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離子體火箭,充電就能輕鬆去火星
好奇是人類天性。地球容不下的不止馬斯克,還有各位航天發燒友。他們中的一些成了火箭科學家、工程師,心心念念,致力於製造出一枚枚高推力火箭,將人類的足跡擴展到外空間。據測算,一枚3408噸推力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可以將45噸的載人宇宙飛船送上月球(美國,20世紀中葉);一枚2940噸推力的“能源號”重型火箭,可以將27噸載荷送到火星和金星(俄羅斯,1987年);一枚4000噸推力的“長征九號”重型火箭,則可以將37噸載荷輕鬆送至火星(中國,正在研製中)。
這種火箭只靠充電,39天就能從地球飛到火星!
等離子體火箭可以幫助我們探索更遙遠的太空。|NASA
作者|李嘉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目前世界各國使用的這些運載火箭都是化學火箭,靠燃燒液態或固態燃料釋放巨大能量,排出高溫高速氣體,讓火箭獲得巨大推力。而要奔赴更遠的深空,就需要更多燃料。
但火箭儲存燃料的空間畢竟有限,燃料過重影響發射怎麼辦?長時間太空旅行過程中,燃料供應不足又該如何解決?
一位來自NASA的華裔航天員張福林,提出了一種新型火箭——等離子體火箭。這種火箭靠電能推動,以氣態的等離子體為“燃料”。坐上等離子體火箭,從地球到火星只需要39天。
正在規劃的“長征九號”火箭(最右)起飛質量超過4000噸,運力和美國“土星五號”火箭大致相當,超過正在研製的美國下一代運載火箭(SLS),完全可以滿足未來載人月球探測、火星取樣返回、太陽系行星探測等任務。|Spacenews
飛出地球,以氣體為“燃料”
在科幻小說中,飛行器似乎能為星際旅行提供全程動力。可現實中使用的化學火箭需要消耗煤油、酒精等化學燃料,它們胃口很大,效率卻並不高,大部分燃料都被用來擺脫地球引力,根本無法實現隨心所欲的星際旅行。
等離子體火箭(VASIMR)則採取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思路——利用等離子體加速器作為推動力。
這裡先介紹一個何為等離子體。當物質被加熱到足夠高溫時,其中的原子會電離為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形成一團離子狀的“漿糊”,也就是等離子體。
等離子體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熾熱的火焰、光輝奪目的閃電,以及絢麗的極光,都是等離子體作用的結果。在整個宇宙中,幾乎99.9%以上的物質(如恆星、行星際空間物質)都以等離子態存在。因此,它也被稱為在氣態、液態、固態之外的“物質的第四態”。
用人工方法,如核聚變、核裂變、輝光放電等過程,都可產生等離子體。
等離子體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例如圖中的閃電、氖燈、等離子體球、航天飛機上的等離子體踪跡。|維基百科
相比於化學火箭燃料重量大,火箭發射過程中燃料本身就可能成為“累贅”,等離子火箭能用更少的燃料提供更多動力,一旦進入太空,就會像順風的帆船,逐漸加速飛行,最終把傳統的化學火箭遠遠拋在身後,在太空中完成各種航天探索任務。
等離子體火箭的發動機以氬氣作為等離子體來源。氬氣是一種惰性氣體,不易與其他元素發生化學反應,經常在焊接金屬時做保護氣體,很適合做等離子體。
其工作原理是:火箭發動機先電離氬氣,將其轉化為低溫等離子體(其實也有5000℃以上)。隨後利用磁鐵使電離氣體加熱、加速,溫度達到上百萬攝氏度。再用磁場控制高溫等離子體,使其加速排出火箭尾部,形成巨大推力,助力火箭衝出地球。
等離子體火箭發動機工作原理圖。|來自網絡
經推算,安裝上等離子體火箭,太空飛船的速度可達每小時約19.8萬公里。相比於傳統火箭用250天時間送宇航員到達火星,等離子體火箭最快可以讓宇航員在39天內到達火星,節省大量的燃料、食物、水、空氣,宇航員也能擺脫長時間的宇宙射線輻射。
那麼,等離子體火箭到底是如何獲得這麼高的推進效率呢?這與等離子體被加速的機制有關。
神奇的磁重聯機制,從磁場中要能量
等離子體火箭在發動機工作的全過程中,主要利用磁重聯機制加速、加熱等離子體束流。
什麼是磁重聯呢?其實,磁重聯是太陽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快速釋放磁能的過程,太陽爆發事件幾乎都和磁重聯有關,例如耀斑、日冕物質拋射、噴流等。而且不僅是太陽上,在地球大氣層和託卡馬克核聚變反應堆內也能看到磁重聯現象。
在磁重聯過程中,多組方向相反的磁力線相互靠近,並重新連接形成新磁力線。等離子體火箭利用磁場變化帶動磁力線連接和斷開,將磁能轉化為等離子體的動能、熱能和粒子加速度。
磁重聯過程中,磁力線斷開並重新連接。|維基百科
但磁重聯過程需要有足夠大的電能支撐,等離子體火箭需要的電能近數百千瓦。這麼大的電能從哪裡來?選擇何種供電方式才能滿足需求呢?
巨大電能從哪兒來?核能?太陽?
1)核反應堆供電
目前認為,最好的動力來源是核反應堆,因此我們可以設想,等離子體火箭最終將是一個核電火箭發動機。用核裂變反應堆為等離子體火箭提供電力,能輕鬆將人們帶到火星。
就目前情況而言,等離子發動機的推力仍舊比不上傳統火箭,很難將有效載荷從地球帶到近地軌道。不過到了近地軌道,等離子發動機的優勢就能顯現:如果能夠將動力升至200千瓦,將足夠提供大約0.45千克的推力——相比火箭的重量,這聽起來輕如羽毛,但在太空中,0.45千克的推力可以驅動2噸重的貨物。
等離子體火箭需要巨大的電能。圖中為利用核反應堆供能的等離子體火箭。|維基百科
2)太陽能電池板供電
將火箭供電裝置改成太陽能電池板,可以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問題是,電池板的效率不夠高,如果向深空繼續進發或者運載更大重量,就需要增加太陽能利用效率。
研究發現,大型且可控的太陽能電池陣列可以提供高達1千千瓦的功率。但過大的電池陣對航天器的構型、軌道保持和姿態控制設計等會帶來巨大挑戰。
目前國際空間站的太陽能電池也只能提供百千瓦級的電功率,而且這一結果是在地日距離下,太陽能在火星以外的區域將大幅衰減。
另外,很多科學家也在研究太陽能供電的宇宙飛船——太陽帆,期待未來有一天能使用太陽帆探索太空。
提供上百千瓦電力的國際空間站。|來自網絡
與太陽能電池相比,空間核反應堆電源的優點在於它是自主電源,不依賴陽光,且儲能極高;適用功率範圍廣,可以覆蓋千瓦甚至兆瓦以上功率輸出。缺點則是,從安全和技術角度考慮,核反應堆供電的技術要求很高,工程成本相對較大,工期長。
目前核電可以有效滿足航天任務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大功率衛星、深空探測等都需要大功率長久耐用的供電方式。相比之下,太陽能電池供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太空中的等離子體火箭。|AdAstraRocketCompany
記得小時候,乘坐普速火車從北京去上海需要數十個小時,現在具有更高性能的高鐵僅用4個多小時就可以。
同理,擺脫傳統能源依賴,改為靠電能推動的“電火箭”,不僅推動自己更快地奔向火星,還推動了世界航天科技的發展。
相信我們終有一天會克服技術瓶頸,研發出更高性能的“電火箭”,更加方便快捷地奔赴太空旅行,去探索太空深處不為人知的奧秘。
參考資料
VASIMR Human Mission to Mars, Franklin R。Chang Diaz, et al。http://www.adastrarocket.com/Andrew-SPESIF-201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