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拉新”大戰:企業客戶難推廣
數字人民幣如果想要打破第三方支付壁壘,想要破除線下“碼牌林立”之現象,就需要遵循互聯網產品推廣的基本邏輯,需要致力於構建自營生態及場景,打造自身的生態圈。4月預熱、5月高潮、6月延續,上海第二屆“五五購物節”仍在火熱進行中,數字人民幣試點成為一大亮點。越來越多的商舖和群眾已開通數字人民幣錢包,率先享受到數字人民幣的新奇體驗。
商戶收銀台處擺放數字人民幣標識。曹韻儀攝不過,《國際金融報》記者從多位銀行工作人員處了解到,儘管目前數字人民幣的推廣是業內重點,但實際推廣起來仍有不少困難。
鋪開VS “低調”
“數字人民幣的推廣是目前銀行的重點,這個是上面直接佈置下來的任務。”有銀行人士對記者透露。
據某國有大行的工作人員介紹,該行員工每月開通數字人民幣錢包的KPI 為20 個,由於屬於義務責任類,因此多開賬戶也不會多算績效。
“指標很麻煩。”有國有大行工作人員對記者坦言:“有很多問題。現在想讓大家開通數字人民幣錢包,但是有意願的客戶不能立馬自行註冊,得准入白名單。有點漏斗效應了。”
“指標很重,現在快被指標搞瘋了。”另有國有大行員工告訴記者,完成指標略有壓力。
實際上,有銀行內部人士對記者坦言,由於數字人民幣還在內部測試範圍階段,不可能大面積鋪開,因此銀行在對外宣傳方面極其謹慎。這就造成了矛盾的局面,一方面希望更多人來開通數字人民幣,另一方面又不能大肆宣傳,保持“低調”。
目前,數字人民幣錢包支持的運營機構已增加至7 家,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以及網商銀行(支付寶)。
從錢包協議看,按實名強度,7 家機構中有5 家設置了四類錢包,其中一類錢包強實名,無限額;四類錢包非實名(或弱實名),餘額上限1 萬元、單筆支付限額2000 元、日累計支付限額5000 元、年累計支付限額5 萬元。
此外,交通銀行還設置了針對外籍人士的非實名第五類錢包。而網商銀行目前只有實名和非實名兩類錢包,實名錢包餘額上限50 萬元,單筆轉賬消費限額5 萬元,日累計轉賬消費限額10 萬元,年累計轉賬消費不限額。
企業客戶推廣難
目前,銀行在推廣方面“兵分兩路”——2B 和2C 雙管齊下,但兩端分別遇上不同的麻煩。
在企業方面的推廣中,銀行人員注意到兩個難點:一是企業不愛用,沒有養成支付路徑和習慣;二是並未覺得有開通的必要。
“在推廣過程中,我覺得企業的推廣難度大於個人,因為個人有紅包的吸引。而企業大部分還在觀望,比較難推廣。因為他們覺得暫時不需要這個功能,因此目前使用的企業客戶不多。”有銀行工作人員對記者直言。
有銀行人士告訴記者,邏輯上是商家先行,店家先准入數字人民幣,他們得先開通母錢包然後才能收款,所以上一期都是商家在開通。
據了解,銀行已開展數字人民幣推廣培訓工作,以加大對公司客戶的覆蓋力度。業內人士稱,對銀行而言,推廣數字人民幣是一條很好的獲客渠道,有利於後續與客戶開展深度合作。
另外,對企業而言,數字人民幣也蘊藏轉型和發展的機會。零一智庫的報告展望了數字人民幣相關產業鏈,其中蘊含著潛在的產業圖景。目前已公開表示對數字人民幣有研究或參與意向的企業可分為監管技術、安全技術、銀行科技、錢包與支付技術、傳統設備改造和對接支付場景等六類,而未來產業鏈上各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都能找到巨大發展機遇,小微企業也能夠在其中尋得轉型機會。
“數字人民幣的推廣還沒有到遍地開花的程度,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這些問題中也蘊藏著重大的發展機遇,各個企業需要盡快確定自身在產業圖景中的位置,明確同一環節的競爭方和合作方,鞏固自身在數字人民幣支付生態中的地位,也為數字人民幣的推廣做出貢獻。”零一智庫報告稱。
培養用戶消費習慣
在紅包、小禮品的吸引下,相比於企業客戶推廣,居民的流量壓力並不算太大。
吳宇(化名)就是因被“五五購物節”紅包幸運砸中而開通數字人民幣錢包的人。他告訴記者,他第一次中獎,感覺非常幸運。“初步安裝到使用還不是很便捷,需要走人工通道核銷,但還是感謝政府的福利”。
也有其他“中獎者”表示,下載數字人民幣APP 研究了半天,之後怎麼花錢又研究了半天。
除了下載不方便之外,在向居民推廣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居民反應已習慣使用支付寶和微信、不太了解數字人民幣的優勢等情況。
“困難就是沒人用,一方面是不能直接下載而要先進入白名單,另一方面就是大家已養成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習慣。”銀行工作人員表示。
“我覺得推廣中主要存在場景和投入兩大問題。”另有銀行人士對記者直言,為了吸引更多的民眾去使用數字人民幣,就要養成他們的消費習慣。政府需要搭建場景,也就是消費環境,讓老百姓有理由去用,這過程中也需要投入足夠資金,支持力度還可以更大。
粵開證券表示,目前數字貨幣運行的一大挑戰就在於改變居民的消費習慣,同時還有技術基礎和數字貨幣運行系統的鋪開、部分居民可能沒有條件實現線上支付的難點。
實際上,目前對群眾的科普教育上也仍有空缺。“談起數字人民幣,我周圍的朋友都一臉茫然,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什麼,我又為什麼要開通,因此並不積極。”一位北京的學生對記者表示:“以我們校區內的某銀行支行為例,每天開通的量大概是4個,並且沒有地方可以使用,工作人員也不會主動宣傳。作為年輕人尚且如此,我覺得一些更年長的百姓對數字人民幣更不了解。 ”
此外,在實際申請流程中,《國際金融報》記者註意到,基層工作人員對於數字人民幣的了解還有待加強,比如不知不同類錢包的區別,也不知NFC 離線支付模式等。
構建自營生態圈
在金融科技專家蘇筱芮看來,對於數字人民幣來說,獲取新增用戶並非當下挑戰,數字人民幣的“大手筆”紅包對於廣大用戶也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因此,數字人民幣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實現用戶留存,如何在少數科技公司於小額支付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的大環境下進行突破,這考驗著官方如何構建自營生態圈,如何培養起市場用戶的使用習慣。
“目前數字人民幣陸續接入各類商業場景,但都是第三方場景,並非自營場景。數字人民幣如果想要打破第三方支付壁壘,想要破除線下’碼牌林立’之現象,就需要遵循互聯網產品推廣的基本邏輯,需要致力於構建自營生態及場景,打造自身的生態圈。”她指出。
近年來,監管頻頻釋放信號,指出我國將優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進一步推進政務數據共享,優化政務服務。
因此,蘇筱芮進一步預測稱,後續不排除數字人民幣切入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這樣的官方場景,為官方平台提供底層賬戶體係與支付功能,一方面能夠增強政府服務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夠提升用戶體驗,形成國家級大數據平台。
對於後續銀行推廣數字人民幣業務,蘇筱芮建議:一是加強科技隊伍建設,提升底層科技水平;二是在硬錢包方面進行拓展,提高獲客能力;三是加強小額零售場景的拓展,進而增強客戶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