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點的外賣可能一年前就做好了成本低至3元
你在外賣平台上花近30元點的滷肉飯,可能是由成本不到5元的料理包簡單加熱而成,而且這份料理包,可能一年前就已經做好了。你還會覺得它香嗎?近期,中新經緯調查發現,部分外賣商家為節省時間、成本等,選擇使用半成品料理包來替代現炒現做。這些料理包菜品豐富,每包售價3-10元不等,部分保質期長達一年半。
有料理包供應商告訴中新經緯,使用料理包已經成為外賣行業普遍現象,消費者根本吃不出來,即便是被有關部門查到也沒關係。
你點的外賣可能是用料理包做的
“現在外賣店基本上都在用料理包,尤其是那些有幾十個菜品的商家,一到中午,一個廚師根本就炒不過來,那肯定是用的半成品料理包。”四川一家外賣料理包供應商告訴中新經緯。
該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報價顯示,其可供應近70種不同菜品的料理包,包括主菜、配菜、下飯菜、湯等,單價多在3-10元之間。“餐飲店、外賣、機場、茶餐廳、網咖,我們都有供貨,只要在開水里加熱2-3分鐘,就可以出餐。”
據上述供應商介紹,這些料理包部分可常溫保存,保質期為6個月;部分需要零下18度冷凍保存,保質期為一年。“我們的產品是經過高溫滅菌的,之後用鋁箔袋包裝好,所以可以常溫保存半年。”上述供應商稱。
該供應商還可以為客戶提供定制服務,也就是所謂的“貼牌”,“單品100件起,5個單品起定,可以根據客戶給的配方做料理包,沒有配方的,我們也能提供配方。”
中新經緯注意到,在電商平台上,也有不少商家售賣各種口味的外賣料理包,單包價格通常在10元以下,保質期多在一年左右,也有部分長達一年半。
電商平台截圖
中新經緯在一家店內看到,8個料理包只要40元,口味任選,“我們的產品份量是針對快餐行業的蓋碼飯、煲仔飯、商務套餐出餐定的,一包一個主菜的量足夠了。”客服稱,其產品採用的是炒製工藝,跟現炒的口感一樣。
據前述供應商介紹,使用料理包在外賣行業已十分普遍,消費者根本吃不出來,即便是被有關部門查到也沒關係,“我們有生產資質,每個產品都是符合國家標準的,也都有檢測報告,就算是查到了也不怕。”
某電商平台上專門售賣料理包的店鋪也在商品詳情頁面介紹,工廠資質、檢驗報告、食品許可證等食品資質齊全,各項檢測均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電商平台商家提供的檢測報告
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認為,便捷性和安全性是半成品食材所必備的條件,目前消費者需求呼聲較大、餐飲企業需要進行改善的問題是如何做到標準化、個性化相結合。“企業應該找到半成品食材和標準化套餐之間的平衡點,可以從菜品上分為招牌菜、家常菜,也可以從形式上進行個性化的定制等。”徐雄俊表示。
若使用了料理包,商家有義務告知嗎?
那麼,對於這樣的外賣,消費者能不能接受呢?
有網友認為“料理包總比黑作坊乾淨得多”“保質期範圍內吃,應該沒有問題”;有人則表示不能接受,“無法忍受不新鮮,即便是乾淨統一的冷凍包,一年也有點久了”。
經常點外賣的北京白領熊女士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在保證乾淨、衛生、生產達標的前提下,自己是可以接受一些商家使用外賣料理包的,不過她認為這些商家應將使用情況如實告知消費者。
對此,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李旻表示,法律上並沒有明確規定商家在哪些情況下需要對消費者達到何種程度的告知義務。“只能說,如果消費者去問,那麼商家肯定要如實回答,以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不受侵犯。”
此外,李旻提到,判斷外賣商家有沒有侵犯消費者知情權,主要得看對方的主觀意願,是否有明確表態自己產品不是料理包,或者通過一些行為、言論等進行暗示,而不能簡單以商家沒有主動說自己使用了料理包就認定其侵犯了消費者知情權。
有公司一年賺1.25億,還上市了
事實上,外賣料理包只是半成品菜(也稱為預製菜)的一種。
早在2000年前後,中國陸續出現了半成品菜生產企業。半成品菜企業主要客戶是區域內各加盟商,包括生鮮食品店、農貿市場攤販、超市等,少部分產品直接銷售給餐廳、終端消費者。
全國范圍內半成品菜生產商數量眾多,其中多數依然停留於作坊式生產加工模式,達到規模以上生產水平的企業較少。作坊式加工商只供應少量客戶,產品單一、標準化程度較低,食品安全及品質難以保證。目前,部分企業已開始採購自動化設備實現規模化生產,具備一定區域知名度。比如前不久剛在A股上市的味知香。
公開資料顯示,味知香旗下有“味知香”和“饌玉”兩大品牌,2020年,該公司實現營收6.22億元,淨利潤1.25億元。今年4月27日,味知香正式在A股主板上市,成為“預製菜第一股”。
太平洋證券在研報中提到,目前上游預製菜企業已超過2萬家,平均年銷售額1500萬元,預製菜市場規模約為3000億元。
“在疫情推動下,半成品菜行業自2020年以來取得了高速發展,從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半成品菜勢必會成為一個新的細分品類以及競爭賽道。”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中新經緯表示。
信良記食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MO、新零售及零售業務部負責人高陽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提到,整體來說,預製食材及半成品食材目前還處於一個逐漸發展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前端市場和後端供應鏈進一步匹配。
中新經緯注意到,已經開始有傳統食品企業切入這一領域。近期,安井食品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提到,預製菜在餐飲渠道和家庭消費場景中均呈現需求旺盛、快速成長的態勢。公司順勢而為,定位餐飲市場中央廚房概念,以輕資產運作模式整合上游中小食材廠家為控股子公司“凍品先生”貼牌生產。目前半成品菜、成品菜、廚師菜系列及調理肉片系列已陸續上市。
不過,有消費者向中新經緯反映,半成品菜口感不佳,並沒有廣告中那麼好。“菜品逐個解凍需要很久,一頓年夜飯,從解凍到上桌起碼需要3個小時,而且都是二次解凍的,海鮮類的菜都不新鮮了。味道整體一般,菜量也很少,根本不夠吃的。”北京的趙女士在去年春節體驗過一次半成品年夜飯後,再也不想嘗試任何半成品菜。
朱丹蓬指出,口感問題和價格問題是目前製約半成品菜行業發展的兩大問題,未來隨著整個行業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產業鏈會越來越完善,成本等問題也將得到有效改善。
作者閆淑鑫實習生孫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