能目前還不得而知,要知道此前的“Your Phone ”就由於GMS 等問題未在中國提供服務。
另一方面,“水土不服”也會體現在軟硬件交互方面,例如為觸控而生的移動應用如何在大屏上更好的呈現,如何與鍵鼠的操控邏輯相適配,如何對兩套文件系統進行管理……這些看似瑣碎細小的細節,直接決定了移動應用的操作體驗,而這恰恰可能成為未來各個桌面操作系統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當然了,這不光是微軟Windows 需要面臨的問題,也會是未來所有桌面操作系統的共同課題。
值得期待的是,在面臨這些“水土”問題時,Windows可能會有很大的優勢,其開放包容的特性以及豐富的硬件生態體係可以提供很大幫助。例如Android應用的限制問題,也許會出現諸多“民間方法”得以應對,而在硬件方面,Windows平台數不盡的OEM夥伴一定會迎合系統新特性而做出硬件調整,現在就可以預見,為了更好的支持Android應用,擁有觸屏功能的Windows筆記本也許會越來越普及,加入觸控對Mac來說是個需要仔細斟酌的決定,因為著會影響iPad的銷量,但微軟和Windows的這種憂慮就會少很多。
這一次Windows 11 引入Android,向移動生態開放是個很好的開始,但後續能否在體驗上做好才是用戶更關注的,期待之後能看到越來越豐富的Windows 軟硬件生態。另外,我們也將會在一周後帶來Windows 11 預覽版的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後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