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改寫蚊媒病毒起源:或能幫助設計出更好疫苗
據外媒報導,在研究人員發現未成熟黃病毒顆粒模型最初被錯誤解讀後,可能能夠設計出針對登革熱和寨卡等昆蟲傳播的病毒的更好疫苗。來自昆士蘭大學和莫納什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確定了未成熟黃病毒的第一個完整3D分子結構,其揭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組織。
昆士蘭大學的副教授Daniel Watterson表示,這個研究小組是在研究昆蟲特有Binjari病毒時發現的。
Watterson表示:“我們使用的是澳大利亞的可安全處理的Binjari病毒,我們將這種病毒跟更危險的病毒基因結合以製造出更安全、更有效的疫苗。但在分析Binjari時,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從2008年開始研究的分子結構並不完全正確。想像一下,當你的設計藍圖出錯時,你試圖建造一座房子–這正是你試圖建造有效的疫苗和治療方法,而你的分子’地圖’不太正確時的情形。”
該團隊使用了一種被稱為低溫電子顯微鏡的技術來為病毒成像。他們總共收集了數千張病毒的二維圖像,然後將通過使用一個名為MASSIVE的高性能計算平台構建出一個高分辨率的3D結構。
莫納什大學的副教授Fasséli Coulibaly是這項研究的共同領導者,他指出,這一發現可能會帶來針對黃病毒的新的、更好的疫苗。據悉,黃病毒在全球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負擔。
“黃病毒遍布全球,每年僅登革熱病毒就感染約4億人,”Coulibaly博士說道,“它們會導致一系列潛在的嚴重疾病,包括肝炎、血管休克綜合徵、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痺、先天性畸形和胎兒死亡。這種結構定義了未成熟病毒在感染之前的確切線路,我們現在對病毒組裝過程中的槓桿和滑輪有了更好的理解。這是我們和其他人基礎研究的延續,如果沒有這些來之不易的基礎知識,我們就不會有設計未來治療方法所需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