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亞洲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急速增加,佔全球一半多
據外媒報導,一項新研究指出,全球一半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發生在亞洲。該項研究論文敦促識別亞洲國家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徵以抗擊流行病。報告指出,亞洲死於心血管疾病(CVD)的人數正在迅速增加,2019年全球超一半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發生在亞洲國家。
資料圖
這些數據表明,迫切需要了解亞洲國家心血管疾病的負擔和流行病學特徵,進而製定出地方性的心血管疾病預防戰略以應對這一流行病。
從1990年到2019年,亞洲XVD死亡人數從560萬上升到1080萬。近39%的CVD是過早的,這意味著他們發生在70歲以下的人,這明顯高於美國的CVD過早死亡(23%)。大多數CVD死亡是由於缺血性心髒病(IHD)或中風。研究人員稱,亞洲CVD流行的增加是由於人口結構的變化、社會經濟、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流行程度及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能力。
在這篇研究文章中,作者從多個來源回顧了亞洲國家的CVD流行病學數據,另外還確定了亞洲的5個流行病學特徵:持續增加的CVD死亡率;CVD死亡率的地理差異;主要CVD亞型的區域差異;處於CVD流行不同過渡階段的國家;在管理能力不足的大多數國家,可改變的CVD主要風險因素的流行日益加劇和巨大負擔。
“及時提供有關亞洲國家CVD負擔和流行病學特徵的信息對於了解挑戰並為製定合理的政策、戰略和行動以防治心血管疾病流行至關重要,”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肺和血管疾病北京研究所的預防心髒病學教授Dong Zhao說道。
從1990年到2019年,亞洲CVD死亡人數佔總死亡人數的比例從23%上升到35%,男性和女性的CVD粗死亡率均表現出上升。CVD粗死亡率的上升表明亞洲人群心血管疾病負擔的增加。
據悉,2019年亞洲國家的粗CVD死亡率存在顯著的地理差異。亞洲CVD死亡率最高的是格魯吉亞(每10萬人中有810.7人),最低的是卡塔爾(每10萬人中有39.1人),相差20倍。
雖然IHD和中風是亞洲CVD最常見的原因,但這兩種CVD的流行在亞洲地區和國家之間有著很大的差異。在中亞、西亞和南亞,IHD是CVD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在東亞和東南亞,中風死亡比IHD死亡更常見。在中國,CVD死亡的主要亞型已從中風轉向IHD。據作者稱,亞洲地區或國家間主要CVD亞型差異的根本原因仍不清楚。
這項研究還比較了亞洲低、中、高收入(或發達國家)國家的CVD譜特徵–因為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國家可能具有不同的CVD流行過渡階段。
Zhao指出:“認識到不同亞洲國家CVD流行的不同過渡階段的特徵至關重要,這樣以便指導這些國家確定公共衛生、資源配置和研究方面的優先問題。”
大多數亞洲國家處於快速增長的CVD流行的第二階段。在中國等國家,CVD死亡率相對較高,其死亡佔總死亡的比例一般超過40%。高收入或發達國家CVD流行的特點是流行病學轉變的第三個階段,CVD死亡的比例較低。在日本和韓國,CVD死亡佔總死亡的比例分別從1990年的34.9%和36.2%下降到2019年的26.6%和24.3%。
研究人員稱,CVD風險因素的增加是亞洲CVD發病率上升的主要可調節原因。這些危險因素包括飲食、吸煙、血脂異常、糖尿病和高血壓等。
Zhao表示:“這一綜述中總結的信息提供了亞洲CVD流行病學的完整圖片,其強調了發展局部CVD預防策略和研究的具體要求,另外還可能闡明了亞洲不同國家當前和未來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