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產業鏈離不開中國:大陸供應商佔比第一從零件生產向整機組裝拓展
雖然嚷嚷著要把產業鏈轉移到東南亞,可蘋果來自中國大陸的產業鏈企業數還在增加。據蘋果近日披露的2020年200家主要供應商名單,來自中國大陸的供應商數量達到53家,其中12家是新增廠商。勝利精密(002426.SZ)是此次新增廠商之一。
對於此次被納入蘋果供應鏈的影響,6月21日,勝利精密董秘辦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公司為3C行業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聚焦生產精密結構件以及自動化生產線設備,除蘋果公司外還有不少其他合作客戶。進入蘋果供應鏈對公司業績的提升暫時沒有量化指標。
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新增的12家中國大陸廠商仍以提供新材料、棒材、零組件等為主,不屬於附加值高的核心器件供應商。
“由於新iPhone成本升高,蘋果為保障利潤需要引進成本更低的中國大陸供應商。去年疫情期間蘋果為促銷大幅降價,為降低成本,預計蘋果還會壓縮新供應商的利潤空間。”6月20日,Wit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芝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對蘋果供應鏈企業而言,在獲得蘋果訂單的同時,也需警惕蘋果依賴症。自去年7月傳出歐菲光(002456.SZ)被移除蘋果供應鏈至今,其市值已跌去超200億元。2020年蘋果的主要供應商中,相比去年也已移除廣東朝陽電子、吉林利源精製和領益科技3家中國大陸企業以及復揚科技、明翔科技等6家中國台灣企業。
以生產非核心零部件為主
供應商名單更新,意味著有一批廠商失去了來自蘋果公司的巨額訂單,也有另一批廠商獲得新的賺錢機會。
據蘋果最新公佈的名單,中國大陸是蘋果供應商最集中的區域。
“蘋果供應鏈依賴更多中國大陸供應商的原因是,中國大陸從疫情衝擊中恢復速度最快,引進更多中國大陸供應商可保證穩定生產。”林芝表示。
儘管數量有所增加,但若從供應商主營業務看,新增的12供應鏈企業並未帶來更多驚喜。
“新增廠商以生產非核心零部件為主,中國大陸的蘋果鏈廠商基本生產不了CPU、GPU芯片等核心零部件,這意味著它們處於利潤較低的環節。”6月20日,IT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新增供應鏈企業中,南平鋁業、蘇州鑫捷順五金機電和富馳高科屬於金屬製品業;生產鐵氧磁性材料元件的領益智造、生產動力類鋁塑膜的新綸科技是材料提供商;精研科技、長盈精密、得潤電子、勝利精密分別提供按鍵等MIM零部件、手機連接器、電子連接器、精密結構模組;天馬微電子主要經營液晶顯示屏及顯示模塊;廣州眾山金屬科技生產線材和棒材。
在新增供應商中,只有兆易創新屬於半導體生產企業,業務包括存儲器技術和解決方案開發。
值得注意的是,在蘋果產品的成本構成中,非核心零部件佔比並不高。
據Techinsights的成本報告及賽迪顧問整理,處理器、基帶芯片、相機模組、屏幕模組、儲存器件、非電子部件和射頻器件佔據iPhone11 Pro Max近80%的成本。
其中,處理器由蘋果公司自研,基帶芯片由美國高通、英特爾供應,含儲存器的內存芯片由美國美光、日本愷俠、韓國海力士和韓國三星提供,射頻芯片及器件由思佳訊、村田等美國及日本廠商提供。
走出“蘋果依賴症”
如果拿不下蘋果核心零部件訂單,企業即使進入供應商名單,收益也十分有限,不足以高枕無憂。
2020年,精研科技營收同比增加6.19%,但淨利潤仍同比減少17.17%至1.42億元。年報解釋為行業內競爭加劇導致整體毛利率下降、研發費用增加等;東睦股份營收同比增長51.9%,但淨利潤同比減少71.57%至0.87億元。境外銷售在同比大幅增長174%的同時,毛利率減少0.78個百分點;新綸科技淨利潤虧損12.9億元,來自境外的營收佔比不及10%。
同年,新增蘋果公司訂單的勝利精密仍錄得營收同比減少29.7%,且在多次出售子公司後才走出多年虧損陰霾。
不僅收益有限,沒有蘋果核心零部件訂單的果鏈企業還面臨較高被剔除產業鏈的風險。
在蘋果2020供應商名單中,相比前一年有34家供應商遭到剔除。今年年初,歐菲光也坐實了被移出蘋果供應鏈的消息,並因此在2020年年報中寫下25.78億元資產減值及信用減值損失,以及18.5億元的淨利潤虧損。
梁振鵬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歐菲光輕易被蘋果產業鏈剔除,一個重要原因是其提供產品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不具有很強的差異化競爭力,別的企業可以很快替代它。
此前,蘋果相機模組供應商中,LG和夏普的出貨量便遠高於歐菲光。
有歐菲光的前車之鑑,果鏈企業也迅速調整,希望擺脫過度依賴蘋果訂單的困境。
近期,蘋果玻璃蓋板的核心供應商藍思科技(300433.SZ)已加速向上下游供應鏈拓展,同時擴大對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家電、醫療設備等行業的銷售規模,尋找新增長點。
2020年8月,藍思科技宣布收購智慧型手機金屬機殼廠商可胜泰州和可利泰州,兩家公司原為蘋果產業鏈企業可成科技的供應商。今年2月,藍思科技又出手30億元佈局智能終端設備領域。
作為蘋果AirPods主要代工廠之一,歌爾股份(002241.SZ)也在加速多元化發展。今年來,歌爾股份明顯加大對TWS耳機和VR/AR領域的研發投入。
高度依賴蘋果訂單的立訊精密(002475.SZ)也在年初完成對iPhone組裝廠崑山緯新的收購,同時憑藉精密製造經驗涉足汽車領域。
“中國大陸的蘋果供應商正通過併購等方式拓展新業務,希望獲得蘋果新訂單。佈局電動汽車也是一個可行方向,有機會獲得高利潤回報。”林芝稱。
天風證券分析稱,由於蘋果產業鏈上游的芯片等技術門檻高,近三年國產化率仍會較低。國內廠商在中游屏幕、攝像頭、聲學等零部件及模組領域佔比較高,且仍有增長空間。目前最有可能切入和替代的還是下游組裝板塊,由AirPods、iPad等逐漸進入主流的手機和MacBook代工領域。未來三年,大陸廠商的主要邏輯將是從中游模組組裝往下游整機組裝開始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