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從“年輕”且保存完好的亞利桑那州隕石坑中得到科學啟示
“年輕”且保存完好的隕石坑有助於科學家了解地球上和太陽係其他地方的隕石坑形成過程。大多數在與地球大氣層相遇後倖存下來的小行星最終都墜入水中,原因很簡單,因為海洋覆蓋了地球的70%。但是巨大的太空石塊偶爾也會撞上陸地。
5萬年前地球就遇到過這種情況,當時一顆鐵質小行星砸向北美洲,在今天的亞利桑那州北部留下一個大坑。
流星坑(也叫巴林格流星坑)位於科羅拉多高原的弗拉格斯塔夫和溫斯洛之間。2021年5月16日,Landsat 8上的Operational Land Imager(OLI)獲取了該地區的這張圖像。
即使有5萬年的歷史,該隕石坑也相對年輕,與其他隕石坑相比,保存得非常好。正因為如此,科學家們對該地點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以了解其形成過程–小行星在地球附近和太陽係其他地方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小行星撞擊會給現代文明帶來什麼危害。
月球和行星研究所的撞擊坑專家大衛-克林(David Kring)說:”今天一個類似規模的撞擊事件可以摧毀一個堪薩斯城那麼大的城市。流星坑的寬度為0.75英里(1.2公里),深約600英尺(180米)。產生撞擊的小行星的大小是不確定的–可能在100到170英尺(30到50米)的範圍內,但它必須大到足以挖掘出1.75億公噸的岩石。”
上圖中的寬廣視角讓人感受到撞擊坑與周圍地區的關係。科羅拉多高原的這一部分從安德森梅薩(左下角)開始排水,穿過一個向溫斯洛附近的小科羅拉多河傾斜的表面。撞擊坑附近的紅色斑點區域是Moenkopi紅色粉砂岩,位於淺褐色的凱巴布石灰岩中。火山地貌點綴著更廣闊的景觀,包括安德森山和西日落山和東日落山。
請注意坑口的邊緣和它外面的區域是如何被更淺的棕褐色取代。這是從火山口噴出的碎片形成的,主要由凱巴布石灰岩和科科尼諾砂岩組成。還注意到撞擊坑並不完全是圓形的,幾乎呈現出一個方形。根據Kring的說法,這是因為岩石中預先存在的缺陷導致它在撞擊後向四個方向剝離得更遠。這些裂縫的方向是西北-東南和東北-西南,是在科羅拉多高原從海平面以下被抬升到目前一英里高的高度時形成的。
景觀並不總是這樣的。當小行星撞擊時,人類還沒有到達北美洲。這片森林連綿起伏的地形很可能是猛獁象、乳齒象和巨型地懶居住的地方。現在,這個火山口矗立在灌木覆蓋的沙漠中。
在這個研究項目中,研究生接受培訓,研究地球、月球、火星和其他星球上的撞擊坑。他還培訓宇航員,”以便他們熟悉有撞擊坑的行星表面,例如,美國宇航局的Artemis宇航員將在月球南極周圍的撞擊坑地形上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