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新技術為以DNA形式存儲大量數字數據鋪平道路
據外媒報導,據麻省理工學院(MIT)稱,在現有的約10萬億字節的數字數據基礎上,新數據量每天增加250萬兆字節。所有這些數據–電影、音樂等等–都存儲在巨大的數據中心,這些數據中心造價昂貴且規模越來越大。這代表了一個日益增長的問題,因為世界變得越來越數字化且檔案需求在不斷增長。
過去的研究強調,DNA是一種潛在的存儲大量數據的方式,它不需要像數據中心那樣需要空間和成本。MIT在一項新發表的研究中進一步加強了這一工作,研究人員斷言,從理論上講,世界上所有的數字數據都可以存儲在一個裝滿DNA的杯子裡。
雖然我們之前已經看到過將文本或圖像等數字數據存儲為DNA的例子,但這項新工作關注的是這種新興技術的一個重要方面:從存儲多個文件的多個DNA片段中檢索你想要的信息。
根據他們的新研究,MIT的研究人員已經用一個6微米的二氧化矽顆粒展示了這種能力,它可以存儲20張圖像。短DNA序列被用作文件內容的標籤,這使研究人員能成功地從DNA存儲的相冊中提取出他們想要的單個圖像。
雖然聽起來很不尋常,但DNA在海量數據存儲方面提供了很多好處,這不僅僅是因為它的高密度。研究人員稱,以這種方式存儲的數據將“極其穩定”。MIT生物工程教授Mark Bathe解釋稱:“我們需要新的解決方案來存儲世界正在積累的大量數據,特別是檔案數據。DNA的密度甚至是閃存的一千倍,另一個有趣的特性是一旦你製造出DNA聚合物它就不會消耗任何能量。你可以把DNA寫下來然後永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