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體動物寄遞法律邊界在哪?有何安全風險?如何監管?
“寵物盲盒”致死事件一石激起千層浪。5月12日,據蘇州市郵政管理局微信公號消息,5月11日下午,接到群眾舉報蘇州中通快遞中轉站出現寵物盲盒。下午三點到達現場時,發現寵物盲盒快件13件,動物已死亡。根據面單信息顯示,該批快件於2021年5月5日發出,寄件人地址為邳州市官湖鎮雙溝村,於7日到達成都中轉部,8日被成都中轉部退回至寄件人,因錯分被發往蘇州中轉部。
更早的5月4日,因成都荷花池網點違規寄遞活體動物,中通宣布自5月5日起開展全網活體動物寄遞專項整治,嚴禁活體動物違規寄遞。
到底活體動物能否通過快遞這一路徑運輸?現行的法律法規是如何界定的?活體動物寄遞和普通快遞運輸有何不同?活體動物寄遞現存哪些安全風險?未來活體動物寄遞市場該如何發展?相關學者、快遞行業專家和快遞行業業內人士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現有政策規定對於可以寄遞的活體動物,托運人應提供相應檢疫證明,一些活體交易脫離了監管形成交易鏈,“活物寄遞存在較大風險,因此需要謹慎摸索,需要監管上提高市場門檻,強化懲戒力度。”
活體動物寄遞法律邊界
1990年,我國郵政法實施細則版本,其中第三十三條規定,禁止寄遞或者在郵件內夾帶的物品包括“各種活的動物”。但是,該條款在最後註明,前款物品,符合郵電部特准交寄規定並確保安全的,可以收寄。
上述法規頒布近三十年後,2017年,國家郵政局、公安部和國家安全部聯合發布《禁止寄遞物品管理規定》的通告。其中規定,禁止寄遞的物品包括了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未寫明“活體動物”。
2020年,國家郵政局明文發出行業通知,要求嚴格規範受保護的野生動物以外的活體動物寄遞,嚴禁收寄具有毒害性、攻擊性、妨害公共衛生等危險活體動物。通知中還要求,對於可以寄遞的活體動物,企業應當要求寄件人進行安全妥善包裝。在運輸、分揀、投遞環節,要將內件為活體動物的郵件快件進行有效物理隔離,在確保活體動物郵件快件本身安全性的同時,避免其他郵件快件污染、損毀。在投遞環節,還應告知收件人郵件快件的內件屬於活體動物,提醒其註意安全防範。
對於上述表述的演變,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解讀認為,原來的法規相對而言具有滯後性,僅規定了“活的動物”相對籠統,比如普通的貓狗和具有危險性的活體動物,還是有嚴格差異的,所以後來實行的規定也是適合了現實社會的需要。
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2021年1月,我國頒布了《動物防疫法》,其中對動物的運輸從防疫的角度做出了細緻的規定。
如要求經航空、鐵路、道路、水路運輸動物和動物產品的,托運人托運時應當提供檢疫證明;沒有檢疫證明的,承運人不得承運。從事動物運輸的單位、個人以及車輛,應當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備案,妥善保存行程路線和托運人提供的動物名稱、檢疫證明編號、數量等信息。運載工具在裝載前和卸載後應當及時清洗、消毒。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市場有眼睛,法律有牙齒,要從事盲盒商品的經營和運輸,凡是涉及到動物的一定要嚴格按照《動物防疫法》的規定,履行防疫的法定職責。此次事件中,由於沒有履行嚴格的檢疫程序,也沒有對被運輸的動物提供能夠呼吸到新鮮空氣的運輸環境,不論是從《動物防疫法》的規定來看,還是從運輸企業、平台企業和賣家的商業倫理和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角度來看,這個案例都是一個強化對平台、賣家和消費者法律知識普及和公眾倫理教育的非常好的反面教材。”
劉俊海認為,快遞企業一定要摒棄只見利潤、不見合規和法律要求的法盲思維,一定要強調規範和發展並重,規範和發展並重,安全與快捷並重,公平和效率並重,誠信和創新並重。
活體動物寄遞安全風險
寵物盲盒在當下的盲盒經濟下成為一種新的不成熟的消費形式,由此引發了許多公眾的擔憂。
有快遞行業業內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由於在線交易的快速發展,在線活體寵物及昆蟲交易已出現監管盲區,並形成交易鏈。該人士表示,此前,相關法規禁止活物寄遞有衛生防疫和防物種入侵等多重考量,如在中國廣東等地蔓延的南美紅火蟻,在美洲肆虐的亞洲白蟻,都是通過物流通徑輸入的。目前,雖然沒有完全放開活物寄遞監管,但監管落實存在難點,加盟式快遞企業自律也存在不足。
需要注意的是,寵物盲盒這種自帶隨機性的寵物買賣,會帶來一系列的安全風險。
劉俊海提到,從買家的角度,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本身就是違反公序良俗的,未做到敬畏生命、關愛動物;且若在後續因不喜歡寵物而產生遺棄行為,貓狗則容易致他人受到財產和人身損害。此外,更重要的是,盲盒的活體交易因為脫離了監管軌道,沒有相關防疫手段,容易傳染疾病,是一種嚴重的不負責任的行為。
趙小敏也提到,活體動物運輸不同於普通快遞,國際上通用的做法都是要走特殊通道。因為無論什麼樣的活體動物都存在細菌、病毒、瘟疫等安全風險,因此在運輸前都必須有相關檢疫證明,同時運輸過程中有安全防護,並對溫控嚴格要求。
他透露,目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活體動物寄遞最容易出問題的環節是安全操作方面的路徑問題,從而導致一些污染;還有由於沒有規範操作導致沒有分類運輸;以及沒有提供相關的手續證明。
市場發展探討:嚴格操作、規範引導
對於後續活體動物運輸市場的發展,快遞行業專家楊達卿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市場有需求就會有交易,對滿足百姓合理需求的交易,應該引導規範,不宜簡單制止。
他介紹,活物寄遞需要有氧環境,對包裝載具、溫控設備、通風透氣以及搬運、裝卸、運輸操作上的都有不同於普通貨運的要求。同時還需要專業設施、設備和相應的操作人員。
對此,他表示,由於活物寄遞存在較大風險,因此需要謹慎摸索,需要監管上提高市場門檻,強化懲戒力度;因涉及衛生防疫和交通運輸等部門,需要強化協同監管;因活物類別不一風險不同,需要考慮分類處理;因為監管成本高,需要強化信息化手段管控,也提高執法效率。
趙小敏也坦言,國內寵物運輸市場這幾年發展非常快,很多寵物醫院、寵物機構在運輸寵物時都會選擇走特殊通道。因此快遞公司如若涉及這方面的業務,就應該嚴格按照行業規範來做。與此同時,為適應市場的發展,除了寄遞規範,安全檢疫的規範也都要跟上。
“活體動物不是不可以運,但一定要走專運通道。寄遞企業要嚴格規範寄遞分類管理,相關手續要齊全,包括商家提供的檢疫證明等等,自身也要建立特殊的運輸機制;主流快遞企業要走在法規前面,對活體運輸要完全執行’專輸’運作體系,這樣既能夠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趙小敏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