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ldrone無人船將在加勒比海進入颶風區域
據外媒報導,雖然有些人追逐風暴是為了刺激,有些人是出於好奇,但也有一些人追逐惡劣天氣是為了科學目的。在最近將展開的一場追逐中,一小隊無人駕駛的水面船舶將故意進入颶風區域。
舊金山的Saildrone最早出現在雷達上則是在2018年,當時澳大利亞研究機構CSIRO利用三艘23英尺長(7米)、裝有傳感器的Explorer船探索南大洋。今年早些時候,一個更大的兄弟–Saildrone Surveyor,它長72英尺(22米),負責繪製深海海底的地圖。
這兩款無人船都由風力驅動,機載電子設備所需的能量來自太陽能電池板。它們可以通過遠程控製或沿著指定的航路點自主操作,並且一次可以在任務中停留長達12個月。該公司提供MAAS(任務即服務)或DAAS(數據即服務)解決方案,它們已經在北極、南極洲、太平洋、大西洋和沿海地區記錄了超50萬海裡的航程。
這艘最新的船舶將在颶風季節被派往大西洋執行調查任務。但這5艘無畏的Saildrone將直接沖向颶風天氣系統而非試圖從遠處收集數據,以為研究人員提供所需的實時觀測從而構建更準確的預測模型。在那裡,他們可能會遇到超過每小時70英里(110公里/小時)的風和超過10英尺(3米)的海浪。
小船隊的成員已經裝備了堅固的16.5英尺(5米)“颶風之翼”從而讓它們能在進入颶風中心時保持運轉。這是在北太平洋冬季風暴期間經過五個月的測試和調整後的成果。
Saildrone創始人兼CEO Richard Jenkins指出:“新颶風之翼改變了在地球上最極端天氣條件下收集現場數據的遊戲規則。Saildrone將能前往任何科學船隻從未涉足過的地方、直接進入颶風眼並收集數據,從而使世界各地的社區更安全、免受這些破壞性風暴的影響。”
據估計,颶風除了對人類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外,還會在美國沿海地區造成價值約540億美元的財產損失。人們希望風暴追踪任務將有助於改善預報。
空氣溫度、相對濕度、生物壓力、風速和風向、水溫和鹽度、海面溫度、和海浪高度和周期將實時傳送給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太平洋海洋環境實驗室(PMEL)以及大西洋海洋和氣象實驗室的科學家。這些數據也將提供給美國國家氣象局、國家環境衛星、數據和信息服務及其他機構的人員。
NOAA的Jun Zhang博士表示:“我們對颶風的認識最大的差距在於它們如何快速強化以及準確預測它們會變得多強的能力。我們知道海洋和大氣之間的熱量交換是為風暴提供能量的關鍵物理過程之一,但為了進一步了解,我們需要收集風暴期間的現場觀測數據。當然,考慮到這些風暴的危險,這是極其困難的。我們希望Saildrone收集的數據將幫助我們改進模型物理,然後反過來,我們將能夠改進颶風強度預測。”
據悉,這五艘Saildrone將於8月從美屬維爾京群島發射,然後部署在過去經歷過大量風暴的地區。科學家們計劃在2021年熱帶大西洋颶風季節收集數據。預計此次出海將成為未來部署更大船隊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