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火星磁強計伸桿成功在軌展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獨立研製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環繞器有效載荷—火星磁強計的伸桿實施了在軌展開,遙測參數顯示伸桿展開到位,返回科學數據顯示產品運行正常,火星磁強計即將開啟對近火空間矢量磁場的科學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探測器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兩部分組成,作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2021年5月15日凌晨4時許,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現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的“兩器分離”;5月15日7時18分,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是中國首次實現地外行星著陸,使中國成為第二個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標誌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兩器分離約30分鐘後,環繞器升軌返回火星停泊軌道,成為著陸巡視器與地球的通信中繼站,即將開啟環火科學探測任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中國深空探測歷史上首個承擔單機級科學載荷研製任務的高校,其獨立研製的火星磁強計是天問一號探測器中環繞器的7個科學載荷之一,其主要科學探測任務包括全面準確地測量火星空間邊界層,探測火星南部局地岩層的有效剩磁及火星感應磁層,研究近火空間處的行星際磁場,同時還會結合其他載荷儀器對火星大氣中的粒子逃逸等問題開展研究。火星磁強計的兩個磁通門探頭安裝在一根長的伸桿上(如圖所示),伸桿的作用是使得探頭遠離衛星本體,從而減小衛星本底剩磁對探頭所測空間磁場的影響,伸桿的成功展開標誌著火星磁強計正式開啟其科學探測任務。
火星磁強計伸桿照片(左圖為壓緊狀態,右圖為地面展開試驗)
5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致賀電,指出“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邁出了中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係到行星際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展。你們勇於挑戰、追求卓越,使中國在行星探測領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祖國和人民將永遠銘記你們的卓越功勳!”,並強調“希望你們再接再厲,精心組織實施好火星巡視科學探測,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精心推進行星探測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為探索宇宙奧秘、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學校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賀電精神,精心組織火星磁強計科學探測任務,積極謀劃佈局深空探測領域未來發展,服務國家航天強國戰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空間有效載荷研製團隊(該團隊同時隸屬於中國科學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和中科院比較行星學卓越創新中心)正在組織開展在軌監視和衛星本底剩磁的識別和去除工作,全力保障火星磁強計後續長期在軌探測和科學數據分析任務。在天問一號火星磁強計的研製基礎之上,課題組開展了靈敏度更高的新一代磁測載荷技術的研製工作,為中國後續的深空探測任務,如木星系探測和太陽系邊際探測等提供技術儲備;同時,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建設的空間載荷定標與地面試驗應用工程技術中心,也將為今後深空探測任務中的空間粒子探測和磁場探測兩類載荷提供地面驗證和標定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