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天然止痛劑可以被加強:比阿片類藥物的副作用更小
一項對細胞和小鼠的研究發現,身體的天然止痛劑比阿片類藥物具有更少的副作用。芬太尼、羥考酮、嗎啡……這些物質為許多人所熟悉,它們既是緩解疼痛的來源,也是導致成癮和死亡的痛苦流行的原因。科學家們多年來一直試圖平衡阿片類藥物的強效止痛特性和它們的眾多負面效應,結果大多是好壞參半。
John Traynor博士和Andrew Alt博士以及他們在密歇根大學Edward F. Domino研究中心的團隊在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的資助下,通過利用人體自身阻斷疼痛的能力,試圖迴避這些問題。
所有的阿片類藥物,從罌粟衍生的鴉片到海洛因都是通過自然存在於大腦和身體其他地方的受體發揮作用。其中一個受體,mu-阿片受體,與體內稱為內源性內啡肽和腦啡肽的天然止痛劑結合。作用於μ-阿片受體的藥物可能會導致成癮,以及不必要的副作用,如嗜睡、呼吸困難、便秘和噁心。
Traynor說:”通常情況下,當你感到疼痛時,大腦會釋放出內源性阿片類藥物,但它們只是不夠強或不夠持久而已。”該團隊長期以來一直在假設,被稱為正向異生調節劑的物質可以用來增強人體自身的內啡肽和腦啡肽。在PNAS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他們證明了一種被稱為BMS-986122的正向異生調節劑可以提高腦啡肽激活μ-阿片受體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與阿片類藥物不同,正異生調節劑只在內啡肽或腦啡肽存在的情況下發揮作用,這意味著它們只在需要緩解疼痛時才會啟動。它們不會像阿片類藥物那樣與受體結合,而是在一個不同的位置結合,增強它們對身體的止痛化合物的反應能力。
“當你需要腦啡肽時,你在身體的特定區域以脈衝方式釋放它們,然後它們被迅速代謝掉,”Traynor解釋說。”與此相反,像嗎啡這樣的藥物會淹沒身體和大腦,並在體內停留數小時。”
該團隊通過分離純化的受體並測量它對腦啡肽的反應,證明了該調節劑刺激μ-阿片受體的能力。”如果你加入正向異體調節劑,你需要少得多的腦啡肽來獲得反應”。額外的電生理學和小鼠實驗證實,阿片類受體被身體的止痛分子更強烈地激活,帶來疼痛緩解。相比之下,該調節劑顯示出大大減少了呼吸抑制、便秘和成癮問題的副作用。
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測量它們在壓力或慢性疼痛條件下增強激活內源性阿片類藥物的能力,Traynor解釋說,以確保它們是有效的,但不會導致更危險的反應,如呼吸抑制。”雖然這些分子不會解決阿片類藥物危機,”Traynor說,”但它們可以減緩它,並防止它再次發生,因為疼痛的病人可以服用這種類型的藥物,而不是傳統的阿片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