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配送有望率先成自動駕駛落地場景
日前,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向京東、美團、新石器等頭部企業頒發了無人配送車車輛編碼,在國內首次實現對無人配送車輛賦予合法路權。分析人士指出,無人駕駛正在進入以場景落地為主的時期。未來三年,無人配送車成本將降至10萬元以下,無人配送賽道將率先迎來爆發。
進入以場景落地為主時期
在日前舉行的第八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上,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向京東、美團、新石器等頭部企業頒發了無人配送車車輛編碼,在國內首次對無人配送車輛賦予合法路權。
城市配送“最後1公里”是物流配送業成本最高的地方,也是自動駕駛最具價值的落地場景。
據了解,在近期抗疫的過程中,廣汽、滴滴、美團等數十家企業已紛紛加入自動駕駛裝備大軍。廣州市工信局數據顯示,截至6月6日,已有包括乘用車、無人小巴、小型物流配送車以及重卡在內的近30多台無人駕駛車輛,共運送物資近200趟,約31.7噸。
文遠知行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無人駕駛小巴可以實現全程自動駕駛,不需要司機,既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又降低了人員交叉感染風險。目前,公司已投入兩種自動駕駛車型,用於生活物資與抗疫物資的配送工作。
分析人士指出,無人駕駛正在進入以場景落地為主的時期,而在無人配送賽道,需求就是最具體的場景。從目前來看,末端無人配送最主要的需求在於快遞與即時配送,後者包含了外賣、生鮮、商超、零售等。
辰韜資本預測,未來三年無人配送車成本將降至10萬元以下,無人配送賽道將率先迎來爆發。
市場規模將超3000億元
6月3日,辰韜資本發布了《末端無人配送軌跡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無人配送最重要的終端場景是快遞和即時配送,兩者都蘊含著巨大的市場價值。
快遞方面,從業務總量來看,我國今年快遞業務量將完成955億件,末端配送市場規模將超過1100億元;即時配送方面,今年年底將完成300億單,即時配送市場規模將會達到2000億元。兩大市場的規模之和將超過3000億元。
辰韜資本指出,無人配送車行業的蓬勃發展主要取決於上游關鍵零部件供應商的快速成長,具體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技術不斷成熟,芯片算力、傳感器性能、底盤穩定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整車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也快速提升;二是價格不斷下降,隨著量產計劃實施,大規模應用將進一步降低硬件成本;三是國產零部件供應佔比逐步增加,線控底盤、芯片、計算平台、激光雷達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入戰局。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研究報告指出,當前無人配送賽道上的玩家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以京東、美團、順豐等為代表的自帶物流配送業務的企業。它們通常會採用自研、合作雙管齊下的方式進行產品研發,並充分利用自身的業務場景進行測試和技術優化,以期通過發展無人配送實現降本增效。
第二類則是以自動駕駛技術切入市場的初創公司,如新石器、智行者等。它們的目標通常是希望通過低速載物的應用場景,實現自動駕駛的快速商業化。
2016年9月1日京東發布首款無人配送車,到2018年經歷多次技術升級後,首次將L4乘用車的自動駕駛技術用到無人配送車上。
在此前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美團CEO王興曾明確表示,美團雖然是從軟件起家,但其業務發展不僅需要軟件,還需要硬件。這也是美團近年持續投資無人配送領域的原因。他認為,在包括機器人在內的各種先進技術的驅動下,生活服務領域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還有巨大潛力。
日前,美團發佈公告稱,將通過發行可轉債和配售股份籌集近100億美元,以發展自動送貨車、無人機送貨等前沿技術項目。
地方政府積極扶持
目前,多地積極探索鼓勵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落地。
2020年9月,北京市設立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並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約60平方公里的面積劃定範圍。今年4月,在示範區的基礎上,北京設立了國內首個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對管理政策適度超前創新,允許自動駕駛車輛率先開啟無人化測試、率先“駛”入商業運營、率先進行高速測試。
5月27日,深圳市聽取審議了關於《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草案)》的說明,明確規定智能網聯汽車經登記取得登記證書、號牌和行駛證後,可上特區道路行駛。
無人配送車雖然使用的是自動駕駛技術,但由於車速低、拉貨不拉人,運營風險相對較小。行業認為,無人配送車與港口等封閉場景類似,在路權開放的情況下,無人配送車將最先得到應用。
但也有行業人士指出,無人配送即將迎來爆發的預測稍顯樂觀。某物流配送行業龍頭公司自動駕駛研發中心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無人配送車的落地目前可以視為第一階段。“可以理解為在研發過程中設定的實際場景下的測試運營。雖然大家都在說自己已經開始常態化運營了,但其實並沒有完全成熟的產品可以直接使用。背後還是有很多研發人員要對車輛運營參數和車輛可能出現的故障隨時監控。”
此外,目前我國無人配送行業的相關文件指引主要以技術標準層面為主,全國未能形成統一的法律規範。企業為了取得自動駕駛測試牌照,需要在多地申請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