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子“華智冰”,能否秒殺眾校友?
中國首個原創虛擬學生“華智冰”已經走進清華大學,目前已開啟了自己的課程學習和研究生涯。而在這背後,有關於AI倫理的問題,也再次引發討論。“華智冰”比大多數普通學子更聰明嗎?而在培養並畢業後,是否清華的學子們也將面臨著被比下去的危機?
文| 新浪科技周文猛
編輯| 韓大鵬
在與小冰公司聯合創始人、產品副總裁彭爽、華智冰導師唐杰等人交流之後,新浪科技試圖找到這些問題背後的答案。
為什麼華智冰如此受關注?
想要深入地了解“華智冰”,首先還得從參與研發這一虛擬學生背後的幾個主要力量群體展開。
由於“華智冰”的名字中帶有一個冰字,同時其聯合研發機構中還包括小冰公司這一家企業。這使得外界將華智冰看成是2014年微軟推出的小冰聊天機器人的另一個版本。它實現的過程,也只不過是將“小冰”的原始代碼Copy了一份,然後重新設計了交互界面,並取了一個新名字。
但事實上,華智冰雖然與小冰機器人有著密切的聯繫,但與後者卻有著本質的不同。
據小冰公司聯合創始人、產品副總裁彭爽向新浪科技透露,“華智冰”與“小冰”的關聯,主要聚焦於華智冰在技術實現時所採用的一套叫做小冰框架的程序研發套件之上。而在此之外,華智冰背後所依託的能力支撐單元,還包括中國首個+全球最大超大規模智能模型悟道2.0,以及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近20年以來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積累與沈淀。
2014年5月,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在中國正式推出小冰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其研發的目標,是通過算法、雲計算和大數據的綜合運用,創建出一套具備情感交互能力的人工智能技術框架。
在經過多次的產品迭代升級之後,小冰機器人的用戶數以及產品功能不斷取得突破——目前用戶數已突破6.6億,研發人員將小冰機器人當中比較通用的程序源碼與技術能力進行了提煉,重新命名形成了小冰框架。而基於這一框架,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機構開始可以快速開發形成自己的聊天機器人產品,並且在繼承小冰框架技術能力的同時,可進一步培養並訓練個性化的智能機器人。
“基於完整的小冰框架,可以形成各類不同的虛擬人類,這些我們稱為AI Instance,而華智冰只是其中之一。”據彭爽介紹,目前華智冰在作詩、寫短文章、做音樂以及跳舞等方面所展現出來的天賦,正是繼承了小冰聊天機器人長期在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視覺能力等方面學習訓練形成的能力。
事實上,華智冰的技術能力並不僅僅局限於此。目前,AI正在從感知智能走向認知智能,如何將華智冰設計成為一個能像人一樣思考、學習並理解人想法的機器人,讓他主動產生符合用戶需求的互動,直觀、全面地捕捉人們的需求,這成為了目前研發人員思考最多的問題。
以讓機器人設計一個特定人員的個人主頁為例。當特定人員發出“請給我設計一個個人主頁”的指令時,研發團隊希望未來華智冰能夠達到的目標是,她能夠基於這一開放指令,首先理解發出指令人員的脾氣和人設,基於此確定出個人主頁設計的風格,並通過自主編碼實現該主頁的最終網頁結果,並且能基於指令發出者的修改意見進行適當的優化。
在華智冰導師唐杰看來,在實現上述功能的過程中,人工智能需要完成從感知智能到認知智能的過渡,並且形成基於知識和數據雙輪驅動的模式,打破當下人工智能發展缺乏推理能力的桎梏,這樣才能賦予AI更多認知與推理能力。
據介紹,在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過度的過程中,目前由悟道2.0所提供的WuDaoCorpora數據集,正為華智冰學習提供了最底層的知識與數據,為她的能力成長輸入源源不斷的學習資料。“悟道2.0模型,正如大腦與心臟一般,支撐著她對各種數據與知識進行吸收學習與運算判斷, 最終具備通用機器學習的認知能力、像人一樣思考與輸出的能力,和外界進行交流互動。”智源方面表示。與此同時,清華大學近20年人工智能技術及其發展的研究沉澱,也將通過智譜AI這一清華系企業,注入到華智冰體內。
據悉,目前已有100多人參加“華智冰”項目的研發攻關當中,有七八十名清華學生,同時還包括一些清華博士生及青年教師參與其中。這些人共同的目標,是致力於將華智冰打造成為一款不僅可以作詩作曲,生成圖畫,還將具有一定的推理和情感交互能力,同時擁有持續學習能力的虛擬人物。
會比清華學子更聰明嗎?
超前的理念,近百人的研發團隊,集聚清華、智源、小冰公司等優勢資源於一體,這使得華智冰從出生,便不同於一般的虛擬人物,引發了外界的極高興趣。然而,在招致注目的同時,一些顧慮的聲音也開始出現。不少網友流露出了既期待但是又有些“害怕”的情緒。
悲觀的情緒當中,一部分主要擔憂的是機器人能力過於強大,最終可能導致自己失業,擠壓了自己的生存空間。另一類則是覺得機器人都可以去上清華大學了,而自己尚且不是清華學子,因此表示擔憂。
那麼,華智冰正式入學清華大學,這是否意味著華智冰的智力已經超過了大多數普通學子,而四年之後,華智冰達到清華學子的畢業水平?是否又會比絕大多數清華學子更加聰明呢?
在彭爽看來,雖然人工智能在學習與遷移能力方面確實有著人類無法比擬的優勢,某一機器學習並獲得的技能,便能夠迅速內化成為整個框架的能力,並且供其他機器學習掌握。但目前人們不必過於擔憂他的水平會超越人類。
“目前人工智能的技術仍處於基礎認知階段,雖然在規模化處理方面具備極強的優勢,但是整體也只是在不斷地逼近普通人水平,遠沒達到完全超越人類的地步。”彭爽表示。在其看來,AI的價值更多地在於輔助人類開展工作,如何通過AI將人類從更加低價值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去從事更多有價值和創造性的內容,這才是AI的目的。
“在經歷了以深度學習算法為主的AI階段後,無論你信和不信,人工智能都將慢慢地擁有自我意識,這是我非常堅定的,但這可能需要在50年以後。”在唐傑的介紹中,未來AI一定會具備主體意識,這是一個必然趨勢,只不過在這一趨勢到來之前,目前有關於人工智能的法規,倫理等問題也已經正在完善,外界不需要過度擔憂。
對於華智冰未來的學習規劃,第一年她將通過大量的閱讀達到泛讀天下書的目的,學習吸收大量語料。第二年希望她能夠學習深層知識,挖掘數據中的隱含模式。第三年則希望她能夠像人一樣進行創新。
“我們希望未來華智冰在多項認知智能上超過人,不僅只是識別圖像,還可以寫詩、作畫甚至於編程。”唐杰稱,如果感知智能只是讓機器人識別一張圖片中的對象,那麼華智冰現在就已經能夠畢業了。但如果想要從事更多創造性的工作,目前華智冰還只是一個小學生。
“我們希望華智冰在22歲時畢業。只不過對於這一天的到來,目前還需要時間”。
在計算機面世後,其在乘數運算方面的能力遠遠超出了人類,後續也再也沒有人會去跟計算機比運算速度了。或許對於清華學子而言,其不一定需要跟華智冰比較誰更聰明,但對於如何掌握並利用AI來創造更多有價值的內容,這才是他們需要真正一較高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