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OV小米統一戰線國內手機快充行業要變天?
手機功能越來越多,性能越來越強,屏幕越來越好,儘管電池容量也是肉眼可見的變大,可耗電還是越來越快。每天早上醒來,看著電量滿滿噹噹的手機,心滿意足的出門上班,一路上電量就掉了三分之一,有時一上午還沒過完,就只剩下一小半的電量了,電量焦慮還真是無所不在。
如何解決用戶續航焦慮?普遍做法無非是提升電池容量,或者改善下電池技術。這些工作廠商們都在做,但效果卻很一般,一方面電池技術已經陷入瓶頸,短期內難有大突破;另一方面,再大的電池對用戶體驗的提升也很有限,當手機功耗遠高於續航水平時,別說3000mAh、4000mAh,即便5000mAh,該不夠用還是不夠用。
正因為如此,採用快速充電方案就成了廠商們的共識,不怕手機耗電快,因為只要充得快,就都不是問題。很顯然,快充本質上也是一個折中的方案,奈何當消費者的現有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時,快充就成了行之有效的技術手段。
公有私有山頭林立,快充陷入大混戰
總之,快充很有用,所以才會在當下實現快速“上位”,成為廠商們發力的重點。當下,主流手機廠商都有自己的快充技術,比如入局比較早的OPPO,那句“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的廣告語至今魔性依舊。如今,OPPO也差不多快要實現65W超級閃充的全面普及,“充電5分鐘,開黑兩小時”的戰鬥力不可謂不強悍。
OPPO SuperVOOC 2.0
而除了OPPO的SuperVOOC 2.0外,在私有快充協議領域,還有華為的Super Charge,vivo的Super FlashCharge以及小米的HyperCharge等等。總之,廠商們都很重視對快充技術的研發和投入,手機充電功率也是越堆越高,在120W級別快充相繼被不少旗艦手機搭載後,有的廠商甚至還推出了200W有線充電方案。
小米200W有線快充技術
除了手機廠商在不遺餘力推廣私有快充協議外,其實還有一些主流公有快充標準會經常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PD快充和QC快充,前者全名叫做USB Power Delivery Specification,是USB的標準化組織推出的一個快速充電的標準。而就在最近,USB-IF協會還發布了其最新的USB PD3.1快充標準,充電功率從原有的100W提升至240W,並支持最大48V的電壓輸出。
USB PD快充協議發展(圖源充電頭網)
QC快充協議則來自高通,高通作為上游廠商業務覆蓋極廣,除了芯片以外,也致力於推動快充標準化。去年,高通已經推出QC 5.0快充標準,正式將充電功率提升到了100W。得益於這項技術的加持,手機充電速度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提升,在一款擁有4500mAh的電池容量的手機中,從0至50%的充電時間只要短短的5分鐘,從0一直到100%充滿更是只需15分鐘,而且不僅充得快,還具有極佳的安全性。如今,採用高通芯片的手機越來越多,未來高通QC 5.0大概率會成為大家的共同選擇,至少也會去兼容這項協議。
高通QC 5.0充電協議
既然高通擁有自己的快充協議,作為老對手的聯發科沒道理不會有。事實上,聯發科也有自己的PE快充,全稱MTK Pump Express,不過最近好像沒有怎麼更新,能找到的最近版本還是PE3.0協議,這還是16年推出的,最大功率34.8w,相對而言,日常見到的和用到的就不是很多了,不過多多少少佔據了一席之地。
總得來說,市面上存在的快充協議非常多,尤其是國內市場,用“雜亂”來形容也不為過。看似華髮似錦的背後,其實也存在著兼容性差、普及率低這樣不得不重視的行業問題。對於消費者而言,不同品牌的充電技術沒辦法通用,手機既認頭還認線,換機就意味著跟換充電設備,既不環保,還影響體驗。對於產業鍊和一些充電頭、充電寶製造商來說,也需要考慮不同充電協議之間的兼容性,於成本無益。由此可見,統一協議實在很有必要。
統一新標準到來,意義幾何?
鑑於這樣的現狀,近日,電信終端產業協會正式發布了《移動終端融合快速充電技術規範》(以下簡稱《規範》),該標準由華為、OV、小米等頭部廠家牽頭,聯合信息通信研究院一起發起,並得到了榮耀、瑞芯微、立輝科技等多家終端廠商和芯片廠商的支持。
UFCS快充規範
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目前市面上快充標準複雜多變且互不兼容的問題,同時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推動節能環保等行業新趨勢。
UFCS快充規範
毫無疑問,這對行業發展還是有著很大影響的,至於如何去看待這件事,主要有這麼幾個方面。首先,於消費者而言,這會是一件大好事。一旦新的快充標準得到普及,我們就能在不同品牌手機上體驗到相同的快充技術,用華為、用小米、用OV都沒有什麼影響,而且買充電頭、充電寶的選擇範圍也更多,無需局限在單一品牌之下,擺脫對私有充電協議的束縛。
其次,其意義並不僅僅體現在方便用戶的層面,對於環保以及手機廠商和相關充電配件的製造商來說更是能夠帶來巨大的變化,隨著蘋果第一個取消附送快充頭,這種行業趨勢正在越來越明顯,未來勢必還會有更多品牌加入進來,而新標準推行後,單個充電器就能滿足不同手機的快充需求,用戶省錢了,環保的目的也達到了。
對於第三方充電配件廠商來說,無需在花費高昂的“認證費”去適配各種協議,新協議足以保證充電頭、充電寶的通用性,屆時兼容各家手機快充的充電器和充電寶也會受到更多用戶們的青睞。
求同存異,新標準能否改變行業格局?
最後,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那就是縱然新協議有千般好,但能否被廠商們接受才是最關鍵的?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要知道,統一充電標準這種事情並非沒有先例,其實早在2018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就曾發布過《移動通信終端用快速充電技術要求和測試辦法》,該辦法將明確定義快充標準,奈何由於各方利益原因,快充協議並沒有做到統一,依舊存在高通QC、USB PD、華為、OPPO以及聯發科PE五種,且各方還無法兼容。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手機廠商們依舊喜歡“各玩各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原因其實有很多,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私有協議上花費時間、人力和金錢並非毫無必要,這不僅僅是“秀肌肉”那麼簡單,同時也有助於提升產品本身的產品力以及企業形象,而且這些技術還可以用到自家其他產品線上,如平板電腦、無線耳機、充電頭、充電板等等。甚至還能圍繞私有協議進行賺錢,道理就和蘋果MFi認證一樣,當用戶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後,這筆費用將會非常可觀。
蘋果MFi認證
所以說,這份《移動終端融合快速充電技術規範》究竟會不會被順利推行下去,看起來似乎並不好說。事實上,這種擔心是多餘的,首先考慮到這份《規範》的參與者都是國內的終端廠商和芯片企業,協調起來相對容易一些,而更關鍵的地方在於,新的UFCS並沒有統一充電的峰值功率,而只是會改善快充的兼容性。
UFCS快充規範
簡單點說,它並不會影響廠商們對於高功率快充技術的探索,大家一樣可以繼續發展私有協議,哪怕大家都不一樣,但通過UFCS,用戶也能享受到相應快充服務,顯然這才是新規範能夠突出重圍,並得到廠商認可的關鍵因素。
最後有話說:
無論如何,我個人還是非常看好這份新充電標準的,一方面它是由國內企業聯合發起,這幾年國內廠商在快充技術領域的發展大家都有目共睹,相信隨著新快充標準的落地,今後國產手機廠商對於整個行業生態的影響也將進一步提升,未來進軍海外市場未嘗不可,這是廠商們希望看到的。
另一方面,得益於《規範》的“求同存異”特性,大家一樣可以“各玩各的”,只不過能做到更好的協議兼容,並不會對廠商利益產生根本影響,沒了這部分的阻力,自然也就有了共同發展下去的動力。總之,作為消費者,還是希望UFCS快點落地,屆時只需要一隻200W的充電頭,就能用上所有手機廠商的快充,這豈不是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