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中國創新,助力更加美好公平的未來
十多年來,中國一直是蓋茨基金會的重要合作夥伴,我們共同致力於推動中國及全球範圍內的創新,為那些有需要的人帶來改變。本文基於比爾·蓋茨在2021浦江創新論壇上的主旨發言內容編輯整理。
原標題:比爾·蓋茨:中國創新,助力更加美好公平的未來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創新,為了人類美好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不僅見證了科學改善生活的非凡力量,也迫切需要更多的創新解決全球面臨的艱鉅挑戰。
我們目前仍身處新冠肺炎這個百年一遇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之中。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苦難和經濟損失,尤其是在那些無法迅速獲得疫苗的國家。最近兩個月,一些國家出現了自疫情暴發以來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的大幅飆升。
就在一年前,我們還沒有任何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或藥物。但全球的科學家迎難而上,開展了史無前例的科學合作。他們在線分享基因序列、協作開展臨床試驗,從而加速研發出了安全有效的新冠肺炎疫苗。
有史以來我們從未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完成從病毒識別到疫苗接種的全過程。
在過去的四個月裡,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已經向120多個國家提供了疫苗。這一巨大的成就正是全球多邊合作和協調機制所帶來的成果。
雖然全球在短短一年內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我們也必須坦誠地認識到其中的不足。
全球首批交付的10億劑疫苗中有83%(超過五分之四)流向了富裕國家,低收入國家獲得的疫苗微乎其微,僅佔0.2%。
■ 新冠疫苗分配在不同大陸間存在巨大差異/Nytimes
如果按照目前的疫苗接種速度,許多國家將需要超過十年的時間才能實現群體免疫。
這種情況不僅不公平,還有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後果。除非所有人都安全,否則沒人能獨善其身。
只要還有國家無法為其公民接種疫苗,新冠肺炎疫情及其造成的困境就會繼續存在;中低收入國家面臨的各種社會和經濟差距還將進一步擴大;更加危險的變異新冠病毒,甚至有對疫苗保護並不敏感的變異病毒,將持續威脅人類。
全球必須迅速行動起來,共同解決各國在疫苗獲取方面存在的差距。
我對於應對這一挑戰仍然保持樂觀。我相信全球終將戰勝這場疫情,並由此變得更加強大,在面對未來公共衛生危機時準備更加充分、機會更加平等。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加大對COVAX這類致力於疫苗分配的機制的資助力度,提高合格備選疫苗的數量,並加大全球範圍的生產和供應。我希望看到更多的新冠肺炎疫苗來自中國,並在全球範圍內發揮重要作用。
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更多的包容性創新。創新不能只停留在研發階段,也不能僅僅服務於有消費能力的人。創新要觸及那些弱勢群體,要能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過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
這一目標也是20多年前蓋茨基金會成立的原因。當我們得知那些通過疫苗就能預防的疾病每年卻要奪去數百萬兒童生命時,我們希望出手相助,終結這些疾病。
自那時起,蓋茨基金會與世界各地的眾多夥伴通力合作,期望能夠有所作為,也因此推動了很多合作夥伴關係在中國落地生根。
事實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包容性創新的一股重要力量。中國在加大科學研究投入的同時,也努力確保新想法和新工具能夠轉化為有效的公共產品,這已經幫助挽救了本國和其他國家數以億計的生命並改善了他們的生活。
舉例而言,屠呦呦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她領導團隊發現了青蒿素,這是20世紀熱帶醫學領域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她的工作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而她的開創性研究僅僅是個開端。五十年前屠呦呦發現青蒿素時,中國每年仍有3000萬瘧疾病例。如今,中國已經連續四年無本土感染病例。
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充分體現了長期承諾的重要性,不僅要長期保持對科學創新的重視和投入,也要確保新想法和新工具能夠持續轉化為產生大規模影響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秉承包容性創新的精神,並且在瘧疾已在中國境內銷聲匿蹟的情況下,中國依然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抗擊瘧疾。
我們的一個中國合作夥伴正在致力於研究生物合成青蒿素。一旦取得成功,該技術將有望保障這一關鍵成分的持續供應,幫助降低抗瘧藥物的成本。
蓋茨基金會資助的另一個中國夥伴正在積極篩選中草藥中的活性成分,以此生產新的高效殺蟲劑來對付攜帶瘧原蟲的蚊子,並解決耐藥性問題。
我們還與中國和非洲的合作夥伴、以及全球基金等組織開展合作,將中國成功的瘧疾防控模式和方法在非洲落地實施,以幫助當地社區抗擊瘧疾。
我們還支持中國的抗瘧藥物和診斷產品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預認證,以便它們能夠進入全球市場、惠及更多人。
同理,中國生產的疫苗如今也在全球範圍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5年前,蓋茨基金會與幾家合作夥伴探索如何減輕全球流行性乙型腦炎造成的疾病負擔。乙腦經由蚊子傳播,是亞洲病毒性腦炎的主要病因,每年有成千上萬名兒童因此死亡或致殘。然而,當時全球市場上並沒有一種經濟實惠的單劑疫苗。
後來,我們的合作夥伴帕斯適宜衛生科技組織(PATH)了解到,有一家中國企業發明了一種安全、有效、可負擔的單劑乙腦疫苗,而且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經有兩億名中國兒童接種了該疫苗。
我們與這家企業進行了會晤,希望幫助它生產的疫苗通過世界衛生組織的預認證,從而在其他國家推廣使用。對方當即表示:“我們當然樂意,義不容辭。”
八年後,經過這家企業、中國衛生部門和國際合作夥伴的艱苦努力,乙腦疫苗終於在2013年10月通過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預認證,為其在全球的推廣使用鋪平了道路。
迄今,中國境外有超過四億名兒童得到該疫苗的保護,免於乙腦導致的死亡或殘疾。
乙腦疫苗的成功獲批也為更多中國疫苗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預認證開啟了良好勢頭。迄今,包括流感、脊髓灰質炎和甲型肝炎在內的其他三類(多款)中國疫苗也已經獲得預認證,可以供應給有需要的國家。
此外,中國的企業還承諾通過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提供相當數量的宮頸癌疫苗,助力發展中國家消除宮頸癌。
世界衛生組織近期已將中國新冠肺炎疫苗納入緊急使用清單,這將有助於彌合我之前所提及的全球疫苗獲取方面的鴻溝。
在為本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謀求健康和福祉方面,中國所取得的成就鼓舞人心。
我相信中國在包容性創新上作出的長期而堅定的努力,將有助於全球盡快終結新冠肺炎疫情。
同時,這也將有助於我們補救新冠疫情所造成的損失。蓋茨基金會去年9月發布的《目標守衛者報告》顯示,疫情幾乎阻礙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每一項指標的進展。
全球極端貧困人口增加了7%,約有1.3億人口因此陷入長期飢餓。作為有效衡量衛生系統運轉情況的間接指標,疫苗覆蓋率下降到了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可以說全球在25週內倒退了25年。
但我相信,借助中國在包容性創新上的領導作用,我們能夠重回正軌,減少貧困、提升糧食安全,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程。
在我們努力應對這場疫情時,人類還面臨著另一場潛在的全球性災難——氣候變化。我剛剛出版了一本書,名為《氣候經濟與人類未來》,書中談到了哪些工具和技術能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持續變暖,並幫助身處一線的人們更好地適應氣候變化。
我相信,面對這場氣候危機,我們同樣能夠迎難而上。我也想再次強調中國在包容性創新上的努力,將有助於引領全球走向淨零排放的未來。
與中國多年來的合作讓我們受益匪淺。而眾多中國創新人才和機構的辛勤工作和包容性願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也發現,建立廣泛、多樣的合作夥伴關係是我們繼續前行、應對共同挑戰的最佳路徑。作為一家國際慈善組織,蓋茨基金會在幫助建立這些必要的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無論是支持研發、監管審批,還是將多個領域的合作夥伴為了共同的事業聚集在一起,我們都會盡己所能,旨在讓每個人都受惠於最先進的、能夠拯救生命的創新成果。這方面的一個好例子就是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該中心正大力開展新藥發現工作,希望在結核病藥物等方面取得突破。我們對此充滿期待。
我們相信,合作夥伴關係歷久彌堅,而我們須用長遠的眼光看待進展。我們致力於與在座諸位以及所有的伙伴開展長期合作,為那些有需要的人帶來改變。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警醒世界,人類命運休戚與共,而創新是克服所有挑戰的核心。
通過繼續攜手合作、支持包容性創新、確保不讓任何人掉隊,我相信我們不僅會終結這次疫情,還將創造一個更加美好、更加公平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