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來了,現金會消失嗎?
近年來,全球多國都在加緊研發數字貨幣,中國央行於2020年5月8日率先推出了自己的法定數字貨幣DC/EP,並緊鑼密鼓地在多個城市進行試點。可以預期,隨著各國央行抓緊推出各自的主權數字貨幣,世界即將進入數字貨幣和數字支付的嶄新時代,那麼,現金會被完全取代嗎?
一、現金不再為王
現金(紙幣)是人類歷史演進的產物。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在其所著《經濟學》中這樣寫道:“如果通過假說和邏輯重新構建歷史,那麼我們自然會認為物物交換的時代後即是商品貨幣時代……商品貨幣時代被紙幣時代所替代……最終,伴隨著紙幣時代產生了銀行貨幣或是銀行支票存款時代。”
《經濟學》,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著,蕭琛主譯,商務印書館出版。
一般認為,中國北宋初期在四川等地發行的存款憑證——“交子”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從公元11世紀到15世紀,紙幣在中國得到了長足發展。威尼斯探險家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曾專闢一章來介紹元代的紙幣制度,並稱之為“東方煉金術”。
歷史之輪開始轉動,人類的支付手段和貨幣形態也不斷演變。20世紀50年代開始有了信用卡,60年代借記卡走入人們生活,90年代電子支付開始流行,直到最近10年移動支付和數字貨幣蓬勃興起。這些替代性的支付手段憑藉高效、低成本和清潔衛生等優勢,大大降低了現金的使用頻率和範圍,人類正在步入所謂的少現金社會(Cash-light Society)。
通過結合信用卡和移動支付交易數據,將其與全球零售支出相結合,然後與廣泛的國別研究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全球範圍內由於經濟和消費的增長,現金的絕對使用量仍然在增加,但其相對市場份額卻在不斷被數字支付所蠶食。2014-2020年期間,現金的使用比率從49%下降到40%。
如果進一步根據數字支付發達程度將不同國家區分為兩種類型,我們看到全球數據背後隱藏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趨勢。在數字技術最發達的經濟體,現金的絕對使用量已經下降了一段時間,現金使用率也從2014年的31%下降至2020年的19%。然而,在數字技術相對欠發達的經濟體中,強勁的經濟基礎和消費增長正導致現金使用量在絕對值上繼續增長,而相對市場份額則從73%下降為56%。
新冠疫情的爆發和全球蔓延加速了經濟的數字化進程,消費者習慣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對現金清潔度的擔憂,加上在線消費的增加,導致消費者加速採用各種數字支付方式,這成為數字支付方式加速取代現金的重要催化劑。巴克萊銀行的預測表明,現金支付將在2025年達到一個臨界點,屆時,絕對現金使用量將開始下降,現金滲透率也將從目前的約40%大幅下降至2030年的20%。
有趣的是,全球主要經濟體採用數字支付的情況差異較大,這反映了不同國家的文化傳統、政府態度以及貨幣歷史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北歐國家在數字化支付發展上走在全球前列,以瑞典為例,其數字支付普及率高,連通性好,金融渠道廣泛,這些特點與基礎設施升級和新技術解決方案同時運作,使得瑞典發展了一個成熟的數字支付市場。作為歐洲第一個發行官方紙幣的國家,瑞典目前的現金使用比率僅為10%左右。與北歐國家相差甚大,德國和意大利民眾以喜歡現金著稱,儘管數字化技術先進,但現金仍然是首選的支付方式,使用率高達50%以上。中國、美國和英國的情況介於兩者之間,目前現金使用率分別為20%、17%和14%。
二、無現金社會的倡議
在向少現金社會轉變的過程中,逐步取消紙幣和硬幣,或者只保留小面額紙幣和硬幣的時代是否已經來臨?有些經濟學家強烈支持這一無現金社會(Cashless Society)的政策設想,聲稱能帶來諸多益處。
現金,雖然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廉價甚至免費的交易方式,但事實上有幾個隱性的成本。對於消費者來說,花在獲取現金上的時間是相當可觀的。此外,自動取款機和銀行網點等現金基礎設施產生了間接的運營和維護成本,儘管這些服務通常是免費的,但消費者往往是通過其他昂貴的銀行服務間接支付費用。
對於商家來說,現金有幾個更直接的成本。現金必須儲存、保管和安全運輸,盜竊也是一個真正的代價。完全拒絕現金的商家可以在這些半固定成本上節省很多開銷。
對政府來說,印刷現金、進行質量控制和安全運輸的成本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使用現金對漏報稅收影響巨大。在美國,每年少報的稅收估計約為4000億-6000億美元,其中52%估計源於個體經營者。雖然目前尚不清楚少報的稅款中有多少是現金支付的結果,但顯然它們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萬事達卡的一項研究,全球使用現金的成本估計佔全球GDP的3.2%-4.5%,其中2.2%可歸因於稅收流失。
無現金社會的擁護者還認為,廢除現金的一大理由是因為壞人(如洗錢者、毒品走私者、恐怖分子或腐敗分子)利用現金進行邪惡活動,這不禁讓人聯想起黑暗小巷裡的毒品交易,或者新聞中從腐敗分子家中發現一箱箱現金的畫面。事實上,因為現金具有匿名性並且可以實時清算,因此大大便利了地下經濟的發展。有充分證據表明,這個世界上大量的現金,特別是大面額紙幣都在地下經濟中流通。
取消現金也將給央行提供更多的貨幣政策操作空間。長期以來,央行官員一直對零利率下限(即無法將利率推至零以下)對貨幣政策施加的限制感到惱火。儘管央行可以對銀行上繳的準備金徵收負利率,但如果央行對居民存款實行負利率,那麼人們就會提取這些存款,並將現金置於保險櫃之中或床墊之下,使得央行進一步降息的能力受到嚴重約束。
某種程度上,這也是自20世紀90年代之後,隨著利率的持續走低,美國和日本紙幣與GDP的比例不降反升的一個重要原因。廢除現金將使央行能夠克服這一限制,特別是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保持國家發行的記賬單位和交換媒介的社會慣例,使得人們的貨幣財富以數字形式而不是實物錢包持有,這將允許央行對貨幣輕鬆、快速地徵收負利率,從而放鬆零利率下限約束,為所謂的“刺激性”貨幣政策提供更大空間。
三、為何不能完全取消現金
不可否認,數字支付在大多數場合都要比現金支付更為便捷,但現金交易並未自動消失,現實中存在的大量現金交易的事實表明,現金支付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在許多交易中,現金是理想的支付媒介。它成本低,使用方便,兼具即時性和匿名性,是處理小額交易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全球85%的交易場合使用現金充分顯示了它的受歡迎程度。
無現金社會的鼓吹者把重點放在數字技術的效率上,卻忽略了廢除現金將使人們完全依賴數字系統,依賴於一個完整的、不間斷的電力和通信網絡,卻忽略了這些系統可能出現故障或崩潰的風險。相比之下,現金更為可靠。2017年9月,波多黎各被颶風“瑪麗亞”所摧毀,風暴中斷了電力供應,銀行自動取款機和信用卡驗證停止工作,人們無法用信用卡和福利卡購買食品和其他必需品,商店保安只允許可以用現金支付的顧客進去購物。此種困境導緻美聯儲不得不租用一架裝載了巨額現金的噴氣式飛機前往該島,以應付工資單,並幫助避免人們的現金儲備耗盡時面臨的災難。
無現金社會的倡導者也忽視了他們的倡議對弱勢群體的影響,這些弱勢群體有可能被隔絕在貨幣經濟之外。據世界銀行估計,全球有20億成年人沒有銀行賬戶,即使有銀行賬戶的人也經常依賴現金的非正式靈活性進行日常交易,這些人身上帶有與正式製度空間不相容的不可磨滅的標記。此外,在很多偏遠貧窮地區,智能手機的普及率非常低。即使在一些大中城市,很多老人也不會使用複雜的智能手機。對這些人中的許多人來說,他們的生存本身就是依靠現金。如果他們被迫依賴數字支付技術,他們的生活將變得非常脆弱。
那些主張廢除現金的人還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即:金融隱私是公民自由的關鍵。這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死屋手記》中的格言,“金錢是被鑄造出來的自由”。如果將來完全消滅了紙幣,邁進一個無現金社會,人們的貨幣財富都變成了透明的電子錢包中的數字形式,所有人都被迫只能使用政府控制的數字貨幣,那麼政府將可以隨意施加任何它選擇的負利率水平,任何試圖通過購買其他資產來逃避金融抑制的企圖都可能更容易被阻止。
更為關鍵的是,人們通過數字貨幣花出去的每一筆錢,都可能處於全面監控之中,這對於逃稅、洗錢等違法行為固然具有極大的震懾作用,但對普通人而言,數字貨幣的過度透明,還是多少會讓人感到不安。經濟學家凱文·多德斷言,一個沒有現金的社會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幻想。
總而言之,在新冠疫情等社會事件和央行紛紛發行數字貨幣的情況下,數字發達經濟體向數字支付的轉變趨勢將不可阻擋。數字支付方式的廣泛使用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同時也面臨著現金使用減少帶來的深刻的社會挑戰。完全消滅現金,估計在人類社會歷史上還需要經歷相當長的時間。
(作者施東輝為複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