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銷售點普遍提供試吸服務
今天是第34個“世界無菸日”,主題為“承諾戒菸,共享無菸環境”。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電子煙問題。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控煙協會了解到,根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至5月,“無菸北京”平台收到的電子煙相關投訴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倍以上。
①
②
③
④圖①②④中,在不同的公共場所均有人吸食電子煙圖③商場中電子煙廣告非常顯眼
“世界無菸日”特別策劃之調查
“世界無菸日”前夕,北青報記者走訪了寫字樓、商場、餐廳、地鐵、火車站等本市30餘處公共場所後發現,不僅電子煙銷售點遍布各大型商圈,而且大部分店鋪可以提供試吸服務,成為控煙投訴“重災區”之一。在各類公共場所,吸食電子煙現像也十分普遍。不過,目前電子煙並未明確納入《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的管控範圍,相關場所的管理尺度參差不齊:有部分公共場所明確可以吸電子煙,也有場所明確不允許吸,會主動勸阻但勸說效果有限,也有的場所態度曖昧,對於能不能吸電子煙並無明確說法,吸煙者也感受不到監管的存在。
現象1
電子煙售賣點聚集商場內 普遍可現場試吸
北青報記者走訪發現,不少綜合性商場成為電子煙銷售點的“聚集地”,比如,在通州萬達廣場就至少分佈著3家電子煙銷售點,朝陽大悅城僅地下一層就有4家電子煙銷售點同時營業,搜秀城五層則有5家電子煙銷售點。而這些銷售點,往往因為顧客的試煙行為引發市民投訴。
為招攬顧客,這些銷售點打出各式各樣的廣告和優惠信息,“危害小”成為通用賣點。“我們的電子煙對人體的危害比普通香煙小,口感還好,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買。”通州萬達廣場一家電子煙銷售點的工作人員看到北青報記者走進店鋪,便開始推銷。
據了解,電子煙主要由煙油、加熱系統、電源和過濾嘴組成,通過加熱油艙中的煙油,將尼古丁等變成蒸汽或霧化後產生具有特定氣味的氣溶膠,供人吸食。北青報記者發現,市面上的電子煙產品可謂五花八門。
在通州萬達廣場的這家店鋪櫃檯上,就擺著五顏六色的電子煙煙桿,銷售人員介紹,這些煙桿已歷經五代,每代都有不同特點,有的可以顯示電量,還有的可以連接手機藍牙,顯示吸煙頻率。櫃檯上還擺著標明尼古丁比例的各種口味煙彈,“紅牛口味的這款煙彈含有3%尼古丁,吸阻強一點,還有薄荷味、茉莉花味、葡萄味、西瓜味,您喜歡吸阻強的還是喜歡味道柔和一點的?可以隨便挑。”銷售人員還為首次嘗試電子煙的顧客推薦適合的產品。市面上,電子煙煙彈的尼古丁含量各不相同,價格從三十餘元至數百元、上千元不等。
北青報記者發現,提供現場試吸服務成為電子煙銷售點的“潛規則”。記者走訪了位於國瑞城、搜秀城、朝陽大悅城、通州萬達廣場、豐聯廣場等處的13個電子煙銷售點,除了國瑞城一處電子煙銷售點明確不允許現場試吸外,其餘12個銷售點都可現場試吸。
因有人投訴試吸行為,有的商場明確不允許試吸,但仍有銷售點依然偷偷提供試吸服務。5月28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跟隨執法人員前往崇文門商圈開展日常控煙巡查,其中一家電子煙銷售點在執法人員前來檢查時明確表示不可以試吸電子煙。但第二天,北青報記者以購買者的身份再次來到該銷售點,工作人員表示:“昨天執法人員來檢查過,商場下了通知,要求不允許試吸。”但是,她卻從櫃檯下方的盒子裡迅速用鑷子夾出一個白色的一次性試吸罩,並遞給了記者。
也有的商戶與執法人員“打游擊”。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部分電子煙品牌方曾簽署承諾書,承諾不提供試吸服務,但自我約束效果十分有限。5月28日,北青報記者跟隨執法人員來到搜秀城5層的一家電子煙店鋪,當執法人員問店鋪銷售人員能否現場試吸時,該銷售人員表示可以。不過根據該店鋪出示的一張於2021年3月29日簽署的“未成年人守護承諾書”,除了承諾不向未成年人售賣電子煙外,該店鋪還承諾“嚴格遵守當地控煙要求,在已明確禁煙(含電子煙)的經營場所內,不提供試吸服務”。執法人員對銷售人員進行了勸導,要求今後不再提供試吸服務。然而,當北青報記者第二天以購買者的身份再次前往該櫃檯,該店鋪銷售人員仍然表示可以試吸,承諾書形同虛設。
一家電子煙銷售點工作人員從銷售方的角度,說出了現場試吸問題的約束難點和尷尬之處,“不同於傳統的烤煙,電子煙是新東西,口味種類很多,顧客不了解,買之前肯定想嚐嚐”。儘管相關執法部門傳達了不讓現場試吸的要求,但執行起來全靠商戶自覺。
現象2
部分公共場所默許可以抽電子煙
目前,電子煙並未明確納入《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的管控範圍。北青報記者走訪多處寫字樓、商場、車站、地鐵等公共場所發現,對於能否吸電子煙沒有統一的要求,有的場所工作人員明確表示可以吸,不在監管範圍內。北京站候車室旁邊的一處洗手間內,公放著禁止抽煙的提示語,一名保洁人員介紹,在這裡抽傳統的捲煙肯定是不允許的,控煙條例有明確規定,但是對於電子煙,“可以吸”。候車廳旁邊一家快餐店的工作人員也介紹,如果在店裡抽捲菸,煙感報警器會自動報警,但是在店內抽電子煙沒事,是可以的。通州萬達廣場一處洗手間內,保洁人員也給出了同樣的答复。
豐聯廣場寫字樓內的一名保洁人員介紹,“在廁所裡抽煙的話容易從外面聞到煙味,會有人管,但電子煙產生的煙小,應該沒事,也有人在廁所抽電子煙”。北青報記者在朝陽大悅城一家烤魚餐廳中詢問服務員是否可以吸電子煙,這位服務員直接告訴記者“可以”。此外,多個地鐵站內的保洁人員也表示,可以在廁所裡抽電子煙。
還有一些公共場所對電子煙吸食者採取無視和默許的態度。5月28日下午4點左右,中關村e世界一層底商的一家咖啡廳內,一位顧客一邊和其他人聊天,一邊吸著電子煙。北青報記者觀察了近15分鐘,店裡的工作人員從這位男士的身邊來回走過5次,但均無視其吸電子煙行為。
現象3
公共場所勸阻電子煙效果十分有限
北青報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不少公共場所的經營者或工作人員對於電子煙的態度很明確,不允許吸食,也會不同程度地勸阻吸食電子煙行為,但他們的意圖往往無法徹底貫徹,吸煙者也能“鑽空子”,使相關方自發的約束行為顯得有些無力。
在部分場所,有工作人員表示,只要看到吸電子煙行為就會主動上前勸阻,但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這種勸阻通常是“雷聲大、雨點小”。5月29日下午,北青報記者在北京站的一家麥當勞店內看到,一名男子坐在座位上用餐,面前就放著一支電子煙,在記者觀察的半小時內,他時不時拿起來吸食一口,其間並沒有工作人員勸阻。當記者詢問餐廳前台的一名服務員店內能否吸食電子煙時,該服務員明確表示:“不可以吸,可能我們剛才沒注意到,看到的話就會制止。”另外,在車公莊西地鐵站,一位保洁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廁所裡、甚至連站台上都有吸電子煙的,他們看見了會勸,但不好管。在搜秀城的一家KTV內,一位服務員也給出了類似的回答。
不過,還有的場所態度相對曖昧。比如,朝陽區世貿天階一家烤肉店的服務員表示,會有顧客在店內吸電子煙,如果客人少,他們不會管,但是如果有客人舉報,他們就會去勸,“不會強行阻止,但如果是傳統捲菸的話,不管顧客高不高興我們都會阻止”。通州區一家燒烤餐廳的服務員告訴北青報記者,該餐廳經常會遇到吸電子煙的顧客,但一般能做到的僅是勸阻,或者請他們將座位換到人少或無人區域就餐, “別的我們也做不了什麼了”。北青報記者發現,對於這些有意圖去阻止的單位或場所來說,缺的就是一個讓他們理直氣壯勸阻吸食電子煙行為的依據。
此外,還有部分場所試圖“管理”卻管不住。5月28日下午4點半左右,中關村e世界辦公樓下,不少員工正在樓外吸煙、休息,其中不乏吸電子煙者。其中一名電子煙吸食者透露,中關村e世界大樓內禁止吸食電子煙,“公司跟我們說了,不允許吸煙,電子煙也不行,但我們平時都偷著在樓裡抽電子煙,發現不了就沒事”。
現象4
能不能抽電子煙無明確說法 吸煙者感受不到監管存在
北青報記者發現,現實中更多的情況可能是“能不能吸電子煙,無從知曉”。北青報記者走訪的多個寫字樓、商場、咖啡店等公共場所,從電子煙吸食者角度來說,無論是巡查還是標語提示,均感受不到提醒或監管的存在,甚至相關工作人員連“能不能吸電子煙”都不清楚,想抽煙的人也無處詢問,在此情況下,想抽電子煙的人可能會“先抽為快”。
北青報記者發現,一些場所的工作人員也不清楚能不能抽電子煙。5月29日下午2點半左右,在一處地鐵換乘站廁所內,北青報記者詢問保洁人員站內廁所能否吸食電子煙,她介紹,車站明確規定不允許乘客在車站內吸香煙,但電子煙是否可以吸,她自己也不知道,車站並沒有明確規定,“應該沒事吧,要吸可以去殘疾人廁所,那兒沒人”。
對於這個問題,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一處寫字樓內,三名工作人員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說在衛生間可以抽電子煙,有的說不清楚能不能在樓道裡抽電子煙,還有的表示,“還是到外面抽吧,在樓裡抽什麼都不好”。
部分出租司機也存在同樣的困惑。多名出租車司機介紹,公司明確規定車內不允許抽煙,但是能不能抽電子煙,公司沒有傳達過相關要求。有乘客問起,他們也無法給出明確答复。一位出租車司機告訴北青報記者:“乘客想抽電子煙,我有時候也會讓人家抽,但電子煙的煙霧其實挺大的,也有那種甜滋滋的味兒,但並不好聞。”每當遇到這種情況,他都希望乘客早點下車。還有司機表示,在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能不能抽主要取決於司機的態度,“一般會勸阻,電子煙也有煙,味道一時半會兒散不了,會影響後來的乘客”。
在另一些場所,從吸煙者的角度來說,感覺不到對電子煙的監管。北青報記者走訪四惠大廈多個衛生間發現,其牆上均貼著“禁止吸煙”的提示,並標明“此處禁止吸煙,違者罰款200-500元”。一位保洁工作人員介紹,本身對抽煙的監管就挺困難,平時也要求他們加強管理,但並不好管。至於電子煙,按照她的表述,平時基本沒有提及怎麼管理。在大成國際中心的一處樓道裡,也掛著“嚴格遵守北京市控煙條例”的條幅,不過在部分廁所和樓道可以看到地上有煙頭,對於電子煙,一名員工表示,見過有人抽,但是他也說不清楚到底能不能抽。在銀河SOHO,一位員工也給出了類似的回答。
管理的真空地帶,抽煙者的感受最為直接,多名習慣抽電子煙的人士介紹,自己無論在工作單位,還是去商場等地,有時習慣性拿出來電子煙抽兩口,“不讓抽傳統煙是常識,公共場所都有明確的提示,但不清楚到底能不能抽電子煙,所以順便抽兩口應該也沒啥問題吧”。
本版文並攝/本報記者 蔣若靜 李澤偉 武文娟
記者觀察
守住“公序良俗”的道德底線
連日來,北青報記者走訪了大量銷售電子煙的公共場所,從實際情況看,“灰色地帶”多,“陽光地帶”少;“假裝糊塗”者多,“嚴格律己”者少。誠然,如果從“法無禁止則可行”的角度看,公共場合吸食電子煙目前暫無“監管利劍”,但這就意味著可以肆意而為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如果慮及“公序良俗”的視角,在這個問題上,似乎更應提倡守住“道德底線”,在今天世界無菸日“共享無菸環境”的主題下,這樣的考量更有其現實意義。
人類健康本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只有社會生活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性循環,社會大家庭的每個人才能最終共享文明和發展的成果。從吸食電子煙來看,法律規範要跟上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吸食電子煙時,考慮對別人健康的影響理應大於自己的“口舌之快”,更何況,自己那一時“快感”的背後還有無限的健康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