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解讀:隔絕虛擬貨幣暴漲暴跌風險
去年下半年以來,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暴漲暴跌,成交大幅增長,吸引了包括中國交易者在內的全球投資者參與。如何不被虛擬貨幣暴漲暴跌風險波及,成為監管層十分關注的問題。在央行重申數字代幣不能用作支付形式後,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5月18日聯合發布關於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
要求會員機構不得開展虛擬貨幣交易兌換以及其他相關金融業務,堅決抵制虛擬貨幣相關非法金融活動,不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賬戶和支付結算、宣傳展示等服務,同時提示社會公眾加強風險防範意識,不要參與虛擬貨幣相關交易炒作活動,謹防個人資金受損。
虛擬貨幣自誕生至今一直頗受爭議,至於價值何在,從各國政府、專家到普通民眾,都難以給出令公眾信服的解答。認可者認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是區塊鏈技術的載體,核心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佈式互聯網數據庫技術方案,這種技術如果利用到傳統金融領域,可增加安全性、去中心化、供應量有限,有可能取代法定貨幣;質疑者則認為,虛擬貨幣炒作只是藉著區塊鏈技術的噱頭,不具有貨幣的本質屬性,包括不像金銀有內在價值,或者紙幣有國家信用做背書,更不用提普及性和穩定性。
過去一年多,比特幣由最低每枚3800美元漲到最高的近65000美元,其他虛擬貨幣同樣雞犬升天,上漲的主要原因眾所周知:美聯儲在疫情后不斷釋放流動性,造成包括美股、美國樓市以及虛擬貨幣之類的資產價格瘋狂上漲。在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下,全球資金湧入炒作,造成大幅波動巨量成交態勢。
虛擬貨幣一直以來均未被中國監管部門接納,2017年央行等七部門曾聯合公告,明確虛擬貨幣交易和代幣發行融資平台涉嫌非法發行證券、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然而,並不影響部分國人也想進去分一杯羹,參與者不在少數。即便境內交易平台早已被清理,但一些境外交易所仍在提供虛擬貨幣交易服務,包括歐易(OKEx)、火幣、幣安、泰達幣交易所等,國人可以利用國內金融機構和第三方支付,通過這些平台交易比特幣等虛擬貨幣。
虛擬貨幣暴漲暴跌一方面給參與者帶來了風險,此前因投資比特幣虧損導致的惡性事件時有耳聞;另一方面,如果國人參與過多、交易額過大,一旦虛擬貨幣大跌造成大規模爆倉,可能波及國內金融體系。如今年5月12日一天全球就有近20萬人爆倉,損失合計112億美元;17日又有20多萬人爆倉,最大爆倉損失達9000萬美元。
此次三大協會不僅禁止銀行、第三方支付等機構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便利,還強調虛擬貨幣無真實價值支撐,價格極易被操縱,相關投機交易活動存在虛假資產風險、經營失敗風險、投資炒作風險等多重風險,嚴重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擾亂經濟金融正常秩序。可見監管部門已充分認識到虛擬貨幣“虛火”的風險。
應該說,境外的虛擬貨幣炒作並不是我們的監管機構可以控制的,但為了防範被風險波及,包括央行、三大協會在內的監管層,可以讓金融機構不為國內交易者參與提供便利,在金融機構與虛擬貨幣交易中間設置隔離帶。如此,即便虛擬貨幣未來大幅波動,也不會對國內金融體系產生影響。同時,監管層一再揭示虛擬貨幣的本質,引導國人注意風險,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讓更少的個人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