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一、世界第三,深度解密鴻蒙系統的星辰大海
剛剛,華為正式發布了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後文簡稱鴻蒙OS),鴻蒙OS可以搭載在任何IoT設備上,所有設備統一語言,打通體驗。用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的話說,就是“One as All,All as One”。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鴻蒙OS可能是影響未來十年中國IoT市場的最核心變量。
2019年8月9日,余承東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第一次將鴻蒙操作系統公之於世,時隔663天,歷經一次2.0大版本的迭代,鴻蒙OS今天終於正式發布,開始在手機和各類IoT設備中大範圍落地。
此次華為還連發三款搭載鴻蒙系統的硬件:華為MatePad Pro 平板、華為Watch 3 智能手錶和華為FreeBuds 4 TWS 耳機。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發布會的開場動畫以及發布會的內部場景安排,與蘋果發布會有幾分“神似”。
余承東在開場時說道,過去10 年,華為在智能手機領域做出了很大創新和突破,並且在PC、智慧屏、智能穿戴等領域都佈局了產品,給行業帶來了改變。未來10 年,華為將圍繞“1+8+N”的全場智慧生態戰略。
從6 月2 日開始,各類華為硬件產品都將開始升級鴻蒙OS,後續華為多款機型也將開啟鴻蒙OS 版的發售,包括華為Mate X2 折疊屏、華為Mate 40 系列。在不久的將來,鴻蒙OS 成為繼Android、iOS 之後的第三大系統。
這次華為還特別預告了下代旗艦華為P50 系列的外觀設計,余承東說,由於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目前P50 系列的發售時間還沒確定。按照慣例,華為P 系列會在每年的春季發布。
余承東在發布會結尾情緒激動地說,“萬物互聯時代,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
關於鴻蒙OS,期待越多,問題也就越多,這次發布會乾貨滿滿,智東西第一時間將關於鴻蒙OS 的所有精華內容總結成了三大核心問題。
弄懂鴻蒙OS,還真沒那麼簡單!
鴻蒙OS 不是手機操作系統,IoT 才是重頭戲
說到華為自研技術,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麒麟和鴻蒙,因為麒麟芯片用於智能手機,所以提到鴻蒙OS,很多人就理所當然地把鴻蒙OS 當成了“手機操作系統”。
但實際上,鴻蒙OS,是一個面向IoT 的跨設備操作系統,完全不局限於單一硬件設備。手機只是作為鴻蒙落地的眾多終端智能設備中的一種,並非唯一。
甚至可以明確的說,鴻蒙OS 不是手機操作系統,跟硬件設備無關,它可以運行在各類IoT 設備中。
做鴻蒙看的是未來十年把Google幹不成的事干成了
有不少人以為,華為是因為Android不能用了才開發鴻蒙,但事實上,華為是預見了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並進行了提前佈局。
現在大家處於以手機為中心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但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紅利已經見頂,目前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用戶數約為11.55億,平均App使用時長約5小時,單設備用戶體驗見頂,而獲客成本上漲也十分明顯。
移動產業從手機的競爭向全場景多設備競爭轉移,IoT 設備增長成為移動互聯新的“發動機”,據研究機構預計,2025 年人均持有智能終端設備數量將超過9 台。
但是目前更多的智能設備並沒有帶來更好的全場景體驗,連接步驟複雜、生態無法共享、數據難以互通、能力難以協同。
不同設備之間的數據、APP 共享,屏幕以及外設的共享都存在很大問題,設備之間的連接沒有給整體效率帶來很大提升。
五年前,華為就看到了這樣的趨勢,啟動了鴻蒙系統的研發。
華為認為,問題的根本,是操作系統的碎片化從系統底層制約了多設備場景化體驗。為不同設備重複開發操作系統,造成不同屏幕交互適配困難,並且缺少高效的開發環境與工具。
鴻蒙OS 的初衷就是讓不同智能設備用一套系統溝通,這是華為在嘗試解決另一個維度的問題,也是Android沒有解決的問題。
IoT 的概念說了很多年,但過去IoT 市場主要在把IoT 設備連接上網絡,華為認為真正體驗的提升是硬件終端之間的協同,這就是鴻蒙OS 的出發點。
退一步說,Android裡實際上只有GMS(Google移動服務)模塊不能用了,對此華為只需要HMS(華為移動服務)就可以應對,又何必大費周章開發一整套系統。
鴻蒙OS 到底牛在哪裡?
1、大家都說“普通話”—— 讓不同設備用統一語言溝通
在不同設備中運行,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困難重重。舉個例子,給你的冰箱裝個最新Android 11系統是不現實的,現實中的硬件之間存在巨大性能和配置差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華為鴻蒙OS 在架構設計的第一天,就做了全棧的解耦,將系統拆成很小的顆粒度,可以根據硬件進行“拼裝”,甚至可以到KB 級別。
也就是說,一個門鎖、一台微波爐都可以使用最新的鴻蒙OS,鴻蒙OS就像一套積木,給不同設備配置鴻蒙OS就可以選擇不同的積木塊,不論硬件存儲規格大小,都可以使用鴻蒙OS。
這才讓不同設備統一語言有了可能性。
2、用你的長處補齊我的短處—— 硬件協同組成“超級終端”
鴻蒙OS 的第二個特性就是讓多設備的協同體驗上升到新的維度。
現在大多數硬件產品只能單一使用,因此用戶就需要忍受單一設備的短板,比如電視的處理性能不足,手機的音響效果一般。
在鴻蒙OS 的基礎上,不同設備可以互相彌補短板,每個設備的長板得到發揮,從而給用戶一個“超級終端”。
實際上,通過鴻蒙OS,華為改變了硬件形態。
比如手機可以藉用電視的大屏、借用PC 的鍵盤鼠標,鴻蒙OS 讓手機外設極大擴展,從而形成全新的產品形態。
在辦公場景中,用戶製作PPT 時可以用平板的手寫筆去畫,手機中的文檔也可以在平板上更好地展示,需要分享的內容可以用大屏或電視進行展示,就像使用一台設備一樣,進行辦公的協同。
當然,這樣的協同能否擁有良好的體驗,需要便捷的用戶控制。
鴻蒙OS 中增加了全新的控制中心,可以實現從手機到全場景設備的控制。
比如在控制中心左上角的媒體中心,用戶可以統一管理手機中的各類音頻APP,可以自由選擇音頻播放的設備。
華為在控制中心中增加了“超級終端”控制卡,超級終端中會顯示附近各類智能硬件產品,用戶只需通過“拖拽”就可以實現硬件的連接組合。
在設備協同方面,華為的想法就是“簡單的控制,不簡單的體驗”。
比如把智能音箱拖入,讓智能音箱成為手機的音頻播放設備;把電視拖入,就可以通過電視播放手機上的視頻源,與此同時把耳機拖入,就可以在看電視的同時用耳機接收視頻的音頻信號,避免吵到他人休息。
平板、手機和PC 筆記本電腦都可以藉此打通。手機只要靠近電腦,手機就可以成為PC 的一個“大號U 盤”,文件互通。
3、跟掃碼下載App 說再見!——“服務流轉”脫離單一設備依賴
首先要明確一點,大家購買智能硬件產品,最終是要享受產品帶來的服務,所以服務其實才是目的,硬件只是“手段”。
目前大多數智能硬件都需要通過App 實現服務送達,華為稱,買回智能硬件後能成功下載App 使用的用戶不到10%,而實現全部功能的用戶不到5%。
華為希望藉助鴻蒙OS 消除這些複雜的門檻,用戶可以用更自然的方式與設備進行交互。
在鴻蒙OS 中,服務不再依賴最初的安裝設備,用戶不用考慮新的設備上是否有這個服務,是否需要單獨下載。
通過基於鴻蒙的服務流轉功能,服務可以在不同硬件設備之間“流動”。未來不同鴻蒙設備之間還可以通過後台任務中心實現應用的跨設備流轉。
鴻蒙OS 下,用戶不需要再下載安裝APP,手機可以通過“一碰”變成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手機的下拉控制中心中就可以實現便捷的多設備控制,而智能家居設備會以“卡片”的形式呈現在控制中心底部。
華為用“卡片”的形式重新定義了人與設備的交互形式,在鴻蒙OS 中,不止有APP,還有以卡片形式存在的各類服務。
從0 做一個系統有多難?鴻蒙不是Android“套殼”
實現這些流暢體驗的背後,鴻蒙OS 的開發實際上經歷了難以想像的困難。
在鴻蒙OS 發布之初,就有一些質疑的聲音,說鴻蒙就是Android“套殼”,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說,其實這也是許多人對於操作系統的研發、對於“開源”存在的誤解。
據了解,Android系統每年的大版本大約有1.1 億行代碼,其中只有1500 萬行是Google自己的代碼,大部分代碼來自於各大開源社區,還有一部分來自於高通、聯發科等芯片廠商,Android系統採用開源代碼的比例超過80%。
就連蘋果的iOS 系統也是如此,可以說,目前幾乎沒有一款軟件的所有代碼都是由一個公司自己寫的。
在華為眼中,做鴻蒙OS 不是自己要寫多少行代碼,而是真正改變消費者的體驗,把問題解決,這才是核心。
開源就是一種新的軟件開發方式,採用開源代碼,是解決問題要用到的方法之一。
何況,就算真的比拼代碼能力,華為用自己的400 萬行代碼,實現了Google核心1500 萬行代碼的能力,這就是華為技術實力的體現。
王成錄曾坦言說,“如果不逼到絕路上,沒人願意做這個東西,最後給到開發者們便捷的開發工具、開發環境,其實背後付出的努力是難以想像的。”
用成熟的視角來看,在代碼之外,商業模式、法律問題、技術架構先進性等問題都是擺在華為面前的困難,寫代碼其實恰恰是最基礎的。
鴻蒙OS 在手機中玩出花兒
對於大家頗為關注的鴻蒙OS 落地手機,華為這次也是給足了誠意,各種黑科技和新鮮玩法不斷。
1、到處都是“卡片”,換一種語言跟用戶說話
這次華為推出了“萬能卡片”功能,用戶在應用圖標上上滑即可呼出卡片,卡片會展示應用最核心的功能或信息,而點擊桌面其他區域就可以還原回原本的圖標。對於最常用的卡片,用戶也可以固定在桌面上。
華為還推出了應用自動分類功能,在鴻蒙OS 中,用戶只要把兩個同類應用放在一起,系統就會自動提示剩餘的同類應用,並可以智能生成文件夾並命名。
當然,這個文件夾也可以以更大的尺寸展現,減少觸達層級,用戶直接點擊文件夾裡的圖標,就可以直接進入應用,華為將其稱之為桌面大文件夾。
華為還增加了“服務中心”,可以通過側邊上滑呼出。鴻蒙OS 中的App 會以不同的服務模塊“卡片”呈現其中,用戶可以在服務中心呼出不同的功能卡片,不需要安裝,可以實現服務直達,服務中心可以使用第三方應用,而不僅是系統應用。
華為分享也會升級到“服務分享”,比如分享一個新聞,過去只能分享一個鏈接,而鴻蒙OS 希望可以直接將用戶的實際體驗分享給用戶,可以分享出一個“原子化的服務”,並且接收用戶不需要安裝APP。
將來“卡片”會成為鴻蒙生態中,系統與用戶溝通交互的核心語言。
2、應用跨設備流轉:人到哪,服務跟到哪
鴻蒙OS 對手機操作系統中的“任務中心”進行了重要改進,未來用戶可以在任務中心裡看到其他智能設備的後台任務,還可以進行跨設備任務管理。
該功能的主要應用就是跨設備任務遷移。用戶只需要選中後台任務,直接拖拽到另一個設備上,就可以直接在目標設備上運行這個後台任務,不需要在目標設備上安裝對應的應用。
比如手機上接受了一個PPT,用戶可以直接拖拽到平板電腦上,通過鍵盤鼠標進行處理。
比如用戶在手機上觀看健身課程時,可以直接通過跨設備流轉按鈕,直接將課程觀看遷移到周圍的平板或者電視上,應用和服務就可以跟著用戶走,不中斷地、無縫的銜接。
華為希望實現的效果就是,“人走到哪,服務跟到哪”。
3、鴻蒙OS 直接“復活”老機型,內存技術革新讓後台App 不掉線
在性能方面,鴻蒙OS 能夠保持36 個月持續流暢運行,保持跟新手機一樣的運行速度,華為特別提到,在系統空間幾乎佔滿的情況下,使用依然會非常流暢。
華為還在底層實現了GPU 和CPU 的聯合調度渲染,同時把渲染和邏輯分離,提升性能。這些改進加在一起,消費者可以獲得更流暢的體驗和更低的功耗。
華為還會推出任務始終在線的功能,通過內存管理技術革新,讓任務可以實時在線,用戶每次打開APP,體驗是連續不中斷的。
4、隱私保護從“單打獨鬥”到“集體力量”
在隱私保護方面,鴻蒙OS 再次進行了強化。
基於超級終端的多設備協同,鴻蒙OS 會支持多設備協同認證,甚至有些設備不支持高級別認證時,其他設備可以幫忙。比如手錶和手機之間的協同驗證,手機在解鎖同時還需要手錶戴在手上,讓人臉認證安全性再次提升。
在設備接入方面,鴻蒙OS 只允許符合安全能力的設備加入超級終端,對於有安全隱患的設備,鴻蒙OS 會予以拒絕。
同時針對數據,鴻蒙OS 會對數據進行分類管理和分級保護,只有滿足安全等級要求的設備才能訪問相應安全等級的數據。
在應用生態方面,華為會從開發、發布、安裝、運行各個環節進行把關,實現應用符合安全隱私標準。華為也在跟很多機構合作,制定全場景環境下的安全隱私標準。
鴻蒙平板MatePad Pro來了:屏幕跟iPad Pro掰手腕,手機PC互聯打通底層
華為入局平板電腦市場已經兩年多了,從一開始,華為給平板產品的定位就是“重構創造力”,也就是說平板不光是“愛奇藝”,還是生產力。
華為後來找到專業三方機構做了用戶調研,他們發現,購買MatePad Pro 的用戶以公司職員、公務員、公司中高層為主,而用戶超過52% 的時間都會將平板用於辦公相關工作。
可以說,華為MatePad Pro 作為一款生產力工具,站住了腳跟,而這一次,新款MatePad Pro 成為了第一部搭載鴻蒙OS 的平板電腦。
首先作為一款平板電腦,最突出直觀的就是其屏幕。MatePad Pro搭載了一塊12.6英寸的OLED屏幕,其屏佔比達到了90%,邊框僅為5.6mm,正面觀感非常具有視覺衝擊力,據稱也是目前全球屏佔比最高的平板電腦。
在色準方面,這塊屏幕的平均ΔE 能夠做到0.5 以內。一般來說,人眼幾乎無法分辨出ΔE 在1 以內的色彩差距,而ΔE<2 就已經是專業顯示器的級別。
這塊OLED 屏幕的對比度可以達到100 萬:1,前不久蘋果剛剛開售的搭載了Mini LED 屏幕的iPad Pro,其屏幕對比度也同樣為100 萬:1。
過硬的屏幕素質,也體現了華為MatePad Pro 主打生產力場景的目標,因為不論是專業設計師還是圖像、視頻編輯,都需要非常高的屏幕色彩要求,MatePad Pro 也可以成為一塊合格的“專業監視屏”。
屏幕之外,鴻蒙OS 當然是MatePad Pro 最核心的變化,與手機上的鴻蒙OS 類似,MatePad Pro 的桌面上也有“萬能卡片”,同時“大文件夾”裡的App 可以直接點擊打開,減少了跳轉層級。
未來,這些卡片將會成為各類服務的載體,並通過流轉功能在不同設備之間傳遞。這次MatePad Pro 的下拉控制中心裡也增加了“超級終端”功能,平板甚至可以成為多設備控制的中樞。
在鴻蒙OS 加持下,通過分佈式文件管理系統,平板可以跟手機共享文件,平板可以直接打開手機文件進行編輯,並保存在平板本地以供使用。
未來MatePad Pro 會支持“手機拍照,平板創作”,手機拍攝的素材可以直接插入平板的設計App 中進行使用,不需要繁瑣的導出導入,這些對於生產力的提升都是非常直觀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在操作交互方面,華為基於UX 團隊的人因研究,增加了許多橫屏操作,更符合用戶使用平板時的操作習慣。
除了跟手機,搭載鴻蒙OS 的MatePad Pro 同樣可以跟華為筆記本電腦進行“多屏協同”,平板與PC 連接後,可以選擇鏡像、擴展、共享三種模式,前兩種模式與外界顯示器類似,而共享模式下,PC 和平板可以直接“拖拽”傳送文件。
華為稱該功能放眼全球也是絕無僅有的,只有華為平板和PC 之間可以實現。
在操作方面,第二代M-Pencil 手寫筆也支持了全局手寫功能,有輸入文字的地方就可以手寫輸入,中英文混寫、寫錯劃掉等功能均有支持。未來M-Pencil 還會增加“全局批註”功能,不論在瀏覽器還是淘寶中,用戶可以隨時批註並保存成圖片或PDF 文件。
另外MatePad Pro 針對鍵盤和鼠標操控也進行了更多功能的適配,其搭配的智能鍵盤鍵程達到了1.3mm,看齊筆記本,支持磁吸無線充電和多角度支撐。
在性能配置方面,MatePad Pro 搭載了麒麟9000 系列芯片,搭載了10050mAh 電池,支持40W 有線充電、27W 無線充電和反向無線充電。
在其他細節配置上,MatePad Pro 搭載了8 枚揚聲器,配備了四個麥克風,支持360° AI 降噪拾音,據稱可以實現48K 全頻高清語音通話。
提到華為平板,平行視界功能必不會缺席,據稱目前全球已有4000 多款應用支持平行視界,並且此次華為增加了“解鎖”功能,可以讓平行視界下、同一個應用內的兩個任務分別在左、右屏獨立運行。
Android平板一直以來的核心痛點之一就是應用生態的匱乏,這次在橫屏適配方面,華為可以做到TOP300應用100%覆蓋,相比於三星的30%和蘋果iPad Pro的65%都有一定優勢。
華為在平板領域的野心很大,他們預計未來在平板市場將會形成鴻蒙OS 和iPad OS 二分天下的局面。
鴻蒙加持,手錶也能成為家庭控制中心?
此次華為還推出了首款搭載鴻蒙OS 的智能手錶華為Watch 3 系列。在鴻蒙OS 加持下,華為Watch 3 的交互相應更快,並且操作體驗跟手機有一致性,比如支持下滑、負一屏等。
並且借助鴻蒙OS,手錶也可以成為智能家居產品的控制中心,進行場景控制、跨設備控制,甚至還可以與手機、車機聯動,實現遙控拍照、遠程控車等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鴻蒙元服務”體驗,如果手機上有某一APP,那麼手機手錶協同時,手錶就可以在不安裝該App 的前提下享受服務,這也是華為提到的“服務流轉”。
在硬件配置方面,華為Watch 3 Pro 搭載了一塊1.43 英寸OLED 屏幕,屏幕PPI 為326,機身採用鈦合金打造,表面為藍寶石材質。
華為Watch 3 Pro 採用了雙芯架構,搭載了一顆高性能芯片和一顆低功耗芯片,據稱超強續航模式下續航可以達到21 天,並且超長續航下可以正常進行運動監測,並非只能顯示時間。
IoT 或10 倍於手機市場,開源鴻蒙生態加速生長
總體看下來,此次華為押寶鴻蒙OS,就等於看好IoT 未來的發展。
目前華為有6700 萬用戶擁有兩個以上華為設備,未來手機可能不再是唯一中心,手錶可以跟車機連接、平板跟電視連接,設備通過鴻蒙OS 形成超級終端后,自然也就完成了“去中心化”的過程。
王成錄認為未來IoT 市場的規模一定會是手機的10 倍不止,並且鴻蒙OS 也會帶來應用開發的變革。
現在開發和維護App 的成本非常高,而服務“原子化”之後,成本可能會降低至原來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這會釋放出巨大的服務市場需求,並且設備觸達從單一手機轉變為所有鴻蒙設備。
鴻蒙生態的完善需要華為與合作夥伴的共同努力,所以華為也會繼續堅持開源的理念。目前開源其實在中國發展比較慢,華為已經將鴻蒙OS 代碼全部貢獻給開放原子開放基金會,華為希望業內大膽使用。
為了讓鴻蒙OS 生態更好地發展,華為建立了HarmonyOS Connect 品牌,對合作夥伴設備進行認證,加入鴻蒙OS 後,設備就可以直接給用戶提供這種體驗。
目前有很多主流家電廠商都有產品加入鴻蒙生態。
華為預測,未來鴻蒙生態的智能設備數量在2023 年將達到12.3 億。
結語:華為的格局,遠不止於手機
這次的鴻蒙操作系統正式發布,給消費者也給華為自己這些年的努力付出交出了一份階段性答卷,而鴻蒙OS 給多設備協同帶來的各種可能,都成為了改變IoT 市場的關鍵變量。
據業內人士透露,華為海思仍在推進3nm 芯片研發,跟華為聊放棄?看來是不可能了,而這位巨人顯然將目光放得更遠,瞄準了一個可能10 倍於手機的更廣闊市場,並且這一次,他希望跟所有人一起玩,共同構建中國IoT 市場的生態基礎。
也許正如余承東所說,“萬物互聯時代,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
這也許就是鴻蒙OS 的靈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