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回應抽成超過30%的訂單佔2.7% 網友追問抽成規則到底是什麼?
網約車抽成的規則到底是什麼?昨日,新華社的一篇《網約車平台:請給公眾一個解釋》引起了大家的重視,該文章中指出:一些網約車平台抽成超過20%,有時甚至高達50%;一些網約車平台從司機和乘客身上攫取高額利益,造成平台和用戶之間的關係失衡;網約車平台收取服務費無可厚非,但抽成比例該可以在陽光下“計算”,但不能在暗地裡“算計”。
就此,昨日晚間滴滴表示“虛心接受公眾批評持續推進公開透明”。同時滴滴回應高額抽成:
- 去年滴滴網約車司機收入佔乘客應付總額的79.1%;
- 剩下20.9%中,10.9%為乘客補貼優惠,6.9%為企業經營成本(技術研發、服務器、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線下運營等)及納稅和支付手續費等;
- 3.1%為網約車業務淨利潤。
滴滴還表示,抽成高不是普遍現象,如順路單;其中,抽成高於30%的訂單佔總訂單的2.7%。
而大眾更關心的是,網約車抽成的規則到底是什麼,也就是這個錢到底該怎麼算?
就此滴滴公佈了司機和乘客分別實行獨立的計價規則:
司機收入=司機分成+司機補貼
網絡上常見的幾種司機收入計算方式:
滴滴還表示,針對個別司機反饋及媒體報導“抽成高”,普遍是按照上圖方式1或方式3計算,滴滴網約車已經扭虧為盈,2020年盈利3.1%。
打車錢去哪兒了?
我們回顧《網約車平台:請給公眾一個解釋》,不禁發問,你是否也覺得現在打車越來越貴了?
而關於乘客反映的打車越來越貴、司機感嘆掙錢越來越難的現象,新華社記者經過調查發現,多位網約車司機表示,感覺是不太合理,抽的是多了點。如今網約車平台對司機的抽成比例可以說明顯越來越高。
新華社記者採訪了孫師傅,談到對平台的服務,孫師傅表示,平台看似沒有出東西,但是它(平台)有人在上面進行維護和服務,也會產生費用,不能因為自己掙得少,而怪平台收費收的多,因此平台服務費(抽成)理所應當被理解。
但是,在記者出示付費賬單界面時,與孫師傅收錢界面進行對比,發現孫師傅收的錢被抽成超過20%。
乘客實際支付車費-司機實際收到車費=平台服務費。24.29-18.32=5.97(平台服務費)
平台服務費÷乘客實際支付費用=平台服務費率/平台抽成率。5.97÷24.29≈25%
如果按照抽成20%算,那孫師傅理應收到19.432元。也就是說,平台多收了一塊多錢。
對此,孫師傅表示:之前抽成說是20%,現在少了一塊多錢,一塊多錢並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人講誠信。
對於這樣的現象,並不是一例兩例。
在問答平台上,這名司機被抽成超過了30%。
在2021年1月27日,一個網約車司機像平台客服投訴的視頻引起大家關注,原因是網約車司機自己的一個100元的訂單,平台的抽成竟高達35%,自己只到手65元!
面對質疑,平台客服回复,“根據不同性質訂單,距離長短、時間長短,每筆訂單會抽取不同比例的平台服務費,具體的抽成比例無法查詢,非常抱歉。”
當時面對這種含糊其辭的話,大眾對網約車平台的具體計算方式依然不清楚,也沒有等到網約車公司的確切說明。
抽成高達50%的訂單讓人無法理解
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網約車平台抽成超過20%,有時甚至高達50%。師傅們表示,“感覺是不太合理,感覺抽的是多了一點”。
不僅如此,令大家震驚的是,大部分司機是不知道抽成比例的,也就是說很多時候是平台自行決定抽成比例。
“有的時候高峰期或者是大單,抽得你都不知道是多少,乘客付多少錢我們不知道,或者說出來以後,35%有的時候,幾乎達到一半了,這個時候再開始宰你,你也不知道,就算你知道了,你也沒辦法,你跟客服溝通,客服根本不管這個。
那麼網約車司機的收入多不多呢?
不少網約車司機表示,自己的處境並不樂觀。一天的跑車收入才三百多元,刨除100元左右的平台服務費和相應的油費,收入所剩無幾。而司機需要起早貪黑,超長的工作時間也沒有給司機帶來更多的收入。
對於抽成不透明、比例過高的現象,網友們紛紛表示:一定要給大家一個合理的解釋!
針對抽成問題,新華社記者打通了某網約車平台負責公共關係的工作人員電話。
工作人員一開始就回應,問到這些比較細節的問題,是沒有辦法給出特別明確的回复的。
言語之中,又表示“但我不確定我是不敢跟你說的,您懂我意思嗎?”“我自己心裡清楚”
還解釋到,“因為覺得一個平台的事情有很多,能做很多事,就是只關注這個平台管理費的問題,覺得有點太小了,其實它們做了很多事情,業務那邊沒有給出明確的回复”。
按照回應者的意思,那是否意味著,因為平台做得多,抽成多也是應該的,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既然抽成不固定,是按照一個比例上下浮動,那這個比例究竟是多少?
新華社就此表示:讓人不解的是,面對媒體質疑和公眾關切,網約車平台依然對關鍵問題諱莫如深,將其視作無法示人的“商業底牌”,企圖繼續含糊其詞中“牟暴利”。
關於抽成規則,網約車平台到底該不該給大家一個明確的答复?
在2019年4月,滴滴曾就這個問題公開做出過回答。
按照當時陳熙的說法,滴滴的抽成並不是固定的,會根據很多種不同的因素而產生變化。“參考2018年第四季度運營的收入以及支出,滴滴對於司機的抽成,有些可能會高於25%,而有些則可能低於15%,但是平均算下來,大概是19%。至於說乘客給司機的感謝紅包,以及動態調價等等,滴滴平台是不會收取費用的。”
陳熙還表示,2018年第四季度,滴滴國內收取的平均平台服務費率約為乘客實際支付車費的19%。滴滴平台上費率高於25%的訂單和低於15%的訂單各佔20%。
但是,當時對於19%的抽成說法無從考究,部分司機對這一數據表示懷疑,因為大多數時候抽成超過20%。也仍然有人與官方持相反意見,表示補貼和獎勵非常有限,獎勵補貼也不好拿。
針對網約車平台抽成問題,有專家表示,在互聯網經濟中,贏者通吃的現像是相當普遍的,儘管可以理解,但是不能放任,企業都要對消費者、員工等承擔社會責任。
網約車司機們被“困在系統裡”
面對部分平台的”霸權“,網約車司機們被“困在系統裡”,乘客也只能以更高的價格換取服務。但是,這樣真的這樣合理嗎?
新華社採訪了安徽大學法學院的法學專家。法學專家表示,從現在正常的市場交易來說,佣金抽成比例的高低,完全是由雙方自行協商議價的。
但是如果說交易雙方他們的市場地位差別過大的話,很有可能會帶來交易關係的失衡。在互聯網經濟中,這種贏者通吃的現象相當普遍,資本總是以逐利為天性的,但是我們不能放任這一點。
專家表示,“不管是從政策層面還是法律層面,還是要強調企業應該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包括對於你的員工,對於你的消費者,特別是這種中小型的交易對方。”
在2021年3月22日,對於網約車抽成的規範,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部門出台了《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其中第十九條就明確寫到:降低平台交易和支付成本。
引導外賣、網約車、電子商務等網絡平台合理優化中小企業商戶和個人利用平台經營的抽成、 佣金等費用,用技術賦能促進平台內經營者降本增效。
早在2019年11月21日,交通運輸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深化道路運輸價格改革的意見》,意見中表示要規範道路運輸新業態新模式價格管理,網約車平台公司應主動公開定價、加價機制,保持加價標準合理且相對穩定,保障結算賬單清晰、規範、透明。
在2019年的7月,兩部委(交通運輸部與國家發改委)在徵求意見稿中指出,網約車平台公司應主動通過公司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等方式公佈運價結構、計價加價規則。
但是,有網友表示:都2021了,網約車公司的具體計算方式我們還是不知道。
寫在最後
如今的網約車,不僅是我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對於司機而言也是很重要的謀生手段。幾年前網約車剛起步時,平台靠補貼政策擴大市場。
羊城晚報報導,現如今全國網約車司機數量達到3100萬人左右,用戶規模高達3.65億,然而通過網約車平台打車卻價格越來越貴,著實令人不安。
近幾年,中國網約車市場快速增長,服務供給端、用戶規模、市場規模都在不斷擴大。
據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台統計,截至2021年3月31日,全國共有227家網約車平台公司取得網約車平台經營許可,各網約車平台公司3月份共新註冊合規駕駛員10.0萬人,新註冊合規車輛6.1萬輛。
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約車用戶規模達3.65億,較2020年3月增長298萬,佔網民整體的36.9%。
由於疫情影響,2020年網約車交易規模將有所下降,2021年將有所回升至3581億元,到2022年交易規模將保持增長,有望突破4000億元。
儘管市場漲勢看好,但是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網約車市場存在失衡的問題。
剛過去的“五一”,在體驗完送外賣後,北京市人社局勞動關係處副處長王林又轉戰“新戰場”,作為乘客調研網約車司機社保現狀。
結果在調研中,北京的網約車司機們普遍表示,每個月到手8000元左右,如果想多掙點錢,每天至少跑13個小時以上,不累不病就不休息,“休一天就少好幾百,跑不回來”。
有網約車司機吐槽到:時薪連20元都沒有,刷盤子也不至於這樣。
不過不能否認的是,網約車改變了我們的出行方式,也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如今滴滴已經就抽成問題進行了回應,還表示努力實現司機、乘客、平台三方正循環。
我們也期待網約車平台的抽成和計算方式越來越公開透明,合理抽取網約車司機的收入,用戶打車的價格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