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界納米碳孔膜可有效避免鋰電池枝晶生成
通過石墨代替高密度純金屬鋰,科學家們有望顯著提升電池技術的性能,但當前仍有一些障礙需要克服。不過德國耶拿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展示了一種微調的碳膜技術。即便經歷了數百次循環充電,它仍能夠防止鋰電池因枝晶而導致故障。
資料圖(來自:Uni-Jena)
熟悉鋰電池技術發展的朋友,一定不會對枝晶這種針狀結構感到陌生。
儘管鋰金屬電池的儲能潛力是當前鋰離子電池的10 倍,但在充放電過程中,鋰離子會在電池兩極間來回移動,並讓鋰原子在電極上積聚。
一段時間過後,被稱作枝晶的尖刺就會戳破電芯隔板,導致電池遭遇短路和故障。
研究配圖- 1:碳納米膜塗層在Ceigard 隔膜上的合成與轉移
迄今為止,世界上已有相當多的研究團隊,在防止枝晶生成這件事上傾注了大量的心力。
而為了讓鋰金屬電池一步步走向現實,我們已經見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各種創造性的潛在解決方案—— 比如使用超薄鋰、納米管薄膜、以及自組裝保護層。
研究配圖- 2:電池恆流/ 不同時間間隔下的縮放電壓曲線
這項新研究的作者,試圖通過使用帶有微調孔的新型碳膜來對抗枝晶的生成,而這種碳膜能夠以正確的方式來影響離子的輸送。
耶拿大學的Andrey Turchanin 教授解釋稱:“這就是我們在隔膜上應用由碳製成的極薄二維膜的原因”。
研究配圖- 3:鋰在銅箔上電沉積的過程示意
教授稱,這種碳膜的孔徑小於1 納米。由於開口小於臨界核尺寸,因而能夠防止枝晶形成。此時鋰無法形成枝晶結構,而是作為光滑的薄膜,而沉積在陽極上。
在對這種電池設計展開對比測試之後,研究團隊發現其壽命較無保護膜的電池延長了一倍,且在數百次充電循環中沒有出現枝晶生長的跡象。
研究配圖- 4:模擬離子輸送與枝晶生長的通道尺寸
科學家們認為,這將是通向下一代鋰電池的重要一步,並且已經申請了相關專利,現正研究如何將這種碳膜引入實際的電池製造過程。
參與這項研究的華盛頓州立大學研究生Sathish Rajendran 表示:“與電池的其它組件相比,隔膜材料的關注度一直偏少。而新研究展示的納米級二維膜,已經對電池壽命產生了讓人著迷的影響力”。
研究配圖- 5:鋰電池循環性能分析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期刊上。
原標題為《Inhibition of Lithium Dendrite Formation in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via Regulated Cation Transport through Ultrathin Sub-Nanometer Porous Carbon Nanomembra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