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潛在危險性的4000年周期彗星將給地球帶來大量流星
那些以非常細長的軌道環繞太陽的彗星,其碎片沿其軌道分佈得非常稀疏,或將其完全彈出太陽系,因此它們的流星雨很難被發現。從發表在《Icarus》雜誌上的一項新的流星雨調查中,研究人員現在報告說,他們可以探測到來自彗星路徑上的碎片的流星雨,這些彗星靠近地球軌道,已知其返回頻率低至每4000年一次。
SETI研究所的流星天文學家和主要作者Peter Jenniskens表示,這為潛在的危險彗星創造了一種集體大駕光臨的形態,這些彗星最後一次靠近地球軌道是在公元前2000年。Jenniskens是Cameras for Allsky Meteor Surveillance(CAMS)項目的負責人,該項目使用低光視頻安全攝像頭對夜空中的可見流星進行觀察和三角測量,以測量它們的軌跡和軌道。現在有九個國家有CAMS網絡。
近年來,澳大利亞、智利和納米比亞的新網絡大大增加了通過三角測量衡的流星數量的能力。這些網絡的加入使我們對夜空中的流星雨有了更好、更全面的了解。
“直到最近,我們才知道有五顆長周期彗星是我們某個流星雨的母體,”Jenniskens說,”但現在我們又確定了九顆,也許多達十五顆。”
彗星只佔地球上所有落地撞擊天體的一小部分,但研究人員認為它們在地球歷史上造成了一些最大的撞擊事件,因為它們可能很大,而且它們的軌道決定了可以對地球實施高速撞擊。在未來,隨著更多的觀測,我們也許能夠探測到更微弱的陣雨,並追踪母彗星在更長軌道上的軌道。
每天晚上,CAMS網絡確定彗星碎片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方向。地圖被創建在一個互動的天球上(張貼地址:http://cams.seti.org/FDL/),該天球將流星雨顯示為彩色的斑點。點擊這些斑點可以顯示太陽系中的測量軌道。
這些是你用肉眼看到的流星,通過追踪它們的接近方向,這些地圖以一種非常不同的光線顯示了天空和我們周圍的宇宙。對數據的分析發現,長周期的彗星流星雨可以持續很多天。這可能意味著這些彗星在過去多次返回太陽系,而它們的軌道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改變。
最分散的流星雨可能是最古老的流星雨,因此,這可能意味著較大的流星體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分崩離析成較小的流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