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微腐敗穿上快遞隱身衣
藉著物流體系和網絡購物的掩護,被反“四風”重拳打擊的送禮收禮行為在一些地方死灰復燃——記者調研發現,通過快遞寄送禮品、購物卡甚至現金的行為近年開始增多,且隱蔽性比過去更強。專家認為,“快遞送禮”是基層“微腐敗”的表現形式之一,需警惕其背後的“四風”反彈,摸清根源並加以遏制,保持對貪腐行為的強大威懾。
◆ 通過快遞行賄受賄,是貪污腐敗問題比較新的表現形式,其根源仍是“四風”在基層出現不同程度的抬頭
◆ 從把好物流關口、運用技術手段、強化財產審查等方面多管齊下,撕掉快遞“隱身衣”,讓腐敗無所遁形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陳灝 陳國峰
快遞行賄屢見大額現金暢行無阻
記者採訪和梳理各地紀檢監察機關通報和法院判決的干部腐敗案例發現,通過快遞送禮收禮的案件多發,一些幹部收受快遞寄送的土特產、購物卡、大額現金被查處。
雲南省紀委省監委網站通報稱,2019年9月11日,紀檢監察人員在雲南省科技廳機關一樓收發室發現2個可疑包裹,一個裝有2餅普洱茶、一個裝有1盒月餅,認定寄件人涉嫌用快遞方式送禮。
山東省青島市紀檢監察機關通報稱,2019年9月,嶗山區自然資源局會計惠某違規收受管理服務對象通過快遞方式贈送的購物卡,價值2000元。結合其接受請託違規串標的問題,惠某受到降低崗位等級處分,違紀款項被收繳。
2020年7月底,吉林省松原市松原農高新區管委會原主任邵某某涉嫌犯貪污罪、受賄罪二審宣判。刑事裁定書顯示,邵某某連續四年收受相關利益方購買的查乾湖魚等土特產,總價值8萬元左右。其中,有的送到他家裡,有的則是快遞給他兒子。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我國禁止郵寄流通中的各種貨幣,但近年來仍不乏大額現金通過快遞寄送、實現行賄的案例。
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法院2020年10月對浙江工業大學膜水中心原主任助理陳某某涉嫌貪污、受賄做出一審判決。判決書顯示,陳某某在採購設備時存在設定參數幫助投標企業中標等行為,事後收受企業通過快遞寄送的感謝費1萬美元。
廣東省江門市2020年1月一審宣判的一起受賄案中,被告人林某利用其擔任珠海市海洋農業局和水務局副局長時的職權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幫助他人調動工作,收受當事人感謝費20萬元。其中10萬元為當事人父親通過快遞寄酒和乾果的方式寄達。
行賄受賄不見面
“四風”穿上隱身衣
記者調研了解到,相較於過去部分乾部當面收受禮品,“快遞送禮”有很強隱蔽性,且更難退還。
“不容易被發現,就更容易被接受。”有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逢年過節都會給往來密切的客戶、公職人員快遞當地的土特產。他說,現在政府部門都比較忙,很難約到見面時間。而且帶著大包小包登門送禮不容易被接受。使用快遞則不存在這些問題,不招人注目。
網購的普及,也給快遞送禮增加了一層“防護”。
東部某省居民楊波(化名)介紹,他曾給人送過現金、禮品等,最便捷的方式是快遞。有時候路途遙遠或不便見面,他就通過快遞的方式郵寄購物卡之類的輕便禮品。楊波說:“家家都收快遞,幹部去單位門口或家門口取個快遞誰也不會覺得奇怪。容易被接受。”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匡文波說,網購已深度融入居民生活,快遞包裹任何人從外包裝無法判斷是自己買的、家人寄的還是外界寄送的。一些人“快遞送禮”時,直接從電商平台下單,從外包裝來看非常普通。且隨著快遞隱私保護加強,從包裹寄件單上很可能看不出行賄人是誰,客觀上給行賄和受賄行為提供了雙重掩護。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公佈的“快遞送禮”案例中,記者發現,相對大額的行賄並不多見,大多為價值不高、金額不大的土特產或者購物卡。
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問題專家聶輝華認為,“快遞送禮”以小額高頻、細水長流的“微腐敗”為主,在節假日等更為多發,多打著人情往來旗號進行,因其金額不高,麻痺性更強。
但對於不願收禮的干部,快遞而來的禮品退還復雜,讓他們備感頭疼。
一名基層幹部告訴記者,幹部的辦公地址和手機號碼幾乎是公開信息,即便住址也不是秘密。個別包裹“不請自來”,被快遞員送到代收點或者快遞櫃,造成了自己收到禮品的既成事實。如果錯過第一時間拒收,不僅要聯繫快遞企業退還,還需要長期保留證據,以備自證清白。
“四風”抬頭跡象值得警惕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共查處違規收送禮金和其他禮品問題15746起,相比2019年增加20.2%。在違規收送禮品禮金從“明面”走向“暗線”,借助電子金融、快遞業務就可實現收禮送禮的當下,該類問題的查處數量增多。
“通過快遞行賄受賄,是貪污腐敗問題比較新的表現形式,其根源仍是’四風’在基層仍然存在。個別掌握公權力的人員在’人情往來’中搞利益交換和權力尋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辛鳴建議,在嚴肅查處“快遞送禮”這一現象的同時,進一步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專家和業內人士建議,從把好物流關口、運用技術手段等方面多管齊下,撕掉快遞“隱身衣”,讓腐敗無所遁形。
首先,抓好物流端口,強化物流企業對承運現金等行為的懲戒。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說,國家明令禁止郵寄現金,但是多起案例表明,通過快遞郵寄大額現金行賄的現象仍然存在。建議有關部門強化對快遞、同城配送等業務的管理,通過完善有獎舉報機制等方式,敦促相關企業落實驗視制度,堵住以快遞等方式郵寄現金行賄的通道。
其次,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重點人群監督。專家認為,快遞送禮是新發展形勢下的行賄手段,技術性的腐敗要用技術性手段解決。相關部門可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加強對重點企業和個人的監督。相關部門可要求物流企業通過大數據等技術做好“快遞留痕”等方面工作,以便於相關案件查辦時鎖定證據。
再次,規範企業財務監管。武漢大學社會學院研究員呂德文說,快遞只是形式,根源還是腐敗,要加強反腐敗的製度設計。可對企業財務加強監管,現在技術手段有很多,難度不大。
第四,對“快遞收禮”行為以案說法,打破僥倖心理。專家建議,紀檢監察部門可梳理近年查處的相關案件,通過廉政教育片等方式,以鮮活的案例敦促幹部強化自警,並通過披露相關證據揭示通過快遞收受禮品禮金留下的證據,消除僥倖心理,強化不敢腐的氛圍。